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安排计划(精选3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六大模块。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掌握学习姿势;拼音部分巩固拼音知识,促进识字与阅读;识字模块通过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课文部分包含20篇短小精悍的课文,配有拼音和多样的课后练习,促进语文能力全面发展。学生性格活泼,学习习惯尚未成熟,教师需制定针对性教学措施,培养良好习惯,巩固拼音与汉字的学习,提高阅读与口语交际能力。本学期目标为认识400个常用字,书写100个,流利朗读,积极参与口语交流,增强自信心。整体教学计划强调寓教于乐,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表 1篇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大模块构成。为了给予学生更好的识字与阅读体验,每个生字和课文均附有拼音标注。
1、“入学教育”分为两个部分,主要通过图画帮助新入学的学生认识校园、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熟悉周边环境,同时掌握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姿势不正确不读书”、“姿势不正确不动笔”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部分,重在巩固拼音知识,使学生能够利用汉语拼音辅助识字与阅读,学习普通话。学生要能默写声母、韵母,准确抄写音节,确保在四线格上写得工整规范。
3、识字模块由两个组别组成,每课均配有情景图,这种编排不仅帮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识字,同时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对事物的认识。
4、课文部分安排了20篇,分为4组,每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大部分构成。具体特点包括:⑴课文篇幅短小,题材丰富,内容生动,插图有趣。⑵每篇课文皆附有全文拼音,有助于复习拼音、识字和提高朗读、背诵能力。⑶课后练习形式多样,包括朗读、背诵、汉字笔画学习及描红等,充分体现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语文与其他科目的内在联系。
二、班级概况:
本班共有61名学生,刚入学不久,性格活泼、好动且天真烂漫。学生们的思想和品德尚未成熟,正处于形成阶段。他们对学校的纪律和规定并不熟悉,集体意识尚未建立,对于学习的态度也缺乏明确的目标,习惯正在逐步养成。
三、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掌握规范的写字姿势与握笔方式,爱护学习用具,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汉语拼音:
(1)掌握汉语拼音,正确读声母、韵母、声调及整体音节,能够拼读音节,并准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运用汉语拼音进行识字、正音,提高普通话水平。
3、识字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积极主动地识字。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能够写出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按照笔顺规则进行书写,确保字迹正确、整洁。
(4)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与习惯。
4、阅读:
(1)热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文章。
(3)能够借助读物中的插图进行阅读。
(4)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5、口语交际:
(1)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努力理解交流的要点。
(3)能够与他人自然大方地交谈,礼貌待人。
(4)增强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切实把握新教材特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将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进行训练,保证统一要求,规范练习,在语文课上严格练习,其他课程中保持练习,鼓励家长合作,定期检查和评比,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
3、在拼音教学中,要注重情境图、语境歌与字母学习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教授学生拼读技巧,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认读能力。
4、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适度把握教学深度,避免繁琐的分析与空洞的讲解,突出“读”的重要性,注重多读、精讲,强调朗读与背诵的指导,强化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积累。
5、注重示范朗读、写字、背诵,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结合示范进行听力与观察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表 2篇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1)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女生30人,男生35人。在入学初期,我注意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活泼好动,尤其是男生,他们经常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声音也比较大,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期间接触过汉语拼音,但知识掌握得不够系统,发音也存在不准确的情况。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他们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对汉字有较强的识别能力,积极主动,但也有一些学生缺乏自信,表达能力不强,对学习参与度不高。
家长们普遍对孩子寄予厚望,视其为心头宝,给予了不少关爱。然而,由于大多数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并不够,往往将其托付给课后托管中心。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差异较大,有的学生能够流利地用完整的句子与人交流,态度自然,声音清晰;而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汉字也只能勉强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几个部分。教材首先以入学教育形式,设置四幅插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及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既学习拼音,又认识70个常用汉字。然后是识字单元和课文部分,各包括10篇课文,识字部分分为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4课,每课认字12到14个。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设置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来巩固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全册教材设计了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以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交际训练。
在识字编排上,强调认与写分开,主张多认少写。全册要求学生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教材特点:
(一)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确保初入学的儿童能获得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教材不仅在拼音、识字、阅读和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同时也关注学习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在学习安排上,注意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例如,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适当融入短语、句子及儿歌,帮助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提升学习趣味性与成就感。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等多样化形式,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整体发展。
(二)科学性
教材编排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例如在识字和写字方面,所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而所要求写的字则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儿童学习的汉字,多与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爸、妈、我”等。识字安排强调汉字的规律,通过象形字、会意字、看图识字等方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事物。写字部分则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每课仅写3到4个字,配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与笔顺。
