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动能定理习题教学计划7篇

教学计划2天前

高一下学期的物理教学计划采用PEP、沪科版及人教版教材,涵盖多个重要章节,包括动能、机械能守恒、万有引力等。教学目标旨在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激发科学探索兴趣。重点内容包括动能定理的应用、机械功与能量转化、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际应用等。课程中将结合实验与实例分析,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以确保他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理解物理现象。教学过程中强调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兴趣提升。

高一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高一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第1篇

一、关于物理教学计划的说明:

本学期我们继续使用《高中物理》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五个章节,分别是第一章《力与运动》、第二章《动能与动量》、第三章《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第四章《简单机械》以及第五章《力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将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分析动能定理,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并学习动量定理及其在碰撞中的应用;探讨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2. 方法目标:教授学生利用实验方法验证动能定理,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3.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力与运动》分为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介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讨论物体受力后的运动状态,以及如何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问题解决。

第二章《动能与动量》分为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节,探讨动能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介绍动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单元第三节、第四节,深入分析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过程中的应用案例。

第三章《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讨论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在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单元第四节,简单介绍热能和其他能量形式的关系。

第四章《简单机械》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探讨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第五章《力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只有一个单元,讨论力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及其重要性。

四、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周计划安排表

周次日期

12.21—2.27 力与运动及习题课

22.28—3.06 动能与动量的基本概念

33.07—3.13 动能定理习题课

43.14—3.20 第一章测试及解析

53.21—3.27 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

63.28—4.03 运动与能量的实际案例

74.04—4.10 简单机械的运用及习题课

84.11—4.17 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交流讨论

94.18—4.24 复习动能与动量相关内容

104.25—5.01 期中考试

115.02—5.08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习题课

125.09—5.15 实际问题应用及分析

135.16—5.22 力学的综合复习与讨论

145.23—5.29 期末复习及考试准备

155.30—6.05 期末考试

166.06—6.12 课程总结与反馈

176.13—6.19 学期评估与反思

186.20—6.26 学生作品展示及讨论

196.27—7.03 学期结束总结与计划

207.04—7.09 暑期作业及复习规划

高一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第2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对上学期期末成绩的分析,发现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尤其是在理解必要的概念和公式方面仍显不足。大多数学生在必修1的各项内容中掌握得并不理想,学习效果也未能达到预期。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一定的缺失,导致其学习进展缓慢。在本学期的必修2教学中,需要重点回顾基础知识,同时强化基础教学及学习方法指导。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其难以理解,甚至有部分学生开始表现出排斥心理。要积极引导学生重新审视物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

必修2是物理学共同必修模块的第二部分,内容大多是对必修1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同时也是会考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相对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控制教学的难度,合理调整内容的重心,以适应新课程理念,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相关知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教学重心在于巩固必修1的知识基础,同时进行必修2的系统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确保他们在解题时能够灵活应用。在日常的练习中,将重点围绕会考的要求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 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和复习手段;

2. 精心备课,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积极批改作业与试卷,及时给予反馈,以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并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5. 尽可能多地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6. 认真做好教学总结与分析,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1

5.1 曲线运动;5.2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2

5.3 抛体运动的规律;5.4 探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规律;

3

习题课;5.5 圆周运动;5.6 向心加速度;

4

5.7 向心力;5.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5

习题课;复习与评估;单元测试;

6

6.1 行星运动;6.2 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6.3 万有引力定律;

7

6.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习题课;

8

6.5 宇宙航行;6.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9

习题课;复习与评估;单元测试;

10

期中测试;

11

7.1 追寻守恒量;7.2 功;7.3 功率;

12

7.4 重力势能;7.5 探究重力势能的表达式;7.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13

习题课;7.7 动能与动能定理;

14

7.8 机械能守恒定律;7.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5

7.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16

习题课;复习与评估;单元测试;

17-18

期末复习;

高一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第3篇

一、教学计划的描述:

在高一下学期,我们将继续使用PEP《必修二》教材,课程内容涵盖三大章节:第一章《动能与功》,第二章《机械能守恒》,第三章《简单机械》。该教学安排紧密衔接上学期的知识,为学生构建更加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

高中物理作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目的是在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所学的物理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本学期的物理课程,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学习和掌握基础物理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研究方法;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对自然界的探索热情;意识到物理学在推动科学进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为其终身发展和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通过学习动能和功的基本知识,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动能定理的应用,掌握机械能守恒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与趋势,以及这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与问题。

2、流程和方法:

(1)学习动能与功的计算方法,理清二者的关系,促进对动能定理的深入理解;

(2)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尝试运用相应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通过对物理定律和概念的探索,了解物理学在研究方法、实验和数学工具运用方面的重要性;

