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兴趣小组活动安排方案
为提升学生的舞蹈兴趣与技能,我校决定成立舞蹈兴趣小组。教学计划将结合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分为基础训练与表演组合两部分,通过每周两次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的体态、艺术欣赏能力及身体素质。课程内容包括热身运动、柔韧性训练、基本动作练习以及节奏感的培养。通过观看舞蹈录像、分段示范和个别辅导,教师将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竞争意识。通过有趣的故事和舞蹈造型,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活动时间为每周一、三、五早上和周二、五下午,地点设在智源教学楼舞蹈室,旨在为学生未来的舞台表演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将知识性、训练性、趣味性与表演性有效结合,以情趣表演为核心,提升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舞蹈的热情和专注。在确保舞蹈教学标准化的基础上,教学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部分为舞蹈基础训练,另一部分为舞蹈表演组合。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辅导老师:xx老师
二、教学目标: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我校决定成立舞蹈兴趣小组。通过每周两次的系统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增强对舞蹈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对舞蹈、音乐表演所需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并对训练方法有基本的了解,为将来舞台表演奠定坚实的基础。
1、培养学生优雅的体态与艺术欣赏能力。
2、增强舞蹈的基本功训练,如腿部、腰部的柔韧性与力度。
3、使学生能够在聆听音乐时识别节奏,做到动作与节拍的准确配合。
4、鼓励学生在舞蹈中愉快表达,形成热爱舞蹈的习惯。
三、教学措施:
舞蹈兴趣小组的活动应与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相结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统一的原则,确保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活动的意义所在。在活动中,教师需精心策划,实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竞争意识,让他们的舞蹈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1、引导学生观看舞蹈录像,以帮助他们感受舞蹈的魅力。
2、分段示范、讲解动作,并逐个进行指导。
3、结合个人练习与个别辅导,确保学习效果。
4、鼓励学生间的互助学习,由优秀学生进行示范,提升整体水平。
四、教学内容:
1、热身运动
训练开始前,安排学生进行轻松的热身活动,目的是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的身体和心情都适应即将开始的训练,避免过度疲劳。
2、基础训练
针对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尽管稳定性较差,但柔韧性较好,因此必须利用平坦的地面进行柔韧性训练,主要措施包括:
(1)勾脚、压腿。
(2)肩部、头部的柔韧性训练。
(3)腰部的弯曲、仰卧抬胸、波浪腰。
(4)正步吸腿、双腿吸腿、团身吸腿。
(5)躺地前踢腿、旁踢腿。
(6)躺地后踢腿、抬腿。
3、中间训练
(1)正步半蹲。
(2)正步脚尖加压。
(3)正步吸腿。
(4)手臂动作练习。
(5)绷脚走步。
(6)节奏踏步。
(7)后踢步。
(8)横移步。
(9)原地吸腿步。
(10)前后走动。
4、运用音乐反应、模仿、组合和成品舞编排等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全身的参与,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5、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舞蹈造型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同时为演出与比赛做好准备。
五、活动时间与地点:
每周一、三、五早6:30-7:20
每周二、五下午第七节课 培训地点:智源教学楼一楼舞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