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规划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有所改善,但仍面临语文优良率较低和自觉学习意愿不足的问题。教材以专题为主线,涵盖现代文和文言文,强调诵读和探究式学习。教学目标围绕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三个维度,要求学生理解叙事作品并掌握表达方式。教学措施包括提升思想认识、强化综合性、注重思维能力发展、突出实践活动、创设良好学习环境等。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鼓励分层目标教学和课外学习小组的建立,以提升整体语文素养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八年级的语文教学情况来看,本班学生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课堂注意力和记笔记的能力逐步提高,整体的学习兴趣和态度也有了明显改善,语文综合能力在之前的基础上有所提升。然而,仍存在需要关注的问题:班级的语文优良率相对较低,很多同学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不高,自觉学习的意愿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难度的加大,再加上课程改革带来的新要求,教师和学生对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视程度也需提升,这对一些优秀学生而言或许是种激励,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则是增加了压力。我们的教学需要提前预测并应对这些挑战,在继续以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深化对课程改革的学习与探讨。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各个单元仍以专题为主线,同时兼顾不同文体的学习。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围绕战争与和平、爱心散文、说明文等主题,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单元的说明文拓宽了学生的语文运用领域。两个文言文单元的课文选编主要基于难易程度和课程目标的考虑。
文言课文的编排为单独组元,每个单元包含五篇课文,共设有两个单元。关于文言文(包括古代诗歌)的教学,应重点做好以下两点:
一、重视诵读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逐步培养他们自主诵读的习惯。文言单元的背诵要求较高,涉及《桃花源记》、《短文两篇》、《杜甫诗三首》,以及额外的古诗词背诵任务。
二、倡导探究式学习,拒绝“填鸭式”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较为浅显的文言文,即便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听一遍也能理解大意,更何况初中生呢!而且课本中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较为通俗,注释也使用现代汉语,清晰易懂。通过认真阅读几遍,学生至少能够抓住大部分内容,这为探究式学习奠定了基础。从学生拿到新教材开始便积极翻阅的现象也表明他们本就有探索知识的渴望。教师需巧妙引导,充分利用这一探究倾向,使学习取得最佳成效。写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可以一次性引导学生对所学古诗词进行梳理,激发他们对优秀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教材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依据这三个方面设置了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上,设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注意理解叙事作品中的人物与事件,形成对作品中深刻形象、动人场景及独特语言的思考与评价,并提升默读的质量与速度。
熟读课文,理解叙述与描写的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的语言特征。
关注课文如何通过特征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默读时需要达到一定的速度,能按要求筛选信息。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并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内涵及优美语言,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汇。
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整体把握内容大意,并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感受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及社会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2、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综合性,简化教学重点,关注知识与能力及其之间、知识、能力与情感的联系,重视积累与感悟,致力于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3、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及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备课,尤其关注备好学生,改进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与难点。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启发式与讨论式,鼓励探究性学习,避免繁杂的分析与机械练习。
5、重视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打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及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拓宽学习途径,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6、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题目灵活、形式多样,多进行随笔、读书笔记的写作,尝试互相评审,以改进写作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施分层教学,利用课外活动进行有针对性辅导,力求整体提升。
8、鼓励学生组建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学习,一对一帮助中下生提高兴趣与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课代表与小组长的模范作用与监督功能,确保每个课题与单元都能顺利过关。
10、利用竞赛、学科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演讲会、文学手抄报等活动,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习兴趣。
11、鼓励学生进行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分享、故事讲述、成语解析等,以锻炼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