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端午节庆祝活动计划(实用2篇)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旨在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习俗,提升沟通表达能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并通过家庭互动增强亲子关系。活动包括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包粽子、编手链和缝制香包等,孩子们将交换香包作为纪念。活动流程包括讨论节日由来、分享粽子经历、实际包粽子等环节。幼儿园还将组织探秘艾草和菖蒲的科学活动,了解其驱蚊功效及象征意义。孩子们将在活动中佩戴“五丝”以驱邪避灾,并通过家长的参与增进家庭互动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整体活动注重动手实践,旨在提高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 第1篇
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及相关习俗,提升孩子们的沟通表达能力。
2、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帮助孩子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3、通过家庭互动,促进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增强亲子关系和配合能力。
活动流程:
家园共育类:与家人共同包粽子
1、邀请小朋友的家长或志愿者参与活动;
2、老师引导,讲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3、以班级为单位,老师带领家长和孩子一起包粽子、编手链、缝制香包;
4、小朋友可以交换香包作为纪念。
示范:
活动准备:包粽子所需材料和工具,包括粽叶、大米、红豆沙、咸蛋黄、绳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进行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今天是什么节日呢?”幼儿与伙伴们讨论,请个别幼儿分享,老师引导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呢?谁能分享一下它的传说?”幼儿进行交流。
组织孩子们欣赏故事:《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呢?”幼儿分组讨论。
请每组选一名小朋友在全班分享。
教师端午节的活动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等。
3、幼儿分享吃粽子的经历。
“你们见过或吃过哪些口味的粽子?”幼儿互相交流。
教师与幼儿共同粽子有多种口味,馅料各异。
4、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有没有包过粽子?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一起来学习包粽子吧!”幼儿与家长志愿者分组协作包粽子,老师引导幼儿准备材料,并互相交流。“包粽子的步骤是什么?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看了包粽子的过程后你有什么感受?”
5、幼儿与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五大领域科学类:探秘神奇草药
1、观察、感知、实验,了解艾草和菖蒲,明白它们都是草本植物,具有驱蚊的作用;
2、了解艾草在端午节中的象征意义。
3、向家长讲解艾草的功效。
快乐的端午节:给孩子佩戴“五丝”。
1、幼儿园邀请各位宝贝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庆祝端午;
2、幼儿园准备好“五丝”线材,由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线组成,古时无棉花时就用五色丝,因此称为“五丝”。后来有了棉花,便用棉线代替丝,但名称没变。清晨,在太阳未出时,给孩子的手腕、脚踝以及脖子上佩戴“五丝”,要佩戴到下大雨时。下雨时,解下“五丝”,放入水中顺水漂走,传说这些“五丝”能转化为蚯蚓。根据习俗,佩戴“五丝”可以驱邪避灾,保护儿童。
3、为孩子们佩戴五丝线绳。
4、小朋友们互相交换五丝线绳。
5、亲子合影留念。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 第2篇
一、背景材料: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拥有独特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这些活动非常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参与,既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能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兴趣。端午节还有一个著名的来历,了解“屈原”的故事能够激发幼儿们的民族自豪感。我计划围绕端午节开展一系列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了解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愿意了解该节日的一些习俗及来历,乐于参加节日的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形成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科学区: 投放艾草和菖蒲,并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供幼儿观察。
2、美工区: 提供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鼓励孩子们发挥创意。
3、阅读区: 张贴与端午节相关的图文资料,帮助幼儿识字。
4、表演区: 准备扎头饰的布条和纸棒,让幼儿模拟赛龙舟的场景。
四、家长工作:
1、与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习俗的图片和资料,讲述端午节的意义。
2、带孩子购买艾草、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节庆物品。
3、与孩子一起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视频报道。
4、参与班级的包粽子活动,增进亲子互动。
五、活动安排:
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具体日期及其相关习俗和来历。
2、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建立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给孩子们讲述《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眼睛睁得大大的,脸上流露出敬佩的神情。当我描述屈原投江的故事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声,满脸遗憾。有的孩子还争着分享他们从家长那里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