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音乐课程教学安排4篇

教学计划10小时前

二年级音乐教学计划旨在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提升其感受和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教学中强调思想品德教育,陶冶情操,促进道德修养。基于基础教育框架,课程以聆听为主导,激发学生参与,结合现代化工具增强听觉体验。内容包括欣赏儿童歌曲、经典乐曲与民族音乐,介绍音乐要素及历史风格变化,弘扬中华文化,拓宽国际音乐视野。教学措施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适宜情境,利用教具增强兴趣,关注个体差异与音乐实践,推动音乐技能与审美情趣的全面发展。

二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二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篇1

1、以音乐欣赏为核心,培养二年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与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2、强调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音乐课堂,引导学生陶冶情操,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

3、在基础教育的框架内,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欣赏技巧,扩展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要求:

音乐欣赏课程应以聆听为主导,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使他们在实际的欣赏过程中深入理解和鉴赏音乐。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

2、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与直观的音乐素材,尽可能加强学生的听觉体验。

3、课堂上的音乐欣赏教学与课外活动(如音乐会、音乐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录音等)有机结合,使欣赏课对于课外活动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

三、教学措施:

面向所有学生,注重个体差异,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1、强化管理,注重重点,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2、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虚心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

3、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4、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四、教学内容:

1、欣赏各种音乐作品,包括儿童歌曲、经典乐曲、民间音乐等,并介绍相关的音乐知识。

2、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了解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及其表现形式。

3、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及其变化。

4、引导学生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欣赏的内容应选取优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体现作曲家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6、重视选取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以此弘扬中华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7、关注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二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篇2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依然负责教导二年级四个班的音乐课程。大部分同学对音乐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在课堂上比较专注。女生在音准掌握、节奏感和肢体模仿的能力上普遍优于男生。虽然学生们的唱歌习惯得到了提升,但在聆听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常常会不自觉地跟着熟悉的歌曲哼唱。这可能与他们爱表现的性格有关,他们难以长时间安静地欣赏一段乐曲,想象能力也尚需加强。不过,在欣赏简短歌曲时,他们通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简单描述出歌曲的情感意境,并较容易感知乐曲节奏、力度和情绪的变化。

二、学期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不同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加以模仿。

(2)体验乐器的音色,能够分辨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质,用打击乐器演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

(3)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的力度和速度变化。

(4)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身体反应。

(5)感知乐曲情感的相同与不同

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和打击乐对所听的音乐作出反应,随着进行曲或舞曲的音乐进行走步和跳舞。

(二)表现

(1)积极参与各类演唱活动。

(2)了解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回应指挥的动作和前奏。

(3)用自然的音色,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合唱。

(4)能够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表现歌曲情感。

(5)每学年能够背诵并演唱五首歌曲。

(三)识读乐谱

(1)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能够用声音、语言和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3)能够用唱名进行简单乐谱的模唱。

(四)创造

1. 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用人声和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通过打击乐器或其他声音来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2. 即兴创造

(1)能够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表现词语、短句、诗歌或歌词。

(2)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能够即兴做出动作。

(3)能够使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参与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的即兴表演。

