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安排

教学计划1周前 (04-09)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个性化发展和审美体验,内容涵盖九个主题课程,强化音乐实践与创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通过表演和欣赏曲目,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健康的音乐审美观。教材强调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可唱性,同时关注乐谱使用的简易性,结合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包括感受与鉴赏音乐、演唱与演奏技能、音乐创造等方面,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将采用多种方式提高课堂质量,强化音乐基础知识,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增强他们的乐感与团体意识。注重德育与美育结合,推动教育改革与现代化进程。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该教材秉承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兼顾全体学生,并特别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材编排围绕审美体验,以音乐文化为主线,基于音乐学科,强化实践与创造,增强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并贯穿激励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三年级下册共设9课,内容分别为《春天的歌》、《我们的朋友》、《童趣》、《音乐会》、《牧童之歌》、《爱祖国》、《老师的歌》、《爱和平》、《家乡美》。其中,表演歌曲包括《嘀哩嘀哩》、《春天举行的音乐会》、《顽皮的杜鹃》、《花喜鹊和小乌鸦》等,帮助学生理解优秀的中外儿童歌曲,通过集体音乐活动如齐唱、独唱等形式,促进人际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欣赏曲目包括《春到沂河》、《森林深处的杜鹃》、《黄土高坡》等,旨在以审美为核心,用音乐的美感感染学生,并通过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使其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必要的审美能力。

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上,注重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特别强调歌曲的可唱性和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兼顾时代性,旋律朗朗上口,易于记忆,让学生乐于歌唱。在乐谱使用方面,教材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兼顾世界各地使用的主要谱种,去除了过于复杂的和声知识,和声主要通过口风琴的低音伴奏形式来实践。另外,还包括自制乐器、编创小品和多样的游戏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增设了活动性测试与评估,鼓励学生进行自测、自评、互评及他评,形式丰富多样。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教授三年级的音乐课程。从整体情况看,班级的音乐水平差异不大。大多数学生在音准、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方面表现良好,学习积极性高,上课纪律也较好,踊跃发言。从整体水平来看,本学期学生的音乐技能有了显著提升,尤其在教学常规和视唱练耳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例如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学习了众多健康、优美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魅力,并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不过,还有部分同学在音乐基础知识上需要加强学习,以提升对音乐的全面理解。在教学中应渗透德育与美育,通过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力求在课堂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体来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加强巩固和完善相关教学,同时充分发挥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形象思维特性,结合他们好奇、好动和模仿的身心特点,采用综合手段如歌唱、舞蹈、图像和游戏等进行音乐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响保持好奇,能够模仿使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随着熟悉的歌曲哼唱或表现相应的肢体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与男声,认识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辨别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可初步辨别不同的节拍,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和强弱。

(4)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用肢体或色彩作出相应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能够听辨不同情绪表达的音乐,并用简单语言描述。

(2)体验和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不同体裁的歌曲,能够轻声伴唱或默唱。

(2)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展现对器乐曲的反应。

(3)能够区分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4)初步分辨小型音乐体裁与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每学年掌握2~4首。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表演及乐器曲目,认知其风格。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音乐,感受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乐于参与各类演唱活动。

(2)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并能在实践中逐步运用,能够对指挥和前奏作出相应反应。

(3)能够自然地、准确地、富有表现力地独唱或参加齐唱、合唱。

(4)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进行简单评价。

(5)每学年能够背唱4~6首歌曲。

2.演奏

(1)乐于参与演奏活动。

(2)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及乐曲的表现。

(3)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式表现乐曲情绪,并对演奏进行简单评估。

(4)每学年能够演奏2~3首乐曲。

3.综合艺术表演

(1)主动参与综合表演活动,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2)在有情节的表演活动中扮演角色。

(3)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评论。

4.乐谱识读

(1)用已学歌曲学会乐谱。

(2)了解音名、音符、休止符及常用记号。

(3)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自制简易乐器。

(2)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音响。

2.即兴创造

(1)能即兴创编与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参与表演。

(2)用多种音源和音乐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与游戏,并参与演出。

3.创作实践

(1)能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句。

(2)能创作2~4小节的旋律。

(3)尝试使用电脑进行音乐创编。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关注生活中的音乐。

(2)喜欢从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定期聆听。

(3)主动参与社区音乐活动,与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4)参加音乐会或观看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了解戏剧、舞蹈等表演艺术形式,认识音乐的作用。

(2)结合熟悉的影视作品,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3.音乐与其他学科

(1)为儿歌、童话或诗朗诵配乐,并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

(2)了解历史时期和地域代表性的儿童歌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背唱所学歌曲,积极参与演唱活动。

2.在音乐中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简易肢体动作配合音乐。

3.感受生活中的音乐,用人声或乐器模仿自然或日常声音。

4.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与他人共同体验音乐的乐趣。

五、教学措施:

1、深入研究大纲和教材,认真撰写教案。

2、严格执行课时计划,充分利用35-40分钟的课堂时间,确保教学效率。

3、精心准备每堂课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认真授课,给予学生表现和提问的机会,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5、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

6、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训练,鼓励有感情地演唱。

7、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情感,并用合适的情绪演唱不同歌曲。

8、每节歌唱课给学生三分之一时间练习,教师要进行适当引导与处理。

9、合理安排音乐欣赏时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好,开阔视野,增加音乐知识。

10、通过律动和集体舞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

11、在各类课程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12、根据学校设备条件,充分利用音响等教具,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效果。

13、丰富课堂形式,结合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团结合作与创新能力。

14、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鼓励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应坚持自主学习,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选择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音乐环境中感受和表现音乐,实现实践与体验,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年级音乐课程教学安排》.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yyds3.com/jiaoxuejihua/9493.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