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方案
本学期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的重点在于巩固学生对基本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教材内容涵盖万以内的加减法、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四边形的基本知识及时间、长度和质量的单位。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理解和运用简单的分数、周长的计算以及事件的可能性等。重点在万以内的运算和四边形的知识,难点则是时间单位的理解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划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信心。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届三年级的学生在过去的两年中接触了实验教材,已经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学生们逐渐适应了新教材的教学思路和学习方法,多数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为本册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材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初步认识分数,四边形的基本知识,千米与吨的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可能性,数学视野的扩展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等。
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与处理上,遵循了整套教材的编写理念和原则,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并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延续前几册教材的风格和特征。本册教材依然具备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形成过程、鼓励多样化算法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等多项特点。教材内容的差异也赋予了其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改进了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2. 量与计量教学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与体验。
3.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强调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增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 提供了丰富的实际学习素材,体现出知识的形成过程。
5. 逐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数与代数”领域,重点是万以内的认数和四则计算(包括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以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此外还包括常量单位的初步认识(克与千克、24小时制)及直观分数的理解(对物体或图形的均分及其数值的理解)。主要难点为24小时时间的认识。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基于二年级对物体观察的基础,进一步讲解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方,从多个视角观察一些简单物体及由三个相同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即三视图);在一年级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与周长的计算方法。重点在于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而难点在于物体的观察。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学生已初步理解“可能”、“一定”和“不可能”,接下来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高有低,学生学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来描述事件的发生。重点在于信息的整理与运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呈现,难点在于正确描述事件的发生概率。
在“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计划安排五次实践活动,其中《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与下棋》均为操作型活动,而《农村新貌》则是情景型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同时加强合作交流,理解“倾听”、“尊重”和“互助”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难点在于如何有效组织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 学会笔算,能进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并进行相关的估算与验算。
2. 熟悉一位数乘以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能笔算一位数乘以二、三位数,并进行估算;熟练计算除数和商为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3. 初步认识简单分数(分母小于10),能读写分数,理解各部分名称,初步比较分数大小,并能完成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4. 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在方格纸上绘制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理解周长概念,能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估计和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5.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了解1千米=1000米;了解质量单位吨,初步认识1吨=1000千克;了解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进行一些与时间相关的简单计算。
6. 初步体验某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另一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的结果,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对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
7. 能找出事物的简单排列和组合形式,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和全面思考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 能运用生活经验解释与数学相关的信息,初步学会用具体数据描绘现实中的简单现象。
2. 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与运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 在教师的协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平面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了解同一问题可能存在多种解决办法。
3. 具备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 在他人鼓励与帮助下,对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够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5.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建立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知识。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概念、四边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