3. 创作实践

(1)能够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和音乐。

(2)能够用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来源创作1-2小节的节奏或旋律。

三、学科教学进度安排

1

2.9-2.15

课堂常规教育 聆听《嘀哩嘀哩》、《春晓》

1课时

2

2.16-2.22

表演《大树妈妈》、《郊游》

1课时

3

2.23-3.1

聆听《儿童团放哨歌》、《中国少年先锋歌》 表演《共产儿童团歌》

1课时

4

3.2-3.8

表演《卖报歌》 聆听《玩具交响曲》

1课时

5

3.9-3.15

表演《打花巴掌》 聆听《出发》

1课时

6

3.16-3.22

表演《蜗牛与黄鹂鸟》 聆听《加伏特舞曲》 1课时

7

3.23-3.29

表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聆听《霍拉舞曲》

1课时

8

3.30-4.5

表演《哈里啰》 聆听《狮王进行曲》

1课时

9

4.6-4.12

编创与活动表演《两只老虎》 聆听《老虎磨牙》

1课时

10

4.13-4.19

表演《猫虎歌》 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

1课时

11

4.20-4.26

表演《小渔篓》 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

1课时

12

4.27-5.3

表演《采山》

1课时

五一放假

13

5.4-5.10

聆听《单簧管波尔卡》 表演《音乐小屋》

1课时

14

5.11-5.17

聆听《青蛙音乐会》 表演《萧》

1课时

15

5.18-5.24

聆听《天鹅》 表演《小小摇篮曲》

1课时

16

5.25-5.31

聆听《月亮河边的孩子》 表演《月光光》

1课时

17

6.1-6.7

聆听《蜜蜂》 表演《小蜜蜂》

1课时

18

6.8-6.14

编创与活动音乐剧欣赏

1课时

19

6.15-6.21

复习及考查

1课时

20

6.22-6.28

21

22

二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篇3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主人的理念逐渐取代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尤其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音乐课堂生动有趣,成为许多老师面临的一大挑战。为此,本学期我拟定了二年级音乐上册的教学计划,目标是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负责的是二年级的音乐课程,之前的相处使我对学生们的基本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在合唱时的姿势和表现都较为自然,能够根据不同歌曲的情感进行适当的表情变化。部分班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简单识读乐谱,并能即兴编创与歌曲情感相匹配的舞蹈,积极参与表演。然而,学生们在乐谱的实际运用上仍显不足,咬字和吐字不够清晰,尤其是男生们因好胜常常在表演时热情过度,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深刻理解以及气息的控制。

二、教学目的与重点

我设定以下几项教学目的,以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同时将“五爱”的教育理念及集体主义精神融入音乐教学中,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1. 启迪学生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使他们掌握基础音乐知识以及简单的音乐技能,具备识读简易乐谱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使他们逐步具备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与要求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1.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学生要在活泼的音乐环境中感受这一艺术,才能更好地获得音乐的熏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育家杜威也指出,思维的激发需要实际的经验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创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通过发言、讨论等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会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祖国祖国多美丽》时,我会展示祖国的壮丽山河的幻灯片,并配以悦耳的音乐,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起他们的爱国情感。这是一种有效的形象思维训练,能够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同时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

2. 利用教具,增强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兴趣,被迫学习会压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旋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具,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音乐,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兴趣。在课堂上,我会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帮助学生把握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核心要素。

二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篇4

在当前教育理念的转变中,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趋势愈发明显,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逐渐被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所取代。那么,如何在二年级的音乐课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得音乐学习变得既生动又富有趣味性,始终是许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学期我将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具体的教学安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负责二年级的音乐教学,通过一年的接触,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在唱歌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姿势,并能通过丰富的表情来表达歌曲的情感。部分班级的学生能够识读简单的乐谱,并具备即兴创作与歌曲情感相符的舞蹈的能力。但在读谱和语言表达方面仍存在不足,尤其是男生常因好胜心强在合唱时出现过于用力的喊歌现象,导致对声音美感的认知不足,气息的支撑能力也有待加强。

二、教学目的要求及重难点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融入“五爱”的教育和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成为“四有”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发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识读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民间音乐,增强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其具备初步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的具体措施与要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他们的潜力与智慧,教师需创设一定的情境,促使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进而培养创新思维。

1、创设情境,引导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让学生沉浸在生动活泼的音乐环境中,才能使其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课程需求,设计适合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互动。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分散注意力,我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祖国祖国多美丽”这首歌曲时,我可以使用幻灯片展示祖国的美丽风景和悠扬的音乐,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体验到祖国的壮丽与伟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2、利用教具,激发兴趣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我的教学中,我会通过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旋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好奇心。通过丰富的视觉与听觉刺激,使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音乐,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拓宽音乐视野。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音乐教学中,我将努力创造浓厚的音乐氛围,引导学生识别音乐的特点,深入理解和感受音乐。

《二年级上册音乐课程教学安排4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yyds3.com/jiaoxuejihua/16139.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