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音乐课程教学方案2篇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旨在适应学生发展特点,提升其音乐技能与兴趣。五年级学生在参与和创造能力上表现出色,但在音乐欣赏和乐谱学习上普遍缺乏耐心。教学计划强调通过演唱八首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与生活的热爱,同时教授乐理知识,如下滑音与拍号等。教材分八个单元,涵盖多元文化内容,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学目标包括激发音乐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保证教学质量,计划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注重备课和课堂互动,借助现代化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并积极听取学生反馈以不断改进方法。考核方案结合平时表现与期末成绩,确保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第1篇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和认知能力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在参与体验和探索创造活动的能力上表现得更加突出。不过,在音乐欣赏课上,学生们普遍缺乏耐心,难以专注倾听。他们最喜欢与音乐相关的律动和活动,在这些方面表现得相当出色,但对乐谱知识的学习兴趣却较低。不同班级之间学生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一班的学生乐感较强,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也尤为突出;二班在课堂纪律方面较差,表现时不够活跃;三班的学生性格偏内向,缺乏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加强培养,采用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方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以此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第九册的音乐教材分为八个单元:晨曦、农庄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少年乐、雨中的花、冬雪。这八个单元涵盖了人文地理和风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感受不同的审美体验。本学期的教学重心将放在歌曲的演唱上,同时结合音乐欣赏和乐理知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间的合作以及歌曲的创作。
三、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学会演唱课本中的8首歌曲,通过这些歌曲的演唱,激发他们对祖国、人民、劳动、学习、科学、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掌握以下乐理知识:下滑音、前倚音和拍号等。
3、开展有趣的音乐欣赏课,通过欣赏,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音乐的艺术形象中获得鼓舞和感染。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深入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做好教材、学生和教学方法的准备,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
2、认真授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生动形象地教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听课、积极参与。
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向同行的教师学习,吸收他们的长处,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4、灵活使用现代化的电子教学设备,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常常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争取更好的成果。
五、考核内容:
1、本学期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7首歌曲:清晨、归途阿哩哩、丰收苹果、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之家、雏鹰之歌、雪花带来的冬梦,考试时将随机抽取。
2、认识6/8拍号,了解指挥的方法,掌握下滑音的唱法。
六、考核标准:
1、期末考核的成绩将以平时成绩(20%)和期末成绩(8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平时成绩(20%)包括: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课堂纪律等,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缺课1次扣3分,表现纪律不佳者将根据教师的多次批评而扣分。
2、艺术课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可以通过标准化的考试分数来衡量,因此制定的考核标准相对灵活。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期末每班优秀率的平均目标定为40%(个别班级可适当调整),合格率要求在75%以上。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尤其是增强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识谱和乐谱的能力。鼓励学生摒弃对音乐课的偏见(如认为其无用、仅为副科),以实际行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基本情况分析
我负责五年级三个班级的音乐教学,这些学生总体上非常喜欢音乐课,但对乐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常将音乐课视为纯粹的唱歌课,认为教材中的歌曲只限于书本上的或是现在流行的。有些同学对乐谱教学表现出厌倦,一提到乐谱便显得无精打采。五年级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承上启下的作用显著。本学期,学生需要巩固已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同时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例如升调、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等内容的引入,学生面临的一些挑战不可小觑,但这将为后续五线谱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包含八个单元,并附有四首选唱和选听的歌曲。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涵盖“演唱”、“聆听”、“创编活动”等多种内容。教材中特别强调的乐理知识,如读谱唱歌和二声部合唱,难度有了明显提升,同时歌曲的篇幅和内容也更为丰富,让学生能体验到不同生活的音韵,感受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风格。通过合唱练习,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音乐常识的学习如节拍、小节、小节线、终止线以及反复记号的理解,以及音乐家贺绿汀的故事,都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教材中的音乐童话剧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整册教材在展示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特色的过程中,也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2. 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
3. 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态度,增强团队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4. 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技巧,积极参与歌曲和乐曲的表演。
5. 主动参与综合艺术表演活动,从中获得乐趣。
五、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1. 唱歌:
(1)能够自然发声,以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进行独唱、齐唱或合唱。
(2)能对自身及他人的演唱进行简单评价。
(3)能够体会歌曲风格特点,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2. 演奏:
能够利用竖笛参与歌曲和乐曲的表现。
3. 听赏:
(1)不断接触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学习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以拓宽音乐视野。
(2)通过欣赏音乐,展开对乐曲情景的想象、联想,分析乐曲的艺术处理方式等。
4. 识谱:
(1)学习不同节拍,掌握其强弱规律。
(2)掌握小节、小节线、终止线、反复记号等知识。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 认真备课,做好预习和复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准备,确保课程与新课标相结合,针对学生需求进行备课。
2.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 设计每堂课的导入环节,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多样化课堂形式,确保课程的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及表现性,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高效学习,掌握技能,同时培养团结协作与创新能力。
5. 多借鉴其他学校的课程,通过本校实施,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从中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