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舞蹈社团活动规划
本计划旨在通过音乐与舞蹈结合,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尤其针对一至三年级学生,激发其舞蹈兴趣。课程主要包括舞蹈基本功训练,注重身体柔韧性、节奏感及舞步组合,旨在提升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会根据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采用简单姿势与舞蹈组合训练,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活动目的包括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综合能力,发展合作能力,以及对舞蹈的欣赏与理解。具体内容涵盖基础训练如压腿、压肩等,以及成品舞蹈的排练,如《麦田童话》。教学方法多样,包括讲解与示范,教学手段则利用影像和个别指导,确保学生在15周内有效学习与展示。
一、指导思想:
本计划旨在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帮助孩子们在优雅的外在姿态中,内外兼修,提升其气质与风度。通过这种艺术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形体和精神上达到和谐统一,提升他们的整体素养。
二、社团特点分析:
本舞蹈社团主要面向一至三年级的学生,目标在于激发他们的舞蹈兴趣。在课程中,将着重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包括身体柔韧性、节奏感、舞步组合及小型舞蹈节目。课程将注重学生动作的协调能力,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良好的艺术气质,增进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
本课程根据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设计,旨在通过简单的姿势、律动和舞蹈组合训练,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运用身体,提升柔韧性、模仿能力和表现力,使他们对舞蹈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热爱。
四、活动目的:
1、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的柔韧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快乐。
2、通过舞蹈组合的学习,提升孩子们的跳跃、歌唱与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
3、通过舞蹈剧目的排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勇于感知、学习和表现美。
五、具体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学会在跳舞时与音乐协同。
3. 激发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兴趣,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4. 初步理解舞蹈的表现力,明白舞蹈与音乐的密切联系。
5. 发展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6. 欣赏舞蹈,并通过体态反应了解舞蹈风格。
六、活动主要内容:
(一)基础训练
(1)压腿
这是舞蹈基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前压、侧压和后压,有助于拉伸腿部韧带,提升灵活度。
(2)压肩
通过压肩练习,帮助学生打开肩部韧带,以增强上肢的灵活性。
(3)把杆训练组合
这些训练组合适合儿童的身体素质,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将逐步增加难度,满足舞蹈训练的需求。
(4)劈腿跳
为准备中间大跳,进行手扶把杆的跳跃训练,注意打开双腿和保持脚背绷直。
(5)下腰
年轻学生的柔韧性佳,但力量不足,需注意安全。可以通过教师适度辅导来增强他们的支撑能力。
(6)劈腿
此练习有助于拉伸腿部韧带,注意脚背的紧绷,循序渐进。
(二)成品舞蹈的排练《麦田童话》。
七、主要措施:
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分解、完整、对比、纠正错误和练习法等多种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影像教学、个别指导和分组教学等方式。
八、活动安排
第一周:制定计划
第二周:基础训练(压腿、压肩、把杆训练)
第三周:基础训练(劈腿跳、下腰、劈腿)
第四周:欣赏舞蹈
第五周:舞蹈排练《麦田童话》至第十五周,持续舞蹈排练与最终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