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读书节的策划方案(实用2篇)
小学读书节以“书香满校园,阅读伴成长”为主题,活动安排于20xx年11月1日至12月,旨在通过多样的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书籍的热爱。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宣传准备、实施和总结。实施阶段包含“走进书海”讲座、故事分享会、书籍角色扮演及书评比赛,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共同体验阅读乐趣。加强教师的文化修养,倡导与书为友,提升教育质量。学校还将建立班级和学校图书库,开展晨读和午读活动,促进家庭参与,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通过丰富的读书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小学读书节的活动方案 1
一、活动主题
书香满校园,阅读伴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1日——12月(第九到十七周)
三、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书籍、分享故事、参加讨论、创作书评,鼓励学生走进书籍的海洋,体验阅读的乐趣。
2.通过展示杰出作家的作品,增强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与欣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
3.通过本次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
四、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准备(20xx年10、11月)
1.召开教研组会议,讨论并制定读书节活动的具体方案,确保在十月底前形成最终版本。
2.设计读书节的海报、宣传标语和书籍推荐展板,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3.举行校园读书节启动仪式,宣告活动正式开始。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1月至12月)
系列活动一:走进书海
活动形式:全校学生参与,参加“走进书海”主题讲座,激发对阅读的兴趣。(主讲:朱晓华。资料搜集、整合:朱晓华、李明、张小红)。内容:介绍经典文学作品及其作者,分享阅读技巧,推荐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书籍。
系列活动二:
故事分享会
年段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活动内容
1.师生共读:邀请教师与学生共同朗读经典故事,提升阅读体验。
2.情境重现:学生们根据所读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和情境再现,锻炼表达能力。
系列活动三:
书籍角色扮演
依年级分组,每组选择一本书籍进行角色扮演,低年级可组织图画故事会,中高年级则可进行书籍分享交流会,学生们通过多种形式展现读后感悟,加深对书籍的理解。
系列活动四:
书评比赛
活动形式:鼓励3—6年级学生参与,班级评选出优秀书评作品。结合现场作文评比与书评提交情况,前10名优秀书评者将进入决赛,决赛内容为即兴书评阐述,最终选出校级书评达人和优秀书评奖。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20xx年12月)
1.各年级展示读书节成果,分享阅读体会。
2.读书节闭幕式:优秀书评与分享作品展示;校级书评达人表彰。
小学读书节的活动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课程改革理念为基础,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热爱阅读的良好学习环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充满知识与文明气息的“学习型”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标
1. 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倡导“与书为友”的理念,通过精读经典和专业书籍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道德素养,享受学习的乐趣,丰富教育生活。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视野和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在文化与知识上形成扎实的基础,做到“走进校园,融入社会”。
3. 通过课外阅读活动,推动语文课堂的改革,注重读写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 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人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声誉,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
三、具体要求
(一) 教师读书活动
1. 教师读书会
深入研究推荐的书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重视书籍的质量,参与“各读各的书”活动,阅读教育专著及文学经典,努力实现读书的普及化与深入化(读书时间:每天30分钟)。学期开学初安排读书交流会。
2. 组织学生参与读书活动,鼓励在班级中打造书香氛围,深化“与学生共读一本书”活动。每个年级应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实施“手牵手——每天为学生朗读10分钟”的活动。
3. 明确大阅读教育理念,打通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阅读渠道。结合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推荐不同学科的优秀课外读物给学生。
(二) 学生读书活动
1. 建立班级和学校图书库,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书可读,班级图书角的书籍人均不少于2本。确保班级图书角随时开放,指定1-2名学生担任图书管理员,负责借书、登记和归还等工作。提倡班与班之间组织“好书交换站”,定期开展“好书互换”活动。学校图书室每月为各班提供借书服务,以便学生阅读。
2. 积极开展早读和午读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晨读和午读习惯,每周读书五次,早读20分钟,午读15分钟。鼓励学生每日阅读35分钟,以学生周记录和反馈为依据,每周评比“读书优秀班”,在升旗仪式上进行表彰。
3. 开展书香班级的评比工作,注重古诗词背诵及年级推荐读物的阅读,组织“读书大王”活动。班主任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推荐书目,定期进行检查。每位学生每学期课外阅读书籍不少于5本,学期末进行“书香班级”的评比与表彰。
4.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安排午间诵读、每日一诵、经典诵读展示等,组织每周二的经典诵读分享;大课间开展全校统一的每日一诵(弟子规)。定期在升旗仪式后进行班级经典展示,每班继续进行HR朗读活动,要求每位学生每两周在班级群分享一个朗读作品,优秀作品将推荐到教导处,并在小海鸥广播站播出。
5. 开展“读书大王”评比表彰活动,每读完一本书,由班主任记录书名,并发给“小书迷”卡片;累计五张卡片可获得“读书之星”证书,三张“读书之星”证书可获得由校长颁发的“读书大王”荣誉证书。每月底(或下月初)进行一次“读书之星”表彰,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大王”表彰,重视学生阅读书目的选择,优先鼓励阅读年级推荐的书籍。
6. 要求学生记录“读书笔记”,每位学生需准备一本“读书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和学习心得,老师每周进行批改。低年级可记录页码或标题,中年级摘抄精美词句,高年级则要求摘要及读后感。
7. 组织校园读书节活动,每年12月举行一系列读书活动。
(三) 家庭读书活动
1. 向家长倡导成为“学习型家庭”,鼓励家长参与读书活动,做到“五个一”: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心得,确立一条家庭学习格言,进行一次亲子学习交流,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2. 丰富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有力支持者和参与者。
3. 家长要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籍,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具体实施办法
(一) 注重读书活动,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1. 通过国旗下讲话的形式,全面宣传学校读书活动。
2. 借助学校图书室的资源,每月开展新书推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确保图书借阅工作顺利进行。
3. 保证足够的读书时间,利用早读和午休时间为学生创造阅读环境,教师要控制作业量并指导学生阅读。
4. 各班级应利用读书园地培养“在学中思,在思中学”的好习惯,定期展示学生作品,作为书香班级评比依据。
5. 各班级需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带来优秀书籍,配备1-2名学生担任图书管理员,管理借阅工作。
6. 与少先队结合,利用广播站开设“好书推荐”、“读书心得征文”等栏目。
7. 积极组织各类阅读竞赛及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8. 学校教导处定期检查学生阅读活动,确保有计划、有重点地阅读书籍,保证活动成效。
(二) 强化学生的读书笔记教育。
1. 学生每周需写2篇读书笔记,学期内应达到30-50篇。
2. 读书笔记内容包括:
(1) 好词好句
(2) 主要内容
(3) 心得体会
3. 具体措施:
(1) 语文教师应做好读书笔记的指导与批阅。
(2) 在读书园地和广播等平台展示优秀读书笔记。
(三) 规范管理。
学校将读书活动纳入常规管理,各班需制定活动计划、记录活动过程及进行成果汇报,妥善管理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