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教学科研活动总结报告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认为其对推动学校发展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至关重要。学校将科研工作纳入发展规划,领导亲自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推动教育科研氛围的形成。在科研投入上,学校优先满足各项经费需求,为教师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源,同时设立科研津贴和奖励机制,以激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为确保科研工作的有序推进,学校制定了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职责与考核标准,并成立专门的科研组织,负责日常管理与决策。通过聚焦实用的研究课题,学校旨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从而使教育科研更好地服务于实际教学需求。
一、重视程度高,保障投入充足。
1、学校领导关注
我校领导具备前瞻性的科研意识,充分认识到加强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强大的师资力量,扎实推动教育科研,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实现利用教育科研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发展和教师水平的目标,我校始终将教育科研工作置于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每学期工作计划。
校领导不仅在思想上重视教育科研,还亲自参与科研工作,承担相关课题的研究任务,努力成为科研工作的行家里手。我校承担的省级(含国家级子课题)、地市级教育科研课题,校长均担任课题组组长,并全程参与课题从选题、立项到实施、结题的各个环节。校领导定期召集课题组会议,组织开题论证,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科研报告,学习科研动态,外出考察交流,为课题组成员提供科研津贴,并出台职务晋升、评比优秀等优惠政策。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学校的科研氛围日渐浓厚。
2、优先保障科研投入
科研投入是教育科研活动的基础保障。学校优先满足教育科研的经费需求,各课题在立项到结题期间所需的打印费、资料费、培训费、差旅费和接待费均由学校承担;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电脑,并在教室内安装多媒体设备,以便教师直接上网交流。在教师自主订阅业务刊物的基础上,每年为每位教师订阅教育理论刊物,以便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学校还为五大教研组及科研骨干订阅《教育月刊》、《教学研究》、《教育管理》等教育理论期刊。学校落实教师科研津贴和奖励制度,经考核合格者每年可获得160元,优秀者为200元。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获奖论文和在正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按每篇60—280元不等进行奖励;教师个人承担的市级及以上课题研究,依据鉴定及获奖标准,奖励范围为200—900元不等。
二、制度落实,管理规范。
1、完善的科研制度
注重科研的效益管理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教育科研工作必须具备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只有制定出合理且可行的规章制度,才能使教育科研工作有序推进。为此,我们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重点抓取:
制定《教科研工作管理条例》,明确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规定各科研组织的职责,确定科研成果的考核方法,并建立奖惩制度。制定《教师科研成果考核细则》,明确教师科研工作的考核标准及优秀奖项的条件,设定不同层次论文的奖励金额,将教育科研工作纳入激励竞争机制。为突出科研重点,形成特色教育科研成果,学校从研究课题的长远性、实用性及前瞻性出发,制定中长期的教育科研规划,使科研目标明确且协调一致。
制订每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计划,确保各项科研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2、规范的科研管理
规范的管理是确保教育科研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仅有制度而不落实,规章制度就会成为空文。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落实科研管理条例、考核细则及工作计划:
各项课题的申报、论证、立项、指导、结题及成果推广等工作有序进行。定期完成上级科研管理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能够正确使用东阳市和金华市的科研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了完善的科研档案,主要包括各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参考资料、组织活动的效果、论文及教学案例设计等,积累了大量文字资料。
3、健全的管理机构
组织的健全性为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为确保教科研工作正常运作,我校成立了以下科研组织:
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和总务主任担任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负责教科研的决策、组织与指导工作。
教育科研办公室(教科室),由兼职教科室主任和教科员各一名,具体负责教科研的日常组织与管理。
子课题组,组长由组员推荐并报学校备案,负责子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教科组,组长由教研组长兼任,负责各科子课题的研究、检查与考核工作。
三、全面落实,深入研究。
1、紧密贴近实际选取课题。
进行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让教育科研真正服务于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