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及实施方案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基础水平直接影响升学机会。对比82班和81班,发现82班优秀学生流失严重,导致后进生比例上升,学习态度消极;而81班整体成绩较均衡,但基础薄弱。为了提高成绩,师生需共同努力,查缺补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材内容涵盖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频数及其分布、命题与证明、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实际应用。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包括认真开展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施分层教学以及个别辅导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促进数学学习的深入发展。
八年级是初中阶段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基础水平直接影响到升学的机会。通过对比两个班级,82班的学生流动性更大,优秀学生的流失现象较为明显,导致后进生比例增高,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思维未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相比之下,81班的整体成绩较为均衡,优秀学生的思维活跃,但大部分同学基础相对薄弱,问题不容忽视。为了在本学期取得优异的成绩,师生们需要共同努力,查缺补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也应发挥教学的主导性,重视方法的运用,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第1章: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平方根、立方根等知识的基础上,是对七年级上册“实数”“代数式”等内容的延续和补充。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运算依赖于整式的运算,进行相关计算时所用到的法则与整式和分式的相关法则相似;在加减二次根式时,所用方法与合并同类项的做法类似;而在乘除时,遵循的法则及公式则与整式的运算规则相近。这些都展现了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以及运算(根号内不含字母、不含分母有理化)。
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本章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教材首先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通过实数的性质,将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的形式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阐述了因式分解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接着,教材从数的平方根出发,讲解开平方的方法,然后介绍配方法和求根公式。在讲解公式法时,特别举例说明了利用计算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展示了技术进步对数学学习的影响,也是一次新的尝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着重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例题设计充分考虑了图表、立体几何、物体运动及经济活动中的背景,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环境中学习数学。
第3章:频数及其分布: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和分析数据,以获取总体信息的科学。在七年级上册中,设置了“数据与图表”,介绍了数据的初步收集及整理方法;八年级上册通过“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计算数据的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的统计量,以初步了解如何分析数据的基本特征。为了更深入地分析和处理数据,帮助决策时参考,有时需要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从而发现新的特征数。“频数及其分布”章节专门解决了这些问题。这部分内容在原浙江版教材中也有,但仅作为概率统计初步的一小节。考虑到频数、频率、频数直方图、频数折线图与日常生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密切联系,《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此内容的比例。将这部分内容独立成章,旨在使用足够篇幅进行详尽阐述,同时为后续逐步学习概率与统计知识做出精心安排。
第4章:命题与证明:本章是学生系统学习几何证明的起始阶段,推理的形式由以归纳推理为主转变为以演绎推理为主,增强逻辑性,推理表达要求更加严格规范。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使学生从直观几何逐步过渡到论证几何,从归纳推理转变为演绎推理。要重视示例分析过程教学,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初学几何证明时,学生往往会觉得分析证明思路或书写证明过程困难,因此需要开展示范。
第5章:平行四边形:本章在学习三角形和几何证明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四边形,四边形的学习与三角形有着密切联系,许多四边形问题可以通过连接线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并且研究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可以认为四边形是三角形的延伸和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内容为证明实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使学生能够实践和巩固前面的知识。本章的开头引入多边形的概念,从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出发,这一思考方式虽不深奥,但其隐含的将多边形化归为三角形的思想却是数学中常用的思维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特性,通过中心对称变换合理解释其许多性质,运用轴对称变换研究等腰三角形,用中心对称变换探究平行四边形,运用变换的视角理解图形的几何性质也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例如用中心对称的方式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显得既合理又简明。本章还引入了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为了避免在同一章节中讲授过多的抽象概念,给学生造成困难,因此将这两个概念分散到本章中,既减轻了难度,又因为已有相应的知识积累,便于学生的理解。
第6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本章是上一章《平行四边形》的深化与延续,知识体系上,从定义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的旋转变换出发,通过直角(角的特殊性)和边的特殊性(等边)得到矩形和菱形;从对图形的研究角度来看,本章推理论证进一步增强与深化,要求学生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这些基本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本章的主要内容涵盖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性质,以及四边形成为矩形、菱形、正方形及等腰梯形的条件。这些内容在前两个学段中学生已有接触,但仍然较为肤浅。本章并非对以往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同类知识的螺旋上升。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概念及性质是学好本章的关键,也是为整个平面几何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环节。
三、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开展教学六认真工作。将教学六认真作为提升成绩的主要方法,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细致批改作业,积极辅导学生,认真制作测试试卷,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认真学习态度。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数学家、数学史和相关的趣味数学题,提出数学课外思考题,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参与感。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和复习提纲,使知识的获取来源于学生自身的构建。
4、引导学生归纳解题规律,培养学生多解一题、归一解的能力。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是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出思维活跃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如陶行知所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组织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进行民间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实践操作,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他们的特长。
8、实施分层教学,作业布置设置A、B、C三类,分别适合于基础差、中等和优秀的学生;课堂提问照顾好不同层次的学生,确保他们都能得到发展机会。
9、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优秀学生提升能力,夯实基础知识;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的辅导,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铺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