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总结报告
我镇在20xx年度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共涉及15个村的1620户5200人。主要做法包括全面审核与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实施产业助力以促进脱贫。通过推动农村合作社发展和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提升了贫困户的收入。我们加强教育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教育扶助基金,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结对帮扶。落实结对帮扶工作,选派干部深入贫困户,制定个性化脱贫计划,确保扶贫措施执行到位。目前已经完成1420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实施多项产业扶持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贫困村的生活条件。通过这些措施,我镇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力求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一、扶贫对象情况
20xx年度我镇精准扶贫对象共涉及15个村1620户5200人(20xx年6850人),其中五保户120户125人,纯低保户250户750人,扶贫、低保户270户1150人,扶贫户980户4235人。
二、主要做法
1、全面审核,精准识别。根据县精准扶贫工作“三严格、五禁止”的要求,我镇采用包村干部初步筛选、驻村镇领导与村干部共同评议、并进行公示的方式,认真完成了对各村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工作。(期间共减除不符合条件的对象302户1350人。)
2、产业助力,促进脱贫。一是结合现有茶叶、养殖、蔬菜等产业基础,积极鼓励农村合作社发展,推动扶贫户开展种养结合的农业产业(目前,茶叶种植达1000亩,每亩年产2500斤,按市场价4元/斤计算,效益可达10000元/亩,已动员贫困户参与种植达600亩)。二是结合县城的经济区位优势,引导周边村民进驻洪源工业区务工,增加工资收入;同时鼓励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升经营性收入。(目前各类农家乐和茶馆已达70家,部分茶馆日均纯收入达600元。)
三、下一步计划
1、增强教育扶贫和迁移搬迁的投入力度。继续向上级争取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设立村级教育扶助基金,帮助减轻贫困家庭子女的就学费用负担。
2、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结对帮扶。成立乡贤协会,号召全镇乡贤捐款捐物,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3、继续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增加对农业产业的资金投入,支持大型农业经营户发展,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产业。
根据省、市、县办公会议的部署,我镇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六个到村到户”的要求,严格执行工作步骤和时间节点。
一、落实工作保障,开展广泛宣传
县“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工作会议后,我镇迅速召开了党政联席会,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小组,并建立了专门的办公室,明确了两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事务。我们充分利用干部职工会议、党员座谈会等平台,对精准扶贫政策进行了深入学习。通过召开群众大会、驻村干部走访、镇工作信息平台以及村务公开栏进行广泛宣传。我们组织编写宣传资料,增强了大家对精准扶贫的认识,激励了干部的工作热情,鼓舞了贫困群众追求脱贫致富的信心。
二、当前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1、建档立卡工作。我镇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步选择、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等步骤,完成了1420户5500人及9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工作。
2、结对帮扶落实。我镇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选派282名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组成15个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400户1500人的贫困户,确保每周至少到村入户一次,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因村因户制定具体的脱贫计划,要求“扶贫不脱队”。通过工作队的走访和调研,精准制定了我镇及各村的工作方案,确保具有可行性。
3、产业扶持工作。我镇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实施“一村一策”的产业扶持政策,通过合作社示范,建立了500亩的优质蔬菜基地,600亩的水果种植基地,以及300亩的草莓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已协调贫困户到基地务工,目前,已流转土地4100亩,务工收入已达300万元。通过“122工程”的推进,正在实施的清香村养殖项目,已覆盖贫困户40户。
4、教育培训到户。我镇定期组织农民培训,职业院校为各村提供技能培训,计划送60位贫困户子女到职中继续深造。
5、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涵盖多个村的道路硬化工程、饮水安全项目,目前完成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贫困村的交通和饮水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