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极端化条例的反思与体会(实用6篇)
在过去一年中,各级学校及社区积极推动“去极端化”工作,注重教育与宣传,提升师生和居民的法治和反极端思想意识。学校通过班会、活动和主题教育增强学生对极端思想的警惕,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社区则实施包片宣讲、举办文化活动、建立学习中心等措施,确保“去极端化”宣传覆盖每个家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各单位明确责任,定期总结经验,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激励参与,推动了“去极端化”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整体效果显著,师生和社区居民在和谐的氛围中自信学习与生活。
去极端化工作总结 第1篇
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领导对去极端化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充分认识到“去极端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全面推进去极端化工作,始终保持我校在本地区的领先地位。我们在工作中坚持由组长负责,明确分工,全面推进去极端化的各项任务。以下是我校在去极端化工作方面所做的主要努力: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去极端化工作的核心在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校领导充分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宣传去极端化的重要性,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开展“去极端化,创建和谐校园”的主题活动,通过手抄报评选、主题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增强师生的去极端化意识和法治意识。
二、强化组织,明确职责。
组织落实是去极端化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学校成立了去极端化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作为组长,全体教师共同参与。领导小组坚持“去极端化教育、思想引导、心理疏导三位一体”的原则,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工作经验,部署下一步任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三、加强管理,落实成效。
1、根据班级划分,明确责任区域。每班负责划定区域内的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2、定期对去极端化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方案,以确保工作效果。
3、建立评估机制,将班级的去极端化工作与年级评比挂钩,激励各班不断进步。
4、设立宣传标志,增强校园内的去极端化氛围,形成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5、鼓励教职工参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去极端化工作的能力。
四、加大投入,打造亮点。
在去极端化的工作中,学校积极投入,除了巩固现有成果外,还不断丰富活动内容,组织系列讲座和心理辅导,提升师生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现如今的校园,已形成了积极向上、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
经过每位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去极端化工作得到了显著改善,使得每位师生都能在阳光下,自信地学习和生活,享受和谐校园带来的美好体验。我们期待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去极端化工作总结 第2篇
为了切实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去极端化”工作,增强辖区各族人民的法治观念、理性判断能力和对宗教极端思想的抵抗力,奇台镇东关社区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实施多项举措进行宣传,确保宣教活动覆盖到每个家庭、每个人。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增强思想理论武装。通过组织集中学习、观看教育视频、开展讨论等活动,使辖区居民及社区干部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是新疆最大的民生工作”。社区作为民族和宗教工作的第一线,要发挥主导作用,借助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契机,广泛开展针对性的民族团结、宗教及法治宣传工作。
二是实施社区干部包片宣讲责任制。由社区干部带队,工作组成员与社区干部混编成宣讲小组,深入居民家中进行面对面的宣讲。安排专人定期到重点人员家中进行关心交流,全面了解其思想动态并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以思想教育与日常关怀相结合,使宣教工作深入人心,取得实效。
三是开展群众喜爱的“去极端化”文体活动。确保社区活动中心设施场地免费对外开放,积极挖掘和推荐优秀本土节目及文化带头人,鼓励居民走上舞台。每月制定活动计划,确保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常态化,主题明确、内容丰富。
四是打造“去极端化”宣传氛围。社区通过悬挂双语宣传标语、利用LED电子屏等方式,全方位开展宣传,确保辖区内没有死角,营造一个更加广泛、深入有效的“去极端化”宣传环境。通过宣传推广“民族团结一家亲”、“稳定是新疆发展的前提”、“坚决打击暴恐犯罪,维护民族团结”等核心观念,让这些思想深入每位居民的心中,从而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社区和谐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期望,防止宗教极端主义在基层滋生。
五是发挥楼栋(巷道)长与信息员在去极端化工作中的作用。招募关心社区建设、素质较高、有公益心的党员、个体工商户、退休人员等,组成楼栋(巷道)长和信息员两支队伍,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百姓的心声,通过集中宣讲或一对一交流的方式,激励身边的人,引导良好的社会风尚,传播积极的社会能量。
去极端化工作总结 第3篇
为进一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学校始终以“建设和谐校园,促进思想引导”为目标,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初步形成了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在这段时间内,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知识宣传,增强了师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总结经验,促进今后的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今年的去极端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教育,深化法治宣传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去极端化工作,多次组织专题培训和讲座,以增强师生对极端思想的警惕性和抵制力。我们积极邀请法治专家和心理辅导师进校园,通过讲解极端思想的危害,提高师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利用班会、主题班日等活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正义,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二、丰富活动形式,增强参与感
