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报告
西湖实验小学通过制度化教育科研推动学校长远发展,成立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校长—教研室—教研组—课题组”的科研管理网络。在日常工作中,学校严格执行各项教学教研规定,并制定详细计划,确保教研活动有序高效。教研组建设得以强化,教师们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质量。学校注重教师专业成长,鼓励撰写反思和参与外出学习,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开展多样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强化课堂教学与教育技术培训,学校不断推动素质教育。教师们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果。未来,西湖实验小学将加强与外部交流,提高教师论文撰写积极性,确保学生书写习惯养成,并丰富教研活动内容。
一、教育科研制度化,推动学校的长远发展。
西湖实验小学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局的各项规章制度,将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作为新课程研究的主要平台,成立了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教研室—教研组—课题组”的科研管理网络架构。校领导带头参与教研活动,各中层领导负责指导各教研组,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引导与组织作用,确保教科研工作有序推展,规范化、制度化进程不断加快。
1、在日常工作中,西湖实验小学坚持依照各类规定组织教学与教研,并制定具体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严格执行业务学习制度、听评课制度和校本研修制度,强化备课、授课、评课等教学环节的管理。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研活动中着重研究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则积极实践新理念。固定时间进行专题业务学习,以“统一主题、集中与分组学习为主,测评为辅”的方式,确保学习有计划、有深度、有讨论、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成效、有检查。每周四的教研活动则紧紧围绕重点与主题,人人参与讨论。双周四的集体备课则鼓励教师们共同研究教材,各展所长、取长补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着重强化教研组的建设。教研组长认真组织各类教研与集体备课活动,确保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和主持人“五落实”。在组内开放的常规课、示范课、研讨课等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听课与评价,营造出良好的教研氛围,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人均在20节以上。
3、每学期加大课堂教学调研力度,结合听课、观察、测评和访谈等方式,对部分年级和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调研,学校领导听课不少于32节,评课不低于20节,全面掌握教学动态,及时识别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的引领与理论学习的基础。学校为教师提供相关教学杂志,确保教师能随时借阅,激发教师的思考,为撰写理论笔记、论文和随笔奠定基础。教师们积极撰写学习笔记,每月至少撰写1000字。
鼓励教师“多读书、多反思、多写作”,不断加深对课程改革的理解。我们提倡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定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时刻了解课改动态,拓宽视野,全面提高理论素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创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2、自我反思制度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学校着重培养具有教科研意识的教师团队。在学习的基础上,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至少撰写一篇有针对性的反思,记录课堂的成功与不足、教学中的得失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等,以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9月底,我们还举办了教学反思比赛,通过交流与展示,互相学长补短,提高了反思的质量。
3、本学期,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和业务培训,参与人数达100余人次。
4、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继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师傅的指导结合徒弟的努力,年轻教师在备、讲、评能力上都有了显著提升。冯琼阁老师在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并成功被推荐参加卫东区送课下乡活动,通过她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和谐课堂氛围,给其他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丹老师也荣获市实验优质课一等奖。
三、开展多样的科研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本学期,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类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新课改的核心。学校高度重视新课改课堂教学的研究,强调教师课堂教学各环节应体现新课标理念。教学管理人员深入课堂指导,通过听评课和座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新情况和问题,与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推动有效教学的落实。
本学年,学校开展了新课程研讨课、集体备课公开课和外出学习汇报课等活动,教师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保证活动内容丰富,各教研组也为参赛教师提供了有力支持。课堂上,教师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精美的课件与独特的设计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每天下午,教导处组织教研组人员及时进行课堂教学评议,大家互相交流,促进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2、积极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鼓励教师认真研读《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教信息员的作用,通过专题讲座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以实现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目标。
3、作为省书法实验学校,我们一直重视写字教育,致力于提升师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营造出“端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校园氛围。我们通过每天的练字时间、书法讲座、写字比赛等方式,推行汉字书写规范化,取得良好效果。
4、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校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各年级的速算比赛,旨在提升学生心算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也为教师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重要主题。每年初,我们会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由教导主任主持,任课教师们就期末检测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校领导从整体情况、成绩与进步、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积极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6、继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创建学习交流平台。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教材,20xx年3月19日下午,教导处邀请了教研室的王峰涛老师进行关于教科研的讲座,所有数学教师参与了此活动。
王老师针对“如何用教材教”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教师们全神贯注并认真记录。讲座结束后,教师们与王老师进行互动交流,王老师热心解答了教师们在数学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大家认为该讲座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4月1日上午,市、区教研室人员来校调研,随堂听了五位教师的课,并在课后进行了互动交流,充分肯定了教师们的课堂驾驭能力,并指出了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如何提升教学与教研活动的建议。
7、为了做好复习工作,家校共同努力,5月8日下午学校召开毕业班家长会。会上,教导处郭银平主任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促进家校合作教育学生的意识。各任课教师与家长们分享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表现,增进了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入理想中学奠定了基础。
四、课题引领,科研提升教师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您希望教师的劳动能带来乐趣,就应该引导每位教师走上研究道路。”我们鼓励教师走上研究的道路,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西湖实验小学通过科研推动教育改革,积极开展教法和学法研究,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推进校本专题研究。每学期初,在教导处的引导下,各教研组结合本学科和年级的实际情况,确定课题,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我校被评为市级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五、取得的成就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过去一年学校教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惠海燕老师主持的《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和王会娜老师的《低年级经典诵读实验研究》等两项课题获市级二等奖,王月军老师的《教师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获得省级三等奖。两项课题被确定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多项课题在市级立项。王丹和冯琼阁老师在省级课件评比中也取得了一等奖。
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今年有两位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八位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的活动和比赛。在业务校长的领导下,活动前的严密组织和精心指导,教师们在各类比赛中表现出色,其中,李晓燕老师获得省优质课二等奖,王月军老师在省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并获得市级一等奖,张燕老师的课程获得省级体育示范课称号。冯琼阁和王丹老师也在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陈明芹老师则获得市级优质课二等奖。田红霞与冯琼阁老师代表区教体局送课下乡,获得了良好的反馈。李晓燕老师参加了区英语青年教师观摩课活动,冯琼阁也曾代表市教育局在鲁山进行观摩培训。
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努力方向
1、增强学校与外部交流的联系。
2、提高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的积极性。
3、强化各年级教师对学生书写的重视,确保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4、着力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
西湖实验小学将不断调整与改善工作方法和思路,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教师才华的平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让教科研工作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