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活动方案策划(精选6篇)
本次读书会旨在通过活动激发参与者的阅读热情,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提升文学素养与思考能力。活动将于11月12日19:40在弘雷楼601举行,吸引14中本2团支部全体成员参与。主题为“要成为教师,先做读者”,通过视频观看、名著讨论及读书成果展示等环节,让成员们分享读书心得,提升专业素养和凝聚力。活动包括书籍推荐、作品研究、知识问答、诗歌朗诵和书籍交换等多种形式,以鼓励积极参与和互动。嘉宾点评和合影留念将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期望参与者在交流中收获新的理解与启发,最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书会的活动策划书 第1篇
一、活动背景:
人文学院的“周末读书会”已经成为我们校园中一个独特的活动。在这个交流文学思想的平台上,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都能分享各自的读书体会,收获更多的见解。作为人文学科的学生,书籍理应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而作为未来的教育者,书籍更是我们的财富,读书应当融入我们的生活。欲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一个出色的读者,这次以“读书”为主题的团组织活动,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活动主题:要成为教师,先做读者
三、活动时间:11月12日19:40~21:10
四、活动地点:弘雷楼601
五、活动形式:室内活动
六、活动对象:14中本2团支部全体成员
七、活动目的:
1、此次团日活动旨在营造本支部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支部成员对阅读的热情。
2、此次团活动希望能强调教师技能的提升,让成员们做好成为一名教师的准备。
3、此次团活动致力于提升支部成员的专业素养,为身为人文学子而感到自豪。
4、此次团活动旨在增强本支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丰富成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八、活动流程:
1、主持人致开幕词,欢迎嘉宾。
2、全体齐唱团歌。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在激昂的歌声中,拉开本支部团组织生活的序幕。
3、第一环节:为什么要读书
周总理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理想激励了无数学子,令人铭记。在当今,我们为何而读书?我们将观看视频《为什么要读书》,领悟读书的真谛,进而培养对阅读的热爱。
4、第二环节:如何读书
经过思考我们读书的目的后,自然会想,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阅读?我们会邀请张德明老师参加我们的活动,与大家共同探讨《活着》这本书,分享对这本书的疑问及读书的心得。
5、读书成果展示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与不少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以不同形式分享我们的读书成果。
A、一句话书籍推荐
作为人文学科的学生,我们皆热爱文学,但繁多的书籍有时让我们眼花缭乱。你的推荐将为我们提供有益的书单。每位成员将用一两句话推荐一本书,以宿舍为单位制作PPT,最后汇集整个支部分享。
B、课后作品研究成果展示
学习应体现团体的精神,本支部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共同探讨《平凡的世界》和《围城》,并将在活动中以PPT形式呈现讨论结果。
C、名著知识问答
我们究竟掌握了多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你知道这个角色来源于哪本书吗?你能说出这位作家有哪些作品吗?快来挑战自己,丰厚的奖品在等着你。
D、诗歌朗诵
诗歌是否只能朗诵?不,今天你将聆听到动人的声音,我们要把诗歌唱出来,文学作品不仅是阅读的,更是可以用声音表达的!
E、书籍交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互相交换便产生新的思维;你有一本好书,我也有一本好书,交换后我们便多了一份阅读的乐趣。
在活动前,我们将收集每位成员想要交换的书籍,在活动现场进行随机交换,参与者将在活动结束后阅读所获得的书籍,并将其归还。
6、嘉宾点评
嘉宾的评语将为我们的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7、合影留念
这一刻将永留心中,让我们记录下精彩的瞬间,日后细细回味,这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九、预期效果
1、通过观看视频《为什么要读书》,支部成员将坚定读书信念,更加努力投入阅读。
2、通过与专业老师的交流,支部成员将更深入地理解《活着》的文学含义,并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
3、通过“一句话书籍推荐”,成员们将锻炼提炼书籍精髓的能力,并收获更多好书。
4、通过对《围城》和《平凡的世界》的讨论,增强成员间的友谊,提高自学能力。
5、通过名著知识问答,成员们能检验自己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对阅读的热情。
6、通过“诗歌朗诵”环节,成员们将明白书本知识的表达可以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死记硬背。
7、通过“书籍交流”,成员们将获得新的阅读资源,也促进了彼此之间的联系。
十、活动嘉宾
班主任:张令吾教授
特邀嘉宾:张德明博士
组织部干部及其他团支部的团支书
十一、人员具体分工安排
1、策划:蔡玉明
2、申请教室:黄玉儿
3、会场布置:全体班干
4、资料收集:冯小颂、李彩华、湛舒舒
5、摄影:林思雨
6、主持:李敏霞、陈思慧
十二、组办单位:14中本2团支部
读书会的活动策划书 第2篇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参与者的阅读热情,让他们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与书籍建立深厚的情感,让好书伴随他们的成长。