(4)提升学生质疑、信息处理、分析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与挑战;

(2)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判断信息的科学意识;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与他人交流观点,敢于维护自己的正确看法。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动能与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单元的内容包括对动能和功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的探讨;

第二单元则探讨动能定理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定理;

第三单元讨论功的计算方式和要点,举例讲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

第二章《机械能守恒》包括以下几个单元:

第一节学习机械能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和第三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及其实际例子;

第四节探讨机械能守恒在不同物理过程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确保概念阐述清晰,有效的例子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避免过快增加难度,精心选择例题和习题,以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2、及时反馈

课内外保持完整的反馈机制,课堂中要进行及时的反馈练习,课后作业中发现问题的学生需进行个别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建议学生认真对待课本,在课本上做笔记,课后整理练习题的答案,作为学习材料补充。

4、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确保这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逐步提升其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保持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6、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通过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指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高一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第4篇

 一、关于高一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的说明:

本学期将继续使用人教社版《物理》第二册,内容涵盖第八章《动能定理》、第九章《机械功与能量守恒》和第十章《热力学基础》,每周安排3.5课时。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将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动能定理的实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深入理解机械功的概念及其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学习热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规律。

2.方法目标:掌握动能与功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的思维方式及其在物理现象中的应用。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物理现象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八章《动能定理》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介绍动能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动能定理的内容及其在不同物理情境中的应用。

第三单元第四节、第五节,分析动能定理在力学问题中的实际运用,强调定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第九章《机械功与能量守恒》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机械功的定义和计算,理解功和能量的相互转换。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深入探讨功、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第三单元第四节至第六节,学习不同系统中的能量变化,并讨论实际问题解决的策略。

第十章《热力学基础》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热量、温度和热传导的基本概念。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理解能量在热过程中的转换。

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热性质。

第四单元第八节,讨论热效率及其对实际装置的影响,作为选修内容。

 四、教学进度表:

时间课题内容器材作业第一周 一、动能 定义及计算二、动能定理分析第二周三、动能定理习题课四、机械功的概念第三周五、机械功的计算六、能量守恒定律七、能量守恒在实际中的应用第四周习题课习题课一、热量的基本概念第五周二、热的传递三、热力学第一定律习题课第六周四、理想气体及其性质五、气体的状态方程六、热效率的讨论第七周习题课习题课习题课第八周一、复习动能定理习题二、复习机械功三、复习热力学基础第九周习题课四、动能的应用案例五、机械能的转化第十周习题课习题课习题课第十一周六、综合复习 七、期末考试准备第一周

高一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第5篇

一、教材说明:

本学期继续采用人教版《必修二》,主要涵盖三章内容,分别为第一章《曲线运动》、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作为普通高中的核心科目,与初中物理课程相互衔接,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该课程不仅推动学生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还鼓励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以及热情。物理学的学习还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进步以及其在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平抛运动》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单元第一节:介绍物体进行曲线运动的条件及其特点。

第二节和第三节:探讨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第四节到第六节:讨论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式及其基本规律,并分析应用实例以及离心现象。

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亦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相关知识;

第二节和第三节:讲解万有引力定律;

第四节至第六节:深入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第七节:探讨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划分为多个单元:

第一至第三节:论述功与功率;

第四至第七节:分析动能及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八至第十节:阐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实际应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平抛运动及匀速圆周运动的示例,理解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研究物体曲线运动的条件与规律; 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掌握功和能的基本概念,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 了解物理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3) 熟悉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 能够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让学生体验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追求知识的热情,乐于探索自然规律,感受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快乐;

(2) 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并具备辨别媒体相关信息科学性的意识;

(3) 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愿意分享观点,并坚持自己的正确看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过程与方法:

(1) 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思路;

(2)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其意义,尝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3) 通过学习物理规律和概念,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4) 培养质疑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四、具体实施: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激发兴趣

1. 精讲

引入概念时,讲解必须清晰。应多次强调重点内容,结合情境进行教学,举例说明以帮助理解。确保教学进度的合理性,避免随意提高难度,例题和习题选择要谨慎,以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注重方法指导,通常的习题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精练。

2. 及时反馈

课上、课后要具备完整的反馈机制,课堂上及时进行反馈性练习,以课后题为主。与有问题的学生交流,了解其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与学习困难的学生保持频繁的沟通。

3. 强化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重视课本,做法包括在课本中直接记录笔记,课后习题需要在课本上完整解答,逐步将课本变成一份优质的学习资料。

4. 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措施

确保这些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提供帮助。正确引导他们,消除心理障碍,适当减慢教学节奏,帮助他们随认识能力提升,实现理解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5.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升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应以真诚的态度关心每位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

