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方案(实用3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强调通过分析学生基本情况、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已养成良好习惯,但不同班级之间的水平差异仍显著。教材分为多个单元,涵盖诗歌、古文和现代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教学目标包括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其爱国情感与创新精神。计划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措施,重视实践活动与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生活与语文的结合,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整体来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渐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记笔记和主动发言提问,学习的兴趣和态度也有了显著的改善。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相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根据数据分析,10个班级在语文水平上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其中,810班的学业成绩最为优异,892班的作文水平突出,808班的相对落后则与历史原因有关。今后,我们必须着重从减少低分学生入手,努力提升整体水平。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计划完成九年级上下册的教学。上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旨在让学生体验人生;第二、第三单元则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第四单元关注民俗文化;第五、第六单元则专注于古文阅读。下册主要包括爱国与思乡情绪的诗歌单元、描绘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以及两个文言文单元,共六个单元。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阶段的第三个阶段,也是最后阶段。教学重点将提升到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让学生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还有促进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语文的基本训练将在记叙、说明和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中加深,从而落实到实际运用中。
三、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拓宽学生的视野,重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知识目标:
掌握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及词类相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能够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与思路,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具备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与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流畅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具备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对于文言文,要理解其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和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将课本中所学的与人相关的语文素养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以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例如在待人接物中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以及读书看报和看电视的良好习惯等。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
严格遵循教学基本环节,努力创设具有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自觉将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利用互联网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特点及社会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2.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综合,简化思路,突出重点,注重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与想象能力,尤其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教学过程应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训练技能,提高语文能力。精心备课,特别是要了解学生的情况,突出重点和难点,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鼓励探究性的学习。
5.注重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促进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6.作文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关注中考方向,多写小作文和片段作文,做好统一安排,尝试互评,以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进行优秀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辅导,力争整体提升。
8.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动管理的能力,增强课代表和小组长的模范带头和监督作用,避免作业欠交现象。
9.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应有所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
10.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演讲会和小辩论,锻炼学生的能力,提升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运用语文知识。
六、教学总结及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问题,并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并加以矫正,同时对学生的成功学习方法和独特见解给予肯定和推广,鼓励学生拓宽思维,勇于创新。让教学总结和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的持续进步。
七、教学进度
具体计划如下:
周次 课时 教学进度
预备周 24课时 1、沁园春 雪 2课时 2、雨说 2课时 3、星星变奏曲 1课时
4、外国诗两首 2课时 5、出师表 3课时 6、乐业与敬业 3课时 7、纪念伏乐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2课时 8、词五首 3课时
9、傅雷家书两则 2课时 10、致女儿的信 1课时 11、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课时
第1周
第3周 15课时 12、故乡 3课时 13、孤独之旅 1课时 14、我的叔叔于勒 3课时 15、心声 1课时 16、写作、一二单元综合复习测验 3课时 17、陈涉世家 4课时 18、月考 2课时
第4周
第6周 15课时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3课时 20、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课时 21、短文两篇 2课时 22、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 3课时 23、第四单元综合复习 2课时 24、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课时 25、月考 2课时
第7周
第10周 28课时 26、段考综合复习 2课时 27、智取生辰纲 3课时 28、杨修之死 1课时 29、范进之举 3课时 30、香菱学诗 12课时 31、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课时 32、唐睢不辱使命 3课时 33、隆中对 2课时 34、中段考试 2课时
第11周
第14周 28课时 35、九年级下册第一、第二、第五单元学习,及月考与作文
第15周
第19周 35课时 36、九年级下册第三、第四、第六单元学习,及作文与单元测练
第20周 第21周 10课时 综合复习与期末质量调查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贯彻教育改革的精神,紧跟新课程发展的步伐,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着重发挥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升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具备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二、学生基础与能力分析
1. 学生基础:
本班共有学生55人,男女比例均衡。经过入学测试,优秀生占12%,中等生占60%,剩余为学困生,部分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基础较差,对学习的兴趣也不高。
2.智力状况分析:
学生的智力发展不均衡,具备较强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同学包括张伟、李轩、王莉等,而有些同学如陈明、赵婷、李平在理解和记忆方面存在困难,写作时缺乏独立思考,创造力水平较低。本学期将重点提升写作、阅读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培养。
3.非智力因素分析:
当前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非智力因素障碍主要有:部分学生缺乏自觉学习的意识,未能认真投入学习,导致语文水平提升缓慢。家庭环境及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给语文教学带来困扰。教学工具的单一及课堂教学形式的单调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教材内容分析
九年级上册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记叙、说明和议论能力。教材内容共分为五大部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和汉语知识附录,全册共30课。每个单元的内容排列由近及远,依次是:社会生活、小说世界、古代生活等。
教读部分包括17课,每课通常需2-3课时,课文前有预习提示,后有练习内容。预习提示设问引导性强,能激发学生思考,而练习则旨在掌握重点与难点,巩固知识,拓展阅读。
自读部分有13课,每课一般用1课时,少部分课文可安排课外阅读,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
写作课程主要集中于议论文的训练,共安排七次写作实践,其中两次为自由写作。这有助于展现学生个性。
口语交际方面,重点组织演讲会,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培养其口才。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了解汉语的一些知识和短文。
四、教学任务与要求
1. 深入研究教材,理解新教材的核心精神,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汉字,提高其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本学期将重点培养学生的记叙、分析和议论能力。
2. 在语文课中,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发展语感和思维,拓展视野,培养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写作、参观等语文实践活动。
4. 严格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得到实际提升。
五、落实教学任务的措施
1. 精心备课,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突出重点,攻克难点,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3. 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以学生的感受为导向。
4.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5. 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要求学生每天练习,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6. 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在学生中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促进共同进步。
六、教学课时安排(略)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方针为引领,注重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品质,拓宽学生的视野,注重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计60名学生,男生30名,女生30名。从八年级期末考试及入学成绩来看,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足,良好的语文习惯(如课外阅读、使用工具书、主动积累素材、写日记等)有待增强,作文水平普遍存在文理不畅、病句频出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计划完成九年级上下册的教学,上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旨在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第三单元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第四单元涉及民俗文化;第五、六单元为古文阅读。下册则包含了爱国情怀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以及两个文言文单元,合计六个单元。初三的语文学习是初中学习的第三阶段,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其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发挥语言交际的功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还要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训练,使其切实应用于实际。
四、教学目标:
(一)、阅读
1、能够用标准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养成默读的习惯,能够以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现代文,达到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够熟练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拓宽阅读范围,扩展视野。
4、理清思路,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与作用。
5、在阅读中领会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6、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类文学样式。
7、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够区分观点与材料(如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8、阅读古代诗词,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9、阅读简单的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10篇。
(二)、写作
1、持续练习写记叙文,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与详略,清晰地表达个人观点;学习写简单的议论文和调查报告。
2、本学期应完成大作文8次,其他练习总字数不少于5000字。能够在45分钟内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习作。
(三)、口语交际
1、注意交际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其观点与意图。
3、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晰、依据充分,能识别讨论的焦点并提出针对性意见。
(四)、综合性学习
1、能够自主组织活动,在演讲、调查、讨论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2、能够针对教材或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提炼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多种媒体获取相关资料,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撰写简单研究报告。
五、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结合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需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觉悟,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目标。
2、重视知识、能力及情感之间的联系,注重知识的积累、感悟与熏陶,培养语感,致力于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3、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科学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训练。
4、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注重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与读书笔记,尝试互评,以改促写,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5、引导和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学习,帮助中下游学生提高语文能力。
6、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因人而异,充分照顾不同学生的特点。
六、教学内容及课时、进度安排:(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