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素质教育实践与收获总结
本年度工作总结旨在更新教育理念,坚定推进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培养具备责任感与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学校遵循“以教学为核心,以品质求进步”的方针,强化基础与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认知与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强化师德师风,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通过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因材施教与分层次教学,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特长与成长。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与激励措施,形成良性竞争,推动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更新教育理念,坚定推进素质教育的信念。
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价值观和人才培养观。这场国际竞争最终归结为人才竞争,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人们的素质问题,而非单纯的资源与资金问题。素质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提出“以教学为核心,以品质求进步”的工作方针,培养兼具责任感与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为总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坚守“强化基础,发展个性”的实施原则。我们将以人为本,逐步打破以学科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的个性、认知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关心与指导,充分发挥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实践“减负增效”,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求知、生活、劳动、健身和审美。
坚决遵循法律法规,以德治校,推动民主办学,依法办事。学校将以《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教育行政法规为依据,规范教育行为。加强校内风气建设,坚决转变工作作风,始终保持与广大家长和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
俗话说:“优秀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由此可见,只有具备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将通过教职工会议和教研组讨论等形式,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开展相关心得体会的撰写活动,以“师德高、师风正、师纪严、师表端”为目标,激励全体教师严格自律,无违法行为,凝聚更多爱岗敬业的精神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注重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学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制定青年教师成长的“三三九”计划:三年内培养成合格教师,六年成为骨干教师,九年内达到学科带头人水平。
(三)强化教研教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选择合适课题、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单一、狭隘、死板”等问题,我们认识到必须从课堂教学起步,构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活泼积极发展。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自主学习”的教改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改革教学结构,各教研组需围绕教研或教改课题开展深入探讨,鼓励教师将教学思路和理论付诸实践。以课堂教学和学习方法指导为素质教育实施的突破口。
为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提升教学质量,学校探索高效课堂的教改课题,经验总结出“课堂高效”的九条原则:
1、注重认知过程;
2、重视学生主体作用;
3、强调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相结合;
4、科学利用课堂时间;
5、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6、重视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7、渗透育人思想;
8、创造立体教学与艺术氛围;
9、关注整体发展,鼓励参与。
在推行课堂教改的学法改革也需同步进行,要求做到以下四个转变:
1、从被动接受课堂转向主动思考与提问;
2、从强调结论记忆转向重视认知与思维过程;
3、从应付作业和复习转变为主动预习与思考;
4、从单纯记录向积极捕捉课堂中获得的新思维并记录。
以上改革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分类推进。
从整体出发,实行分层管理与教学。一个学校的素质教育水平与学生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每位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若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必然影响后进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抑制了中上水平学生的向上动力。我们需着眼于每位学生的成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依据兴趣和特长成立各类兴趣小组,涵盖了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优秀成绩。
(四)建立评价机制与激励措施。
教师的教育工作属于一种辛辛苦苦的脑力劳动,应该得到应有的认可。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这将激发教师追求自身价值的热情。学校也构建了健康竞争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1、制订班级管理及科任教师的业务量化细则,实施班级和教学目标的逐步跟踪管理。班级管理细则分为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管理两个部分,考评结果将作为评选优秀班级和班主任的重要依据。
2、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机制,聚焦学生全面发展,以德、智、体、美等多方面为基础,体现个体差异,注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潜力,确保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通过一系列考核办法,激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热情,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全校教职工在“德、能、勤、绩”方面的考核,特别注重“德”和“绩”的表现,近年来的教学成果反映出教职工在教育工作上的努力与投入。
(五)创造良好教育环境,贯彻全面育人方针。
人的发展不仅受遗传因素和自身努力的影响,也与环境息息相关。青少年心理发育尚不稳定,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尤为明显。学校精心设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创建美丽的校园环境,建设宣传栏、学科园地、图书室等,丰富校园文化与生活,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化节、田径运动会、专题讲座等。建立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开展尊师爱生和文明礼仪教育,消除对教师权威的过度强调,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维持教师、学生与家长间的积极关系,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家访活动,使全社会共同关注与支持素质教育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