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经验总结报告2篇
本次教育实习总结涵盖了教学实践、班主任职责和教育调研三个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实习生准备并进行了多次授课,力求掌握教学要求。班主任工作中,通过组织“绿色环保”主题班会,实习生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感,并观察到学生对常识性问题的理解缺乏。教育调研方面,实习生完成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报告,探讨教育中的多个问题。实习过程不仅使实习生深刻理解了教师的责任与挑战,还促使其反思教育理念与方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实习生明白建立平等关系的重要性,且关注到用爱与关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次实习经历为实习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实习实习总结 第1篇
我实习的学校位于城市的边缘,是一所充满活力的乡镇小学。我的实习内容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教学实践、班主任职责和教育调研。以下是实习的具体情况:
1、教学实践:我准备了六份教案,进行了六次试讲,实际授课次数为六节。
2、班主任职责:成功组织了一次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3、教育调研:完成了一份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报告。
这次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一方面,我感受到教育知识的博大精深,这让我不得不加倍努力学习;另一方面,我也深刻体会到相互学习的真谛。在我首次走进课堂的时候,遇到了许多在师范学校中未曾接触过的挑战。尽管我以为自己的口才不错,但在一次课后问学生:“你最记得我刚才讲的内容是什么?”时,得到的却是无数个茫然的眼神。学生为何会如此反应?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激发着他们的求知欲。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我组织了一次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班会。刚开始,我面临着不少困难,比如学生的不积极参与让我感到挫败。有建议让我采取一些强制措施,如罚站或罚坐。诚然,这些方法可以短时间内保持课堂秩序,但却可能加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需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努力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应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伙伴和朋友。
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我也逐渐了解班级中的一些同学。有几位同学家庭条件较为拮据,关于为他们捐款的提议出现了。但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我最终决定放弃这个想法。尽管捐款的初衷是好的,但这样可能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失去自尊的学生往往难以培养出学习的积极性。我确定班会的主题为“绿色环保”,希望能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
为此,我尽量为每位同学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结果,在班会的准备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种节目如唱歌、舞蹈应有尽有,还有一场关于“环保的重要性”的辩论会,参与的同学辩论得相当精彩。为了提高环保意识,我还设计了互动环节,进行了一场“环保知识抢答”活动,学生们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班会的最后在一曲合唱《我们是一家人》中达到了高潮。
当然,在班会的过程中,我也观察到一些问题。我曾问过班上的同学:“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尽管我已放低了预期,仍有不少同学回答:“当然是铁重!”字串8
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合逻辑的句子,比如:“阳光洒在深蓝的海面上,波浪泛起金色的涟漪。”显然,波浪并不可能是金色的,这种严重失真的描写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缺乏这些常识的学生,又怎能拥有丰盈的人生?这样的教育又能被称为素质教育吗?
在一些观摩课上,表扬的氛围有时显得过于频繁。有一位同学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教师便说:“讲得太好了!”随后其他同学纷纷鼓掌。第二位同学回答同样简单的问题也得到了相同的赞誉。课堂上这样的表扬此起彼伏,显然形成了一种形式主义,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针对以上问题,我想提出几点建议:
1、教师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要营造假象。弄虚作假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且负面的。基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他们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形象,教师应保持诚信,唯有如此,教育才能更加吸引人。
2、对于学生的常识性错误,教师应科学施教,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有必要把教育的关注点放低。让他们意识到爱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亲情、友谊之中。为此,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新颖的作业——让他们在吃饭时为长辈盛菜,或在睡前为父母轻轻捶背。
教育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若能全心投入,学生则会热情响应。这一过程充满乐趣。
教育实习实习总结 第2篇
为确保本次教育实习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教育实习总结的实施方案,供各实习队参考并灵活使用,同时欢迎各位专家和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育实习的意义与目的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教师。通过教育实习,期望实现以下目标:
1. 帮助实习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充分参与中学教育与教学工作,培养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2. 使实习生在中学工作中,向优秀教师学习,理解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树立服务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
3. 通过实习,对我校的教育质量进行全面检验,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以推动教育和教学的不断提升。