2、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为参与者提供丰富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参与者定期阅读的习惯,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获得心灵的愉悦与成长。
4、通过书籍的探讨,帮助参与者深入思考生活,提升个人修养与道德品质。
5、通过读书会的互动,增强参与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彼此的交流与理解。
二、指导思想
阅读不仅是知识的获取,也是思想与情感的交流。通过组织读书会,培养参与者的广泛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以及读完整本书。活动旨在激发大家的读书热情,让他们在书籍的海洋中自由探索,从而养成热爱阅读、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并在实践中陶冶情操,增长智慧,树立理想。
三、实施方法
1、每周设置固定的读书时间,建议参与者每周至少安排一次读书讨论,确保他们能沉浸在阅读中,随时与朋友分享书中的所思所感,并保持读书的热情。
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参与者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读后感,互相学习和启发。
3、鼓励参与者在会后撰写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与收获,定期分享,以巩固他们的阅读体会,并提升写作能力。
四、活动安排:
1、每月举行一次主题读书会,选择一本书进行集中讨论,确保每位参与者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深入阅读。
2、利用节假日举办读书分享会,邀请参与者分享他们喜欢的书籍或作家,鼓励更多的交流与互动。
3、开展读书挑战赛,设定阅读目标,鼓励参与者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书单,并给予完成者相应的奖励,以激励大家的参与热情。
读书会的活动策划书 第3篇
一、活动宗旨:
通过阅读分享,提升大家的文学素养与思考能力;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尊重;培养感恩与爱心,创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活动时间:
11月5日星期日14:00——16:00
三、活动地点:
书香苑活动交流室(武昌江滩公园旁蓝天大厦3楼)
四、推荐书目:
《时间简史》(本次将进行深度探讨)、《活着》
五、参与对象:
各大高校读书爱好者
六、参与人数:
提前报名,20人名额。
七、主持人:
武汉大学王明
八、活动内容:
(一)开场致辞
(二)破冰活动:(具体内容稍后揭晓,期待大家的参与!)
(三)主题讨论
1、探索书籍的魅力。
自由分享阅读体会及见解。
邀请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2、《时间简史》深度解读
⑴ 简介书籍及作者,核心观点分享【约5分钟】
⑵ 宇宙的奥秘与科学的演变。
⑶ 分享阅读后的感触,探讨书中理念。
⑷ 经典影视片段的放映,讨论人生态度【约25分钟】
片段内容概述:
1、“时间是相对的”,
2、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思维,带来的启示与反思。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亦是一次旅程……
阐述个人理解与观点。
3、生活中的感恩瞬间
1、分享身边的故事,讲述自己体会到的“爱”与“感谢”。
2、本环节延伸讨论。
3、即兴表演环节,分享心中的感动。
4、放松心情,享受美好阅读时光。
5、付出爱心实践。
(四)总结分享“爱与感谢”
注:
报名请联系武汉大学王明,或在群邮件中回复:姓名、学校、联系电话。本期名额为20人。
策划书附:
我校读书会参与人员名单:
武汉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第七届读书协会
二〇xx年十月三十日
读书会的活动策划书 第4篇
一、活动背景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气质,还是精神世界的滋养。自从学而书社成立以来,我们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次读书会,为广大的书友们提供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大家纷纷表示从中获益匪浅。在刚刚过去的春季,我们组织了一场难忘的小寨梨花园户外活动:在美丽的梨花树下,大家欢声笑语间进行烧烤、娱乐和读书,收获了满满的快乐与知识。随着四月的临近,我们期待着更美好的体验,共同参与四月的读书会。本次读书会将延续上次讨论的主题,继续深入探讨社会学领域,重点学习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相信每位参与者将会有新的启发与收获。
来自四面八方的书友们因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聚集在学而书社。我们希望这里能够成为一个开放的对话空间,充满活力与思想碰撞,让我们一起拨开迷雾,追寻真理。亲爱的朋友,期待你的参与……
二、活动内容
主题:深入阅读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时间:xxxx年4月29日(星期六)
地点:昭阳区鲁甸路南辰上邸8栋3单元1201室。
三、参与方式
如有意参加本次活动,请务必提前报名,欢迎通过电话或微信联系学而书社的孔令霞,参与这场文化盛宴。
报名方式:电话 、微信(同电话号码)。
四、活动具体流程
(一)19:30,读书会正式开始;
(二)19:30——19:35,由马丽娅进行诗歌朗诵;
(三)19:35——20:15,学而书社的李明华将为大家做专门分享,分享主题为:深入解读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四)20:15——20:45,各位书友围绕主讲人的分享内容展开讨论;
(五)20:45——21:20,各位书友可以自由发言,畅所欲言,主题不限;
(六)21:20——21:30,主持人进行读书会结束。
读书会的活动策划书 第5篇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并启迪他们的思维,我校特此策划了一系列的读书会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活动旨在通过读书提升师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及记录读书笔记的能力。通过丰富的阅读体验,扩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课外知识、激发智力发展、陶冶情操,最终塑造良好的品格,培育广阔的精神世界。
