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体育课程教学安排(精选3篇)

教学计划5小时前

六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体育教育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心理健康。教学目标包括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掌握田径、体操和球类等基本技能,并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教材内容涵盖身体素质提升、心理健康、各类运动技巧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针对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特别关注增强速度和爆发力。教学措施强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及促进社会适应能力。计划中还详细列出了每周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 1篇

一 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体育教学,我们将力争实现以下教育目标:

1. 加深学生对体育锻炼在促进青少年身体发育和健康方面的重要性的认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

2. 初步掌握新学的各项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的素质和运动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逐步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确保在集体活动和比赛中能秉持公正、团结与合作的精神,友善对待同学。

二 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材主要包括:

1.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身体素质的提升;心理与身体健康的关联;

2. 田径:跳远技巧;

3. 体操:日常生活中的体操应用;

4. 球类:篮球与排球的基本操作;

5. 韵律操;

6. 太极拳。

三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重要阶段,活泼好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竞争意识较强。女生们尤其面临身体快速发育和“月经”的到来,部分同学可能因此对体育课产生不安情绪,因此我们应当给予适当的指导。本学期重点关注学生速度和爆发力的专项训练。

四 本学期预期学科教育目标

1. 运动参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激发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养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认真对待体育课堂。

2. 运动技能:掌握太极拳、篮球和排球的基本技术,并在实际比赛中灵活运用。理解各项游戏中所需的具体动作。

3. 身体健康:提升柔韧性、敏捷性、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关注自身身体变化。

4. 心理健康: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信心、自尊心的关系,意识到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学会面对体育活动中的快乐与失落,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形成互助友爱的精神。

5. 社会适应:体验集体活动与个人活动的不同,按秩序轮流使用运动设施,学会在游戏中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五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 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广“三段六步”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 结合体育大课间与课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与能力。

3. 实行“轮流体育委员制”,提升每位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4. 发挥体育骨干的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 在每一节课中穿插游戏与比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六 教学进度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注

第一周(3.1-3.2)

一、 素质练习

二、 立定跳远身体素质训练

2

第二周(3.5-3.9)

一、立定跳远与球类运动结合

二、立定跳远考核

2

第三周(3.12-3.16)

广播操复习

2

第四周(3.19-3.23)

一、推铅球技巧

二、推铅球训练

2

第五周(3.26-4.1)

一、推铅球考核

二、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练习

2

第六周(4.5-4.6)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练习

1

第七周(4.9-4.13)

快速跑与太极拳培训

2

第八周(4.16-4.20)

一、快速跑与韵律操结合

二、快速跑考核

2

第九周(4.23-4.28)

一、身体素质练习与韵律操

二、游戏活动

2

第十周(5.2-5.4)

理论课:如何保持身体健康?

2

第十一周(5.7-5.11)

一、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二、排球比赛

2

第十二周(5.14-5.18)

耐久跑训练

2

第十三周(5.21-5.25)

耐久跑训练

2

第十四周(5.28-6.1)

耐久跑考核

2

第十五周(6.4-6.8)

太极拳复习

2

第十六周(6.11-6.15)

期末考试

六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 2篇

一、指导思想

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健康优先”的教学理念,注重基本技术与技能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际锻炼的重要性,紧密围绕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增强自我锻炼的意识与习惯,为未来的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全面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健康成长。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的学生身体素质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班级之间的体能水平也不尽相同。有些学生不重视锻炼却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而有些学生则努力训练却效果不佳。这些问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探讨,并在评价体系上进行深入研究。

三、教学分析

《大纲》明确规定了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通过体育课程,向学生传播体育和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掌握基本的锻炼知识和方法,学习体育和健康方面的安全常识,培养积极锻炼的态度。

2、初步掌握田径、体操、小球类运动、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及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提升运动技能,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品质,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自觉遵守规则,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基础技术和技能的教学,注重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培养其对体育的热爱与参与感。

2、在自主活动环节中,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允许他们在“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前提下,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鼓励创新思维。

3、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关注身体锻炼以促进健康,同时也关注心理健康,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六、教学进度及内容

六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 3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本年级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各班级间学生的体质不尽相同。出现了部分学生在没有认真锻炼的情况下却能获得优秀成绩,而有些学生虽然努力锻炼却未能取得理想效果的现象。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在课堂上深入研究,并在评价机制上进行反思与改进。

 二、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通过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健康和卫生保健的教育,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质发展,推动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为提升整体民族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掌握简单的锻炼身体知识与方法,学习一些体育和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起认真锻炼身体的积极态度。

2. 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运动技巧,进一步提升身体素质,增强基本的运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各项基本技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树立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学会遵守规则,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4. 初步了解青春期的卫生知识,掌握基本的健康保健常识,学习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能够自我指导进行体育实践。

5. 掌握正确的走与跑的动作,形成规范的姿势,进一步提升走与跑的能力和身体素质,同时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6. 学习助跑、投掷沙包或垒球、推铅球等动作,发展学生的爆发力,逐步养成组织纪律性和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7. 学会攀爬、悬垂、支撑、倒立等基本动作,改进姿势,提升能力,培养勇敢和果断等优良品质。

8. 学习篮球的基本运球、传球和投篮动作,进行简单的比赛,提升走、跑、跳、投的综合能力,初步形成竞争意识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9. 掌握队列、队形、徒手操和少年拳等基本技能。

 四、教学重点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

3. 增进身体健康,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 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教学措施

1. 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上好体育课,认真听讲,掌握必要的体育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方法,逐步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

2. 上课时要穿轻便整齐的运动服装,确保穿着轻便运动鞋,不携带钢笔、小刀等物品,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并保持快、静、齐的队列状态。

3. 不得无故缺课,保持不迟到、不早退,遵守纪律,听从指挥,遵守课堂规则。

4. 在课堂上严格遵循教师的要求,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和教具,务必执行教师规定的安全保护措施。

5. 要爱护体育器材,禁止故意损坏任何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按教师的要求如数归还各种器材。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体育课程教学安排(精选3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yyds3.com/jiaoxuejihua/13282.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