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教学计划的撰写方法
学期教学计划是一种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规划的工具,旨在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制定计划应在开学前或开学后第一周内完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标准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学课时和进度的分配,以及其他方面的安排。在课时教学计划(教案)中,必须涵盖课题、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教学反思等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有效的学期教学计划,有助于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提升教学质量。
1、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是一种对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有目标地、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一般来说,学期教学计划应在开学前制定,最晚应在开学后的第一周内完成。学期教学计划应涵盖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课程标准分析。仔细研究相关的课程标准,明确本册教材在整个学期中的作用与位置,理解各章节之间的联系。
(2)学生情况分析。简要描述班级的构成,包括学生人数、性别比例、学习成绩的分布及学风等情况。必要时,可以对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试卷进行分析,特别要关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并作详细分析。如果是起始年级,还需要分析学生的来历等。
(3)教材分析。需通读整个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了解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及它们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编写意图以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4)明确教学总任务、目的与目标。具体包括:
① 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体要求,如语文课程中的识字量、写字量、阅读、写作及综合实践的目标。
②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与培养哪些学习方法,例如朗读与背诵的技巧与阅读理解的方法。
③ 情感与态度目标:着重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比如在小学数学低中段,鼓励学生“在他人指导下发现并及时更正数学活动中的错误”或“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等。
(5)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应提出在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辅导及考核学生成绩等方面的措施,包括如何帮助优生进一步提升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进步的计划。
(6)教学课时和进度的分配。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参考的总体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全学期的授课时数、复习考试时数,并制定进度表,内容应包括周次、教学日期、课时数、教学内容安排及备注等。
(7)其他方面的安排。新学期应考虑开展哪些教学专题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以及如何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学科竞赛等。
2、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基本要素:
(1) 课题
(2) 教学目标(须包含三个维度的目标)
(3) 教学重难点
(4) 教学方法
(5) 教学工具(或教学器材的准备)
(6) 课时安排
(7) 教学过程(或预设的教学流程)
(8) 板书设计
(9) 作业设计
(10)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