小学教师德育实践总结报告
本总结明确了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通过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德育工作由校长负责,少先队具体实施,形成二级管理制度,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班主任队伍建设得到重视,每学期定期召开各种会议,促进经验交流和能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宣传阵地和教室布置,形成“向善礼仪”的特色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德育活动丰富,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积极,特别关注后进生的转化与辅导。通过“争做七好少年”活动,激励学生规范行为,培养优秀品学兼优的学生。整体上,德育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营造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一、明确德育工作目标,提升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充分发挥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健全管理机制,由校长总负责,具体由少先队负责实施,形成校长室——班主任二级管理的制度,确保各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承担德育工作。德育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感,并积极以身作则,带领全体教职工探索有效的德育工作新模式。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保证每学期召开“四种会议”,包括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会议、每学期1-2次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以及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通过学习交流提升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对于新任班主任,学校将采用“帮扶带教”的方式,帮助他们快速适应班主任工作。
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精心布置校园宣传阵地。加强对“红领巾广播站”、墙报等文化阵地的管理,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努力使内容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功能。
2、提升教室布置规范性。各班教室布置体现出各班特色,营造出活泼、生动、整洁的良好育人氛围。
3、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使其与教育要求相符合,形成具有“向善礼仪”特色的校园文化,凝聚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精神。
4、全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创造一个优雅的文化环境,激励师生不断进取,同时学校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等教育阵地,营造“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
三、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
1.丰富德育活动,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深入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白联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坚持每天十分钟的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
2.强化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文明班级”。各班学习园地布置精美,中队角实用且富有教育意义,各班中队活动及优秀事迹都有详细记录。
3、注重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德育处要求各班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进行规划与实施,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协助班主任进行个别辅导。
4、开展德育知识宣传活动,包括一次主题中队活动和一期德育黑板报,利用广播站进行宣传,确保德育大讲堂活动切实落到实处。少先队组织队员开展“争做七好少年”活动,激励学生在“读书、做操、打扫、唱歌、写字、走路、做好事”等活动中积极参与,努力规范自身行为,涌现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