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课程教学方案(通用2篇)
七年级下美术教学计划旨在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计划强调更新教学理念,结合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基本美术能力。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欣赏、绘画和手工艺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趣味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内容覆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大领域,重点在造型表现。教师将采取开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实践,积极参与,并利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教师也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探索新的教学动态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
七年级下美术教学计划 1篇
新的学期来临,我将在七年级下学期的美术教学中,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为出发点,结合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继续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努力提升美术课堂的教育质量。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深入贯彻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日常的教学实践,寻求我校美术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状况,本学期计划通过美术课程将欣赏、绘画和手工艺有机结合。我们将利用多种趣味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并持续进行色彩和国画的学习。设计与手工将深入探讨,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热爱,扩大他们的美术知识面,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主而大胆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具体工作:
1、加强课程标准和业务培训,深化教学理念。
本学期将继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利用各种时间机会,主动学习、练习,发现并改进自身不足,围绕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活动,深入研究案例,逐步由理论走向实践。
2、课堂教学活动。
在美术课堂中,继续探索新理念、新模式以及新方法的教学研究。有意识地将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与文化传承的研究,发挥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运用新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在心理上的逐渐成熟和对知识的渴求,课堂上将结合讨论交流、分组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有机融合,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视野和学习兴趣。
四、教材的特殊处理:
1、虽然新课程改革中不提倡教师板书,但适度的示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2、在某些手工课中需要借助实物,而课本中的图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因此我将在教学中准备实物,提升课堂的直观性和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有些课题将适当删减或增加内容,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我校美术课程的特色。
4、要求学生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务必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和课后整理,确保材料充足,以免影响教学进程。
五、教学注意事项:
1、保持课堂秩序,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较为活跃,但不应影响教学秩序,尤其是其他班级的正常上课。
2、调配颜料时要谨慎,注意教室卫生和用品的清洗,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遵循课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我将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的兴趣和知识发展为目标,努力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简单的美术技能和创造意识,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
七年级下美术教学计划 2篇
为确保本学期七年级下学期的美术教学顺利进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经过对本册教材的全面研究和分析,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体验身边熟悉的事物,激发他们对美的欣赏和热爱,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记忆与想象表现生活中的独特环境,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掌握装饰与美化的技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培养他们设计、想象与创造的能力。
要求:以实际为基础,想象为延伸。教师应以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引导学生,培养他们文明与质朴的观念,引导学生在健康和文明的审美道路上进行创新与探索,从而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四大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及综合探索。四个领域中,仍以“造型表现领域”为主,约占整体教学内容的三分之二。
二、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形状、色彩和质感等美术语言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能够使用多种工具,体验不同素材的效果,并且通过看、画、做等多种方式进行表现。他们对美术充满热情,但在想象力和创造性方面还有待提升。根据上学年级的教学反馈,优秀学生约占5%,差生约占3%,其余学生多数处于中等水平。教师必须清楚在教授本册教材时所面临的挑战和重要性。
(二)教材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共包含14节课,旨在通过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的基本美术能力,促进全面发展。课程类型主要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大类。
1. 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够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评价。
2. 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与能力。
3. 学习简单的三维物体表现技术与色彩表现方法,进行与生活相关的设计与制作。
4.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周围生活和自然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的美术表现和创造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验生活和自然的美感,激发他们的美术表现欲望与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健康的心理、审美素养和多样的生活方式。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启发联想,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其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造型表现课:让学生通过画、剪、撕、贴等多种方式,尝试不同工具和材料,利用观看、绘画和实践的方式大胆去表达自身的感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设计应用课:通过使用身边易得的材料,尝试各种工具,以想象、观察、绘画和实践等方式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欣赏评述课:通过观察自然和各种艺术作品的形状与色彩,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综合探索课:通过造型游戏的形式进行有或无主题的创作、表演和展示。
四、教学措施:
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改变过于注重甄别的评价方式,提倡发展性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以保护和发展其个性。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在教师的关心下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促进其个性和全面发展。
(一)教师方面:
作为学生发展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实践、思考、探索、讨论与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展示作品。
(1) 充分准备,精心制作教学工具。
(2)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创作空间,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大胆创造,在情感体验中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
(3) 教学过程中注意环节和活动的开放性和综合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4)灵活调整示范教学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
(5) 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精简并强调学科间的联系。
(6) 拓展教学思路,因材施教,灵活适应,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
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及所学知识,动脑筋制作作品,学会合作,并妥善保管自己的设计作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拓视野,增长经验。
五、业务学习与其他方面:
作为美术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探索新的美术动态,阅读和学习相关的美术教学资料与先进经验,勇于实践,把新的理念应用到教学中。鼓励学生使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提高他们的感知、欣赏与评价能力,开拓创新思维、技术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强化学生的特长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