二、读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爱上阅读,把书籍视为挚友。
2、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
3、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快乐,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读书口号:
多读书,读好书,书伴我成长。
四、活动时间:
20xx年3月至7月
五、组织机构
1、读书会导读组成员名单
2、读书会成员名单
六、活动安排
(一)第一阶段:动员阶段(3月中旬)
1、在语文课上进行全班宣传,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2、通过家长会或其他手段,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参与。
(二)第二阶段:准备阶段(3月下旬)
1、制定读书计划。
(1)个人阅读计划。
①内容:学生将每天的阅读内容或感悟记录下来,并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设计和装饰;
②时间:学生自行安排合适的阅读时间。
(2)班级阅读计划。
①内容:低年级班级推荐符合年龄特点的书籍,中年级推荐《窗边的小豆豆》《森林报》等,高年级则推荐四大名著和其他经典名著。
②时间:利用晨读、晚读及周末的时间进行阅读活动。
2、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打造书香班级。
①教师应以身作则,每天与学生共同阅读,并制定班级读书口号。
②鼓励每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自觉阅读,牢记班级读书口号。
3、开展“我与家长共读”活动。
通过家长会,引导家长重视家庭阅读环境的营造,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体验阅读的乐趣,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好书交换,结交新友。
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换好书,共享阅读的乐趣,通过借阅书籍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爱护借阅的图书。
(三)第三阶段:实施阶段(4月至6月)
1、学生依据班级与个人的读书计划进行阅读。
2、拓宽书籍来源,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
(1)建立图书借阅制度,确保学生有书可读。
(2)各班级设置图书角。
(3)发动学生开展“好书换换看”活动,要求爱护借阅到的书籍。
(4)利用学校图书室,设立班级小书库,实行全天开放,安排专人管理,利用中午自习时间为完成作业的学生提供阅读机会,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确保学生每日的阅读时间。
3、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保证课外阅读的正常有效开展。
(1)利用语文课和其他文体活动课,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新书推荐和阅读技巧指导。
(2)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链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每天留出时间进行读书心得交流,与朋友分享读书体会。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每月至少举行一次班级读书交流会。
(四)考核与展示阶段(7月)
1、读书卡片及读书小报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名言,并撰写读书心得,各班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手抄报(4至6年级)或阅读卡片制作(1至3年级)比赛,评比过程将作为评选“阅读之星”的依据之一。
2、活动评比。
“书香家庭”评选:家长能与孩子一起阅读,重视孩子的阅读,给予物质和行动上的支持。
“书香班级”评选:班级读书活动丰富多彩,班级内阅读氛围浓厚,在全校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
“阅读之星”根据每月评出的读书之星为参考,学期末评选出最终的阅读之星,并给予奖励。
在书声和笑声中,让孩子们快乐成长。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学生将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在阅读中领悟道理,在阅读中学会做人!
读书会的活动策划书 第6篇
一、活动目的:拓宽大家的阅读视野、增强交流互动;放松心情,感受书籍带来的温暖;学习分享与感恩,更好地提升自我价值与生活质量。
二、活动时间:11月12日星期日14:00——16:00
三、活动地点:阅读空间文化中心(城市图书馆四楼多功能厅)
四、推荐书籍:《追风筝的人》(本次阅读和讨论的重点)、《活着》
五、参与对象:各大高校学生
六、参与人数:需提前报名,名额限制在30人。
七、主持人:文艺学院王静
八、活动内容:
(一)开场
(二)破冰互动游戏:(具体内容保密,期待大家现场参与~)
(三)主题讨论
1.探讨《追风筝的人》的主题与情感。
每位参与者可以分享自己对书中故事和角色的理解。
讨论环节。
2.《活着》的深思
⑴. 介绍书籍及作者、故事背景及创作灵感。
⑵. 讨论生活的意义与坚持的力量。
⑶. 分享阅读后的感受,讨论书中的重要观点。
⑷. 观看电影片段,探讨与书籍的联系与反思。
片段中主要表达的内容:
1. “人活着就是为了经历生命的酸甜苦辣。”
2. “每个故事背后都有深刻的情感与启示。”
表达自己的看法。
3. 阅读与人生的瞬间
1. 分享生活中与书籍相关的真实故事或感动瞬间。
2. 本环节延展。
3. 让我们一起分享彼此的读书体验。
4. 放松心灵,交流感悟。
5. 理解与实践书中的哲理。
(四)总结“阅读与分享”的重要性
注:
报名请联系文艺学院王静,或在交流群中直接回复:姓名、学校、联系电话。名额限30人。
策划书附:
参与单位名单:
某某大学文艺学院阅读协会
某某大学第七届志愿者服务团
二〇二三年十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