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实用5篇)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方案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业进步,构建学习型教研组,实现教育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良性互动。该方案强调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能力和教研机制的提升,通过组织有效的教研活动增强团队合作,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发展。实施目标为探索适合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研方法,提升整体水平和能力。活动内容包括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精神建设、组织与队伍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方案分为三个实施阶段,涵盖教师学习、专题研究及经验以增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通过校本教研,教师将提升教育活动的有效性,适应现代教育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1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推动学生的学业进步。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方案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学习型教研组,我们可以实现教育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团队合作与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向发展的目标。
一、实施背景:
1.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区的小学数学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教师专业能力、教研机制的完善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加强教师的专业学习,以推动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最终实现“为学生培养高素质教师”的双重任务。
2. 突出我们现有优势的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整合资源,发展教师专业能力。通过科学的教研理念与模式,助力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开展,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实效,促进教师的个性化专业成长。
3. 当前,教师之间缺乏组织性的学习与支持,而学习型教研组能有效满足这一需求。通过共同学习与合作,教师不仅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教学,还能在教研活动中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二、研究思路:
(一)实施目标:
本方案旨在建设富有活力的学习型小学数学教研组,探索适合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新方法和新路径,提升教研组的整体水平与能力,使教师在教研实践中实现自我成长,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实施内容:
1. 学习型教研组基础建设
学习型教研组应为教师提供一个和谐、民主的工作环境,促进团队合作与交流。通过营造共同的愿景,汇聚所有成员的力量,实现共同进步。在教研活动中积极引导教师,满足个人专业成长的需求,鼓励教师为组内的目标而努力。
2. 学习型教研组精神建设
强调终身学习和全员参与的理念。无论是教师还是管理人员,都应在教研活动中投入精力,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教研组内要倡导在实践中学习,在教研中反思,确保每位成员都参与进来,共同创造知识。
3. 学习型教研组组织建设
为确保教学研究工作的有效性,我们需设立专门的教研组,明确各组成员角色,确保教研组内外的沟通顺畅,促进优质教研资源的共享。
4. 学习型教研组队伍建设
要建设一支热心教研、积极参与活动的团队。教研组成员需致力于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研组长应率先垂范,带领团队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通过实践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5. 学习型教研组制度建设
完善制度与管理是推动教研活动有序开展的保障。我们需要建立规范的活动制度和考核机制,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性,结合不同教师的特点,实施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感。
三、实施步骤:
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学习,明确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意义,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计划,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第二阶段
围绕实施方案,开展小专题研究,借助骨干教师的引领,充分利用教研资源,深入教学实践,积累教研资料,提高研究质量。
第三阶段
教研组成员总结经验,提炼具有学校特色的教研模式,分享成功案例,推动经验的传播与推广。
四、条件分析:
(一)组织保障
1. 成立学习型教研组小组,确保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组长,领导教研活动的开展。
(二)活动保障
2. 各年级组积极开展活动,确保每学期不少于8-10次的教研活动,形成良好的参与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关注质量,促进教师成长。
3. 建立完整的活动记录,确保有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形成可供参考的教研成果。
4. 合理利用教研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年轻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2
一、活动主题:
深化数学教学,提升教育质量
二、活动内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新教材使用培训、课堂教学观察与实操指导。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15日8:00—17:00;16日8:00—12:00
四、活动目的:
1、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全面解读,使教师深入理解其核心理念与目标,掌握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2、准确把握教材的结构与内容特点,提升教材使用的有效性。
3、领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在实际课堂中落实。
4、积极践行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努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5、通过课堂观察与互动研讨,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活动形式:
集中研讨与现场实训
六、活动内容及地点:
1、内容:低、中、高段同课异构展示。
地点:希望小学
2、内容:一对一教学指导与交流。
地点:阳光小学
3、内容:新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探讨。
地点:希望小学
七、参与对象:
各校数学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
八、活动要求:
1、各校需按规定选派教师参加活动,并准时到场。
2、参训教师需认真记录所学内容,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
3、各校结合实际情况,利用校本研修时机进行二次培训。
4、每位参训教师需结合所学内容与教学实践撰写心得体会,字数需在500字以上,不得抄袭。
5、心得体会要求:字体:仿宋GB_2312;题目—四号—居中—加粗;单位、姓名(第二行)—小四—居中;正文—小四—行距1.5倍。
6、校内数学教研组长需于11月25日前将汇总的心得体会上传至指定邮箱。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3
