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安排计划
本册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字认知和基本运算技能,核心内容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内容涵盖数字的认识、比较、几何图形、分类、钟表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教学目标包括熟练计算20以内的物体数量、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识别数值的大小关系、认识常见几何图形、初步掌握分类方法及钟表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教学措施注重学生的经验,结合数字认知与计算,通过多样化的算法和直观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这一册教材涵盖以下内容:认识数字,进行比较,10以内的加减法,几何图形的认识,分类,11至20各数的认识,了解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实践数学活动。
本册的核心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字和计算的起点,具有广泛的生活应用,同时也是进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一位数的加法及其对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学习中最基础的内容,构成了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必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除了数字和计算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数量、长短、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了解钟表等内容。尽管每个单元的课时不多,但都十分重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计算20以内物体的数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会读写0至20的数字。
2.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能够根据加减法的概念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并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值的大小。
5.直观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各种图形。
6.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能够识别整点和半点。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建立自信心。
9.养成认真完成作业和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依据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将数字认知与计算教学相结合,逐步帮助学生形成数的概念,达到熟练计算的目标。
3.强调学生对数的理解,帮助他们体会数字在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4.在计算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算法,允许学生使用他们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通过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
三、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与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理解(5课时)
3.0的认识及相关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与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认识与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与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与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及相关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的认识(4课时)
1.认识11~20的数字、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了解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