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课程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主要分为学习习惯培养、习作、课文和单元练习四个部分。学习习惯培养部分旨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做读书笔记和观察周围事物。课文部分涵盖23课,以丰富的题材和体裁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全面发展,生字学习与书写分流。习作部分强调贴近学生生活,鼓励实践和体验,增强自信心。单元练习则旨在提升综合语言能力,包括朗读、书写和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包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巩固拼音和生字、强化口语交际和阅读能力、以及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学策略强调多样化形式激发兴趣,并通过师生互动促进自主探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本册教材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学习习惯培养、习作、课文和单元练习。
1.“学习习惯培养”部分共3课,旨在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有选择性,学会做读书笔记,注重对周围事物的观察。
2.“课文”部分安排了23课,分为7个单元,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化提供了优质的材料,提升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新学期的生字在课文中安排,使得识字和书写分流的机制得以延续。课后练习设计简单实用,包括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活动;要求学生使用钢笔进行字迹描红;读、抄常用词语以巩固生字;通过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分析文章结构以及归纳主要内容等练习;根据课文特点安排的“小练笔”,旨在引导学生模仿句式和写法,锻炼表达能力。
3.“习作”部分共设7课,注重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强调实践和体验。在内容上富有儿童趣味,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提供多种选择以便学生在习作中轻松愉悦,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4.“单元练习”部分共7个,主要以综合性为主,涉及字词句、朗读背诵、书写和口语交际,旨在丰富语言教育内涵,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习惯;珍惜学习用具。
(2)继续掌握铅笔字的书写方法,培养积极发言和专心听讲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和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主动识字与查阅字典的习惯。
(5)继续培养认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做读书笔记及观察事物的习惯。
2.汉语拼音。
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拼音识字和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能准确朗读366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及默写220个生字,并且结构端正、匀称。
(3)继续用钢笔练字,追求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书写毛笔字,做到端正且纸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够转述基本内容,讲述课文故事。
(2)在观察图画或事物后,用普通话表达完整、连贯的句子。
(3)能够根据听读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确保句子完整、意思连贯。
(4)在众人面前表达意见,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流畅、态度大方、礼貌待人。
(5)参与讨论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清晰说明意思。
5.阅读。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指定内容,并能分解朗读课文。
(2)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
(3)联系语言环境与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大意,想象情境。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使用字典查字生词,提出问题。
(6)能够阅读适合自己水平的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
(1)留意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开始习作。
(2)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经历的事情。
(3)掌握写“留言条”、“请假条”和书信的技巧。
(4)能够使用基本的标点符号,初步学习冒号、引号和顿号的使用。
三、教学策略及措施
1.在本册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摘抄,提升词汇量,增加阅读量,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升语文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2.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三维目标”设计活动,坚持“学案主导,学生为主,问题为线索,活动为轴心”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能力,真正提升语文水平。
3.在教学中注意角色转换,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