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工作安排(实用2篇)
本学期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围绕新部编教材展开,目的在于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成长。主要工作包括强化教研组管理、增强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开展丰富语文活动。核心措施为认真备课,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与学生习惯,强化有效阅读教学,利用多样化活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教学任务将分阶段进行,包括拼音教学、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口语交际训练。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切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确保他们在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及口语交际等方面全面启蒙。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素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新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1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将围绕新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展开,重点在于深入剖析教材,确保组内教师能够全面理解教材内容,活用教材资源。通过这样的教学研讨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教材中的重难点,创造出更为和谐有效的课堂,同时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主要工作
1、强化教研组管理,确保活动的有效实施。
2、增强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3、抓住新学期的学习准备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主要工作措施
1、认真备课,扎实教学
在备课过程中,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及时发现并交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精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形成个人特色。在课堂结束后,进行反思,写好教学随笔,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成长过程。
2、关注课堂常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针对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教研组将依据教材的要求,重视课堂教学的细节,组织常规教学,采用课程备课和单元主备的形式,针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听课习惯及课堂练习进行一系列教研活动,汇集各位教师的智慧,弥补个体不足,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从拼音教学开始,注重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让每节写字课做到精致,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而提升写字的质量。
3、关注有效阅读教学,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在早读和阅读课上,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在课堂上加强朗读的有效指导,组织儿歌背诵、讲故事比赛、美文朗读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4、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扎实推进教学研究
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确保全员参与,按时组织。每次活动由一位教师主讲,大家提前明确主题,查找相关资料,共同讨论,以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智慧,提高教研的效果和质量。
四、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周,新生入学,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二周,召开教研组会议,确定教学进度。
第三周,讨论拼音教学的相关问题。
第四周,交流班级朗诵会情况,并组织活动。
第五周,讨论作业布置情况,并安排国庆长假作业。
第六周,国庆放假。
第七周,参加区教研会,集体听课,进行评课讨论。
第八周,组内教研课,进行集体评课。
第九周,进行拼音复习,准备拼音过关测试。
第十周,讨论低段阅读教学,观摩优秀教学视频。
第十一周,组内教研课,进行集体评课。
第十二周,参加青年教师课堂评比,并进行教后反思。
第十三周,进行集体备课。
第十四周,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第十五周,进行教研后评课。
第十六周,组织组内教研课,集体讨论评课。
第十七周,观看优秀课录像,进行学习讨论。
第十八周,组内教研课,进行集体评课。
第十九周,讨论一年级口语交际的开展情况。
第二十周,观摩优秀口语交际课。
第二十一周,制定复习计划。
第二十二周,进行复习迎考。
以上是本学期根据教导处的要求,以提升课堂效率为核心,认真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小学一年级语文素质教学展开的系列工作计划。
新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2篇
新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实施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我校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在参与新教材的培训过程中,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并认真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0人,绝大多数学生年龄在6岁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了解,发现他们个个活泼机灵,充满求知欲,学习兴趣浓厚。然而,由于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发展阶段,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自制力不足,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们的学前教育背景参差不齐,具体分析如下:
1、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已接触到基础的识字和故事,初步了解了语文课的内容,并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他们能够讲述一些简单的故事,但流畅度较差。由于幼儿园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导致他们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比较薄弱,拼读和阅读能力尚未形成。部分学生的执笔习惯不正确,亟待纠正。但可喜的是,他们能够使用简单的词汇进行普通话交流。
2、许多学生在幼儿园时对语文已有初步的感知和学习,尽管学习氛围和习惯需要加强,但他们已初步形成了学习的意识。刚入学时,部分学生尚未养成自觉进入教室读书的习惯,上课时小动作频繁,注意力不集中,但他们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主动问候老师,回家时还会与老师道别,这表明他们很快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班级中存在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文充满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喜欢阅读课外书,愿意讲述故事,学习习惯良好,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规范。然而,也有一些学生未能迅速适应新环境,课堂表现较为懈怠,但他们仍然是有潜力的孩子,相信他们能够快速适应和学习语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多个模块。开篇为入学教育,通过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和学习规则。接着是汉语拼音部分,共有13课,旨在学习拼音并掌握70个常用字。然后是识字单元,包含20篇课文,分成四个单元,整体难度循序渐进。每个单元后设有语文园地,以丰富内容和多样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共有6个口语交际话题,旨在为学生提供实际交际训练的机会。
识字的编排实现了认字与书写的分开,要求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书写,整册教材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较简单的字。
在此教材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材通过多种方式体现语文整体性,确保初入学的孩子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和口语交际等方面均能得到全面启蒙,同时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2、教材的编排尊重儿童的学习规律,确保学习过程顺畅。
3、教材内容得到更新,具有时代感和人文性。
4、各部分内容设计促进主动学习和愉快学习,确保学生在游戏和自主实践中发现学习乐趣。
5、考虑到我国文化教育的地域差异,教材的设计兼顾城乡,难度适中,给教师和学生留有足够的拓展与创造空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汉语拼音和识字教学,新教材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汉语拼音书写,并在拼音学习中识字。为了达到认识400个常用字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学前教育差异,需要特别关注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掌握汉语拼音,能准确读出声母、韵母、声调及整体音节,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音节。
2、利用汉语拼音辅助识字、正音,学习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激发自主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并能书写其中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够按笔顺规则书写,字迹正确、整齐。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与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物中的图画进行阅读。
4、对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同学交流。
(四)、口语交际
1、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认真倾听他人讲话,努力把握其主要内容。
3、能够自然大方地与他人交谈,礼貌待人。
4、增强自信心,积极参与口语交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分析和教材目标,本学期将采取以下措施:
1、思想上。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全面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做好笔记和相关学习材料,并将理念付诸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2、资源利用。结合拼音、识字、阅读及口语交际的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学习活动,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例如,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准备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识字量,培养阅读兴趣。
3、常规教学。严格遵循《苍南县中小学教学工作规范》,规范备课、授课和作业批改,尤其是在备课环节挖掘教材中愉快因素,选用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生动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努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