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总结
幼儿阶段是个体人格和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当前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中多缺乏道德教育。幼儿园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场所,需承担起培养孩子正确道德观念的责任。然而,许多幼儿园在德育内容和方式上存在不足,往往忽视幼儿的主体作用,仅通过知识灌输进行教育,导致德育效果不佳。为改善这一状况,我园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德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鼓励幼儿参与,并结合主题活动和家园共建加强德育教育。挖掘隐性德育资源,如物质环境和教师榜样作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以上实践经验将在未来工作中继续探索与应用。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步时期,是个体健康人格及良好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阶段。然而,根据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来看,幼儿所获得的道德教化和教育并不乐观。孩子们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中长大,家长对智力教育的重视常常忽视了道德教育,导致孩子们在小小年纪就养成了“我为中心、任性、傲慢、无礼”等负面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和核心场所,肩负着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培养正确道德意识和良好道德行为的责任,这样才能让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然而,我们也发现目前幼儿园德育的内容和方式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德育内容往往比较抽象,缺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规律的尊重,未能把幼儿品德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教学方式上,教师主导的倾向较为明显,忽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集体教育的形式占主导,未能关注到幼儿个体特点和差异;往往通过知识灌输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忽略了幼儿的内在需求。在幼儿园中,“重说轻行”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很多孩子口头上能够讲述道德规范,但实际行动却不一定能够落实,导致德育效果不佳。我园在推进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德育
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并不是单纯的说教,它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例如,在晨间活动时,我们引导幼儿主动问候老师和同伴,早到的孩子会关注班级的自然角,给植物浇水。我们改变了传统的点名方式,让幼儿主动发现班中缺席的同学,以培养他们关心同伴、热爱集体的意识。自由活动时,我们鼓励孩子们互相谦让,学习与他人交往的语言,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午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确保他们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主动收拾餐具,抓住教育时机进行针对性教育。每两周的升旗仪式也是我园的一大亮点,它为幼儿德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会结合相应的季节教育重点和社会重大事件,制定相应方案,并选择幼儿喜欢的表现形式,如儿歌、歌曲、表演等,以轻松幽默的环境启发幼儿思考。
二、优化教育活动,使幼儿成为德育实践的参与者
在进行德育活动时,我们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视为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德育活动需要改变单一和形式化的现状,通过与各科活动的融合,开展综合性活动,走进孩子的生活,注重感悟与体验,充分挖掘儿童的潜力和创造力,致力于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与终身发展的能力,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待人接物。我们不单靠灌输道德知识,而更注重幼儿的实践和亲身体验。通过日常渗透、游戏、情境表演及幼儿主体参与的方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在儿童游戏中渗透德育内容,例如让座给老奶奶、帮助小弟弟穿衣。组织幼儿参加自助餐、玩具共享等活动,让他们在分享中感受到快乐。在故事表演中,幼儿们体会到助人和关心他人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们不仅成为活动的主角,德育活动亦不再枯燥,让他们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外在道德观念内化为自我的行为规范。
三、通过主题活动深化德育教育
新学期一开始,迎来了几个新小班的小朋友,幼儿园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新奇。为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并融入集体,中大班的孩子们积极发挥“哥哥姐姐”的角色,带领新同伴参观幼儿园,并通过才艺展示帮助他们了解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在这个大带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中大班的幼儿也通过照顾弟弟妹妹,逐渐学会了谦让。在中秋节活动中,孩子们带来了自家制作的月饼和糖果,在活动中分享彼此的美食,学会了与人分享。而在国庆节,我们开展了“我是中国小娃娃”的德育主题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了解祖国的壮丽河山和民族文化,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为了美化教室,孩子们与家长一起动手制作特色灯笼和小国旗,使教室变得格外美丽。类似于“秋天的美丽”、“迎新年,我长大一岁”、“寒冷的冬天”等活动,均体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四、加强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共建
幼儿的德育教育不能单靠幼儿园一方的努力,必须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家庭、幼儿园及社会各方应加强对幼儿德育的共同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家长会、开放日等形式保持密切的家园互动。
当前,很多孩子表现出自私、任性和霸道。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传达正确的教育理念,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来增强孩子们的集体观念和劳动意识,培养他们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美德及初步的劳动习惯。家长和教师必须自身行为得当,做到幼儿的良好榜样。家长与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我,以身作则,做到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自己应先做到;不允许孩子做的事情,自身更应坚决不做,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成长环境,确保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发掘幼儿园德育的隐性资源
我们通过挖掘和建设幼儿园的隐性、潜在德育资源来提升德育工作的实际成效。隐性德育资源主要分为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园内环境、活动室墙面与区角环境。在物质环境的营造过程中,我们渗透积极向上的思想,以生动、有趣的形象塑造幼儿可模仿的对象,使孩子们在不经意间受益于道德熏陶。幼儿脱离家庭后,老师便成为他们活动的组织者与模仿的主要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优秀行为的养成。我们加强了教师的师德建设,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自身积极的行为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充满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自信、乐于分享,学会了助人等优良品德。
以上就是我园在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一些实践经验,我们会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探索,寻求德育教育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