(三)时代性
本册教材更新了许多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人文色彩。例如,《我多想去看看》表达了儿童对祖国的热爱,《自己去吧》反映了独生子女自主锻炼的渴望,《借生日》《平平搭积木》则赞扬了儿童关爱他人、孝敬父母的善良品质。教材中也包含有关计算机、自选商场等现代内容,贯穿了有趣的故事和科学常识,通过这些内容,增强学生的现代意识和人文素养。
(四)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均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设计意图。例如,通过儿童喜爱的情境来学习拼音和汉字,通过连、涂、画、拼、摆等游戏形式巩固知识,启发思维,同时培养动手能力。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力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教材中丰富的学习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游戏和自我实践中乐于学习。
(五)广泛适用性
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差异,本册教材在内容上兼顾城乡,难度适中,设计合理,为教师和学生留有拓展的空间。识字方面,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认字,如在语文园地中,鼓励认读身边的字。教材最后设计了两篇连环画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通过少量生字的安排,鼓励学生借助插图认读课文,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三、学期总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正确读出声母、韵母、声调及整体音节,准确拼读音节,写出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够利用汉语拼音识字、纠正发音、学习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兴趣。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能写其中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照笔顺规则书写,做到字迹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读物中的插图进行阅读。
4.乐于与他人分享对阅读内容的兴趣。
(四)口语交际
1.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积极参与口语交际。
2.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努力理解主要内容。
3.能做到自然大方地与他人交谈,保持礼貌。
4.树立表达自信,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勇敢发表意见。
四、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以及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掌握汉语拼音,准确读出声母、韵母、声调及音节,并能正确书写。
3.掌握汉字基本笔画,按照笔顺书写,做到字迹规范、整齐。初步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
4.学习用普通话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表 3篇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 61 )人,男生( )人,女生( )人。
这些学生刚刚入学,尚不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因年纪较小,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不过,他们的礼貌意识较强,能够主动向老师打招呼。一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意识到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能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短的交流。然而,个别学生在握笔姿势上存在问题,需要教师不断的指导与纠正。至于其他学习情况,未来还需进一步了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涵盖“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以及口语交际”六大部分。入学教育旨在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熟悉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通过学习拼音,学生可以认识70个常用汉字。随后是两个识字单元,每个单元包含10篇课文,涉及的字词数量在每课12到14个之间。教材中的20篇课文被分为4个单元,内容由浅入深,并且每个单元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每个单元后设有语文园地,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全册还设有6个口语交际的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以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识字部分可以通过认字与书写分开进行,强调多认少写。
教材编写充分遵循课程标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精神,具备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和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 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准确读出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熟练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及音节,并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
2. 识字与写字。认识常用汉字400个,能够写出100个汉字。培养对汉字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进行识字。掌握基本的笔画,能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汉字,并初步养成规范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3. 阅读。学习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喜欢阅读,体会阅读的乐趣,能够通过图画辅助理解文本。
4. 口语交际。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努力把握主要内容;与他人交谈时态度自然大方,礼貌得体,积极参与讨论,能对感兴趣的话题表达意见。
四、本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 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其教学是本册的重点。
2、 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能够书写的汉字要达到100个。
3、 培养学生讲普通话的习惯,使其逐步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难点:
1、 汉语拼音抽象且易混淆,因此在掌握上较为困难,拼音的教学便成了难点。
2、 识字量的提高往往挑战较大,400个汉字的教学成为难点,如何有效巩固学习成果更是个难题。
3、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难点。
五、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 引导学生了解学校规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深入剖析新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灵活运用新教材。
3、 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教材中的美丽情境图充分利用起来,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语文与儿童日常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学习语文。
5、 设立学习小组,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6、 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与总结。
7、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8、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授学生灵活的学习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教材的整合与创造性使用,实施整单元的备课,关注教点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