一、活动主题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方案的制定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能力,优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
2、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激励教师转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3、营造教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型、学习型和讨论型的良好教研氛围。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30日
四、活动地点
创新小学
五、参加对象
全体数学教师
六、活动组织形式
针对我校数学教研组的实际情况,组织观摩课,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评课活动,从正反两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及时指出执教教师的不足,真正创造良好的教研环境。
七、活动过程
数学组老师联合备课—王明老师执教—全体教师参与听课—王明老师进行说课—全体教师集中进行评课
八、活动要求
1、执教教师准备好教案,并将教案一份提交至教研组。
2、全体教师参加听课和评课,务必填写听课记录。
3、执教教师需撰写一份说课稿并提交给教研组。
九、活动经费
1、活动期间统一安排用餐:
用餐人员:参与活动的教师
2、活动费用需凭实报销。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4
活动时间:
第13周
地点:
学校会议室
参加对象:
全体数学教师
主持人:
教研组长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能力、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以及课堂组织能力;
2、鼓励教师们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组织形式
针对我校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优秀数学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观摩课,开展以“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为主题的评课活动,从课堂教学的优缺点两方面进行评价,及时为上课教师指出不足,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教研组长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2、根据活动主题,主讲教师需明确研究课的内容、说课时间、上课时间及听课时间;
3、执教教师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以吸引学生与听课教师的注意力;
4、教研组成员在听课教师介绍教材和教学活动后,结合个人的经历与数学知识提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执教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方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及工具。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活动时间:
11月16日:15:15—15:55
地点:
五(2)班
活动步骤与具体说明:
1、教研组长向组员说明此次教研活动的任务;
2、由执教者进行说课;
3、观摩研讨课:五(2)班:《分数加法》。
各教师分工进行观摩记录:
(1)张静:记录数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标、重要性及必要性。
(2)刘强:记录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和涉及人数;
(3)王丽: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和参与人数;
(4)李华:记录学生的各种反应及表现;
(5)陈丽:总结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教师的应对措施及处理方法。
4、教师们进行评课并摘录意见:
组织教研组成员结合《教学课程标准》,围绕“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课活动,记录、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阶段:
在教师们讨论陈文老师提供的研究课例的基础上,围绕“农村小学有效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开展专题讨论,让教师们在交流与沟通中互相学习,共享资源,发掘不足之处,推动教研活动的持续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相信只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本次教研活动必将取得优异成果。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方案 5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结合我校上学期的教学反馈情况,部分教师在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练习题类型呈现上产生了一定的困惑。本学期我们决定以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围绕新教材的使用开展研究,确立“算法多样化”和“问题解决策略”两个专题的研究方向,增强教师对多媒体设备使用的意识,以提升我校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基本情况
全校共有六个班级,教师人数为24人,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够熟悉,因此制定以下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具体学科的实际情况,积极适应新形势,开拓思路,谋求发展。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工作,以提升教学质量为重点,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的基础上,着眼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技术全面、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求。
三、工作目标:
1、通过校本教研,提升教师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突破传统教学思维方式,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2、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本教研活动,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和应变能力。
3、围绕“算法多样化”和“问题解决策略”这两个教学重点展开深入讨论。
4、认识并提升多媒体在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5、增强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
四、成立数学科校本研训工作组
组长:校长
组员:全校教师
五、实施方案
1、开展集体备课和研究课活动。学校将继续进行二次备课(按照教学进度完成两周)。备课组的研究课包括上课、听课、说课和评课。数学教师将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进行展示课,并通过多轮反思和试教来评课、讨论和完善教学设计。
2、鼓励教学反思,倡导教师及时撰写教学后记与教育随笔,培养教师反思教学的习惯。通过反思自身的教学活动和效果,整理个人感受与困惑,以发现并解决问题。
3、在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带动其他教师学习使用课件,并共同认识PPT在教学中的作用。
六、具体安排:
1、我们将在学期前半段根据校本教研日程安排的活动,选择专题进行集备课和教学反思等展示活动。
2、在第5至8周的周二和第13至17周的周二进行教学观摩与研讨,并在第19周进行全面总结。
3、要求每位教师撰写个人的教研反思材料,由学校统一收集和整理。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校长是校本研训的第一责任人,依据校本研训制度统筹安排落实相关要求,以确保教研活动顺利进行。
2、提供经费保障,学校每年将拨出一定经费用于校本研训活动,为研训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3、建立奖惩机制,将教师参与研训活动的情况纳入绩效工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