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长的学校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工作总结4小时前

作为小学副校长,应明确职责,支持校长,落实分管工作,关注教师需求,树立服务意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安全工作是首要任务,通过健全制度和开展安全教育,确保师生安全与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教研工作中,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推动学校教科研发展,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增强整体教科研意识。校本培训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结合学校目标与教师需求,实施分层次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发展,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幼教工作规范化,注重智力开发与良好习惯培养,提升学校声誉与入园率,赢得社会好评。副校长在管理工作中应注重责任、方法与实际效果,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小学副校长的管理工作总结

一、明确职责、清晰定位、坚守原则。

作为一名小学副校长,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清晰自己的角色。在过去几年的工作中,我渐渐认识到作为副校长的本质工作。我的任务是积极支持校长,认真落实自己分管的工作,理解校长的意图,恪尽职守,不推诿、不敷衍。我在工作中注重责任而不追求权力,做到不缺位、不越位。面对重大决策与原则性问题,及时向校长请示汇报,保护校长的威信,防止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我也要树立服务于教师的意识,体恤教师的需求,急教师之所急,真心换真诚,尊重带来尊重,与教师建立和谐共处的氛围。为了更好地完成分管的各项任务,我必须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今年,我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系统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和《新课程的理念及评价》等资料,做了大量学习笔记,汲取了诸多名师的智慧,进一步理解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并在各类大型检查中提升自我。

二、注重方法、追求实效、扎根本职。

(一)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是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基础,更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在本学期的安全工作中,我将其视为首要任务,执行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落实的管理机制,逐层细化安全管理目标,明确各项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自查报告的落实,制定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执行“每月零报告”和台账制度。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和各种安全警示标识,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各校还组织了防火和防震逃生演练。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做到晨检、消毒、零报告、责任落实,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活动,如安全知识手抄报、知识竞赛、法治教育、应急演练等,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的工作秩序井然,确保了师生在安全、和谐、轻松和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二)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了促进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我校成立了教科研领导小组,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坚信科研兴校、科研促教,以教师发展推动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发现,确定研究课题,科学规划解决方案。在“十五”期间,我校承担了省级子课题《教师心理危机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研究》,有效推动了整个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一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地级课题《乡镇学校“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班集体创新性管理研究》及校本课程《新课程多媒体使用研究》等,课题的实施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增强了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学校共撰写教科研论文25篇,其中国家级论文7篇、省级论文15篇、地级论文3篇。

三、校本培训与幼教工作。

校本培训是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需求。在本学年,我校秉持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原则,以学校为校本培训的主阵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目标与办学特色,结合教师自身素质与课程改革需求,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培训内容涵盖职业道德、校本教研和现代信息技术等三方面,采用分层次组建、研训结合的方式,以教研推动培训,以培训促进教师的发展。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提升教育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逐渐形成了爱岗敬业的良好风气,优秀教师逐渐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省一类校的检查中,姜玉红老师的英语课获得听课领导一致好评,学校70%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幼教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新建的规范化幼儿园环境优美,教室整洁温馨,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学习中玩,注重智力开发以及良好习惯的培养,有效克服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传统做法。年末时,孩子们能够熟练背诵唐诗、童谣和儿歌,数量达到20余首。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良好的教学环境吸引了周边孩子的加入,随着学校声誉的提升,入园率逐年增加,并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小学校长的学校管理工作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yyds3.com/gongzuozongjie/14806.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