6. 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教学中,积极向备课组的老师请教,尤其要多听老教师的课,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整合信息技术。

7.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1) 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欲;

(2) 指导他们发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 帮助他们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周计划安排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1 2.13—2.18 曲线运动及其习题课

2 2.20—2.25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

3 2.27—3.03 平抛运动及习题课

4 3.05—3.10 圆周运动

5 3.12—3.17 圆周运动与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6 3.19—3.24 圆周运动实例分析及习题课

7 3.26—3.31 圆周运动部分练习及单元测试

8 4.02—4.07 行星运动(清明节)

9 4.09—4.14 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及万有引力定律

10 4.16—4.21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及习题课,期中复习

11 4.23—4.28 期中考试

12 4.30—5.05 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论成就及宇航相关内容(劳动节和青年节)

13 5.07—5.12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和单元测试

14 5.14—5.19 能量、功与功率

15 5.21—5.26 功与功率的习题课

16 5.28—6.02 重力势能及其探究

17 6.04—6.09 功与速度变化关系(实验)及动能

18 6.11—6.16 动能定理及其习题课

19 6.18—6.23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实验探究

20 6.25—6.3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及习题课

21 7.02—7.07 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

高一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高一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物理思维的培养,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动能定理的学习中有所收获。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使学生对动能定理的概念、应用和相关习题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独立完成教材和课外习题,逐步培养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也希望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估,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与教材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全面掌握动能定理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在面临教学难点时,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易到难,逐步突破障碍。了解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础后,结合高一的教学目标,合理设置难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思维和学习信心,让他们感受到物理的魅力。

2. 加强概念、定理与规律的教学

①教学中,要强调动能定理的来源与实际应用,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明确动能的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物理量的单位与意义。

②强化概念与定理之间的比较,使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物理思维。

③创造多种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逐步深入理解动能定理的本质,确保其知识能够深刻地融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3. 坚持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能定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图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到物理现象,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4. 强化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①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中图表、概念与定理的关联。在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

②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③强调课后总结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归纳,如单元总结和章节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④在教学中渗透常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如实验法和归纳法,引导学生在动能定理的学习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技巧。

5. 重视学生能力训练,加强习题课教学

①在习题课上,结合动能定理的学习,设计针对性的习题,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②选择适合高一学生的例题与练习,确保习题的基础性与针对性,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应用。

③对作业进行系统的布置与反馈,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能够得到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④在解题时,强调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绘制示意图,有助于他们建立清晰的物理模型。

⑤规范化训练,确保学生在解题时能够严格遵循解题步骤,培养良好的物理书写习惯和逻辑表达能力。

6. 教学工作规范化:

在组内教学时,要统一教学进度、知识难度、作业布置以及知识检测,从而保证教学效果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四、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及进度表

①本学期高一物理教学内容:

第八章 动能定理第九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十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选修4-5 光的传播

②具体教学进度安排:

第1-3周 第八章动能定理(单元考试)第4-7周 第九章动量守恒定律(单元考试)第8-10周期中考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5周 第十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16-18周 选修4-5光的传播

第19-20周期末考复习

第21周期末考试

高一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第7篇

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

在高一下学期,我们将继续使用沪科版《必修二》。此教材包括六个章节,具体为:第一章《抛体运动的研究》、第二章《圆周运动的探索》、第三章《动能变化与机械功的关系》、第四章《能量守恒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第六章《经典力学与现代物理的联系与局限》。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我们将努力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通过抛体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深入分析物体曲线运动的条件及其规律;②掌握功和能的基本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③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形成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重要应用;④接触相对论和量子论的现代物理知识。

方法目标:掌握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技巧;引导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及其思维方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利用能量和守恒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抛体运动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和第二节,分析平抛运动的特征及其规律。

第二部分第三节,探讨斜抛运动的基础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并运用此方法详细研究抛体运动的特点与规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同时补充知识,从特殊到一般,讲解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圆周运动的探索》同样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和第二节,介绍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及其基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特性与实例。

第二部分第三节和第四节,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以及离心现象的相关知识。

第三章《动能变化与机械功的关系》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探究动能变化与外力做功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二节,阐述功和功率的相关概念。

第三部分第三节,讲解动能及动能定理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

第四部分讨论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第四章《能量守恒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介绍势能和机械功的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第二节和第三节,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量的转化(重点内容)。

第三部分探讨能源问题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基本理论。

第二部分第二节和第三节,探讨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知识。

第三部分第四节,讲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重要应用。

第六章《经典力学与现代物理的联系与局限》则重点阐述经典力学的成就及其局限性,以及现代物理的发展脉络。

《高一下学期动能定理习题教学计划7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yyds3.com/jiaoxuejihua/12109.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