4. 通过实习加深我校与中学的联系,共同探讨和解决新时代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推广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促进我校和中等教育的稳步发展。
二、教育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教育实习分为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教育调研三部分。
1. 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教育实习的核心,旨在使实习生初步掌握所实习科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实习需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主要要求为:
①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实习学校的实际情况,尽量多进行授课。一般需授课新课10节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至少6节需独立授课(不依赖教师指导,需独立备课并授课)。鼓励跨班、跨科甚至跨校授课。
② 每位实习生需深入研究所教授学科的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全面理解教材的核心内容,力求把握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
③ 了解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并制定详细教案。每节课需进行预讲,听课后需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调整,最后再由指导老师审核。
④ 坚持相互听课与评议,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实习生应在同一备课组内集体备课和听课,做好听课记录,这些记录将作为考核实习态度和教学能力的依据。
⑤ 在批改作业和课后辅导时需认真负责,尤其对复杂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得出统一答案后方可批改。批改后需与指导老师核对,针对常见错误进行集中辅导。
⑥ 每位实习生需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包括科技活动、文学、艺术及体育等课外活动。
2. 班主任工作实习
班主任工作实习旨在帮助实习生初步了解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和方法。一般每位实习生负责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需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完成:
① 在1至2周内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包括目标、班级活动安排、班会内容等)。
② 带领班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指导班干部的工作。
③ 每位实习生需独立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并实施一次班级活动。
④ 进行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如早读、卫生检查、批改周记等。
⑤ 深入了解并关注一名后进生的情况,做好转化工作。
3. 教育调研与科研
每位实习生在完成教学与实习的基础上,安排时间进行教育调研或科研,以锻炼调研与科研能力。实习调研需在取得实习学校同意后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① 从实习学校及其周边环境出发,进行相关调研,内容可涵盖教学风格、教育改革经验及学生学习情况等。
② 教育科研可围绕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或与指导老师合作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
③ 提交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约5000字),该成果将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优秀的报告可作为毕业论文。
三、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
教育实习的时间为八周,自20xx年9月19日至11月13日。在前往实习学校之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实习结束后,将用三周时间汇报和总结经验。
1. 准备阶段:(6月中旬至9月18日,课余时间)
① 实习队长与带队教师在实习学校落实任务。
② 召开实习队员会议,分配个人任务。
③ 制定实习期间的管理要求。
④ 学习相关文件,进行备课与教学技能训练。
⑤ 召开动员大会,强调纪律与形象。
⑥ 完成财务与交通的安排。
⑦ 9月19日各队可根据实例安排出发,但不得晚于20日。省内团队应提前安排好到校后的各项事务。省外队伍也需提前告知学校相关信息。
2. 见习阶段(9月19日至9月24日)
① 到达实习学校后,了解学校和班级的基本情况。
② 与学生见面并参与班级活动,拟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③ 听原教师的授课,参与教研活动。
④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备课和预讲。
3. 实习阶段(9月26日至11月4日)
① 上好试教课,进行互听评课并总结经验。
② 持续备课,修订教案,做好课程准备。
③ 定期批改作业,并了解教学效果。
④ 进行班主任日常工作,开展各项活动。
⑤ 在国庆假期间进行调研与资料整理。
4. 总结阶段(11月7日至11月11日)
① 每位实习生撰写工作总结与鉴定。
② 收集总结材料,并撰写实习队工作交教务处。
③ 在总结会上征求实习学校的反馈意见。
④ 完成各种报告及总结的整理与提交。
⑤ 研究如何为实习学校提供服务。
⑥ 清理借用的物资与材料,完成费用结算。
⑦ 撰写感谢信,安排返校事宜,11月12日返回学校。
实习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评选出教育实习积极分子并进行总结交流大会,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四、教育实习成绩考核
教育实习成绩将依据实习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学效果及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具体评分按《教学实习及第二课堂活动评分标准》、《班主任工作及实习纪律评分标准》等要求进行。
实习总成绩由各项目得分和权重加总,主要项目权重如下:
项目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实习纪律考试调查与总结总计
权重0.5 0.3 0.1 0.1 1
每位实习生需在回校后上汇报课,该课成绩占教学成绩的40%。总成绩将根据实习学校的评定和汇报课表现,由院系实习领导小组确定。
五、教育实习组织领导
1. 在校主管领导的指导下,教务处统一负责教育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巡视指导。
2. 实习队定期召开队务会,汇报情况与经验,讨论任务分配。
3. 同一地区的实习生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并安排公开课。
六、教育实习纪律
实习纪律将严格按照《教育实习工作手册》和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