我们围绕去极端化主题,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是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选择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是组织“微电影创作大赛”,通过学生自编自导,鼓励他们用镜头讲述身边的感人故事,传递正能量。
三是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培养集体主义思想,进一步消除极端思想的滋生空间。
三、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作落实
为有效落实去极端化工作,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明确了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定期召开工作总结会,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以确保去极端化工作深入人心。
虽然我们在去极端化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我们意识到去极端化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我们将继续坚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思想教育与法治宣传,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平和的校园环境。
去极端化工作总结 第4篇
为深入落实去极端化条例,加强我校的“去极端化”工作,巩固和提升相关成果,我校在寒假前后开展了多项“去极端化”教育活动。
开展主题教育观摩课。根据学校的安排,1月19日,我们结合学生的期末总结教育课,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观看宣传教育片,班主任进行解读,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向学生宣传“去极端化”的重要性。选定低、中、高三个年级各一个班级召开班队会,确保同阶段的班主任、教师和班干部参与观摩与交流。整个活动共计进行“去极端化”宣教19场次,受教育学生人数达到916人。主题班队会观摩活动共计3场次,参与教师105人。
召开专题家长会。我们组织了三个一年级班级的158名学生家长,召开了“去极端化”主题家长会。通过观看相关的音视频宣传教育片,由班主任进行宣讲,并进行家长之间的交流,使家长们对“去极端化”的教育内容有了生动、全面的理解,提高了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教育能力。
签订承诺书并发放《告家长一封信》。为了扩大“去极端化”主题的宣传教育范围,我校与所有学生家长签订了《家长承诺书》,以确保孩子在寒假期间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发放《告家长一封信》,告知家长寒假期间学校的工作安排和对学生的要求,强调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责任,确保孩子在假期期间的安全教育工作。共签订承诺书1079份,发放告家长一封信1079份。
安排假期绘画、手抄报创作活动。围绕“去极端化”主题,我们组织了手抄报和绘画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在寒假期间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创作,提高他们对去宗教极端化的思想认识。这为开学后开展的“去极端化”手抄报和绘画评比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些系列活动,我们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教育合力,帮助学生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去极端化工作总结 第5篇
近期,尉犁县团结乡各村(社区)积极开展“去极端化”工作。充分利用冬季及周末,尤其是在中小学生返乡的时机,举行多种形式的“引领现代文化 去除极端化”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农村群众增强抵制极端思想的能力,坚定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在11月20日,乡机关组织了50余名干部群众参加“去极端化”专题讲座,主题为《识别宗教极端思想的实质与危害》。讲座重点围绕宗教极端主义的特征及其渗透和破坏活动进行深入讲解,结合集中讲解与互动交流的方式,让与会人员对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对非法宗教活动危害性的认知。
12月8日,富强社区组织了30余名群众参与去极端化趣味活动,如顶乒乓球及“桃花朵朵开”等活动,目的是提升居民对民族团结的意识。12月12日,南门社区开展了以“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为主题的冬季长跑活动,吸引多个民族的群众参与其中,大家在享受运动快乐的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的意识。
12月16日,东海子村则组织了60余名农民群众,通过宣讲和文娱活动,带来了农民自编自演的“去极端化”小品,开启了文体活动的竞赛。西海子村则发放了10张“去极端化”小品光盘与60余本书籍,让农民在农闲时光获取丰富的精神食粮。
12月17日,团结新村举办了法制教育活动,乡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对此进行了详细讲解,内容涵盖了劳务法及合同履约等知识,帮助农民群众在懂法、守法和用法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去极端化”的工作,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尉犁。
参加长跑比赛的南门社区居民热依拉兴奋地表示:“这样的活动非常好,通过跑步,我和邻居朱丽婷的关系更加密切了。”乡机关干部阿依先木卡德尔则坚决表示,必须反对极端势力,努力成为遵纪守法的人。
据悉,尉犁县乡镇通过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及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巩固和壮大了宣传文化阵地,使广大群众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历史使命中,主动担当起自己应有的责任,争取意识形态反对分裂斗争的主动权。
去极端化工作总结 第6篇
为深入落实“去极端化”工作,增强其活动成效,托乎拉乡积极将“去极端化”理念融入日常的基层组织建设中,依托“十个起来”活动作为推动工具,为“去极端化”工作的开展搭建了便利通道。
阵地利用,建立“去极端化”学习中心。每周一、三、五的下午2小时,我们结合《托乎拉乡“五日”学习法》在各行政村党支部会议室、图书阅览室开展了27场“去极端化”学习活动,提升村民对“去极端化”重要性的认识。每周一上午12点至中午2点,我们组织1至2名村干部在村委会附近发放“去极端化”宣传资料并进行现场解读,进一步增强村民的思想意识。我们还建立了“去极端化”信息收集机制,充分发挥“十支队伍”的作用,以村级阵地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信息网络。截至目前,已收集有用信息48条。
活动开展,建立“去极端化”宣传桥梁。我们组建了托乎拉乡“去极端化”模特队,在全乡9个行政村开展了18场“最美服饰秀,扮靓托乎拉”走秀活动。举办了“去极端化,民族同喜”集体婚礼,共有13对汉族和少数民族新人参加,进一步弘扬了民族团结的精神。借助乡村大舞台,我们组织了托乎拉乡业余文化演出队巡演18场,采用小品、诗朗诵、歌唱舞蹈等多种形式将“去极端化”活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传达给群众,寓教于乐。
广播响起,搭建“去极端化”宣传平台。我们更新了每日的广播内容,主动向“去极端化”正面教育倾斜,早、中、晚各播放一次。同时邀请乡党政主要领导、乡“去极端化”办公室干部、爱国宗教人士等9位代表以访谈形式宣传和解读“去极端化”活动的重大意义。新增的“去极端化”你问我答广播栏目,针对群众最关心的19个“去极端化”活动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进一步深化了活动效果,使群众更加了解这一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