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术课程教学方案(实用6篇)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旨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提升其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力均有显著提升。教材采用人教版第四册,侧重于观察、想象和表现能力的发展,内容设计由易到难,便于教师深入挖掘。教学重点包括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创造力和观察力等。难点则在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与立体造型能力。为实现教学目标,采用情境导入和趣味启发等措施,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造性表达,同时鼓励综合探索。总体目标为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提高审美能力及动手能力,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第1篇
二年级学生刚入校一年多,年龄尚小,性格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行为习惯亟待加强。经过近一年的培养,许多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绘画表现力显著提升。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美术教学的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并妥善处理审美教育、品德教育、能力培养以及双基训练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发展。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美术课程采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该教材关注在具体学习活动中结合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体验与尝试,重视学科内容之间的综合效应,拓宽知识的交融与应用。教材总课程数为20节,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便于教师深入挖掘与延伸材料,为教学形式和评价方式的探索与改革奠定基础,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三、单元重点与难点分析:
[欣赏]重点:
1、通过生动有趣的美术表现与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欣赏与评价自己或他人的绘画作品,培养他们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审美情感。
难点:1、提升学生自主欣赏的意识和能力。
[绘画]重点:
1、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一步熟练使用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2、鼓励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体验生活的乐趣。
难点:1、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想象与创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并在作品中细致、充分地表现出来。
[手工]重点:
1、利用多种材质的纸张及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2、使用橡皮泥及相关材料,进行基础的泥塑制作。
难点:1、从简单的平面折纸逐步向立体造型转变。
2、掌握泥塑造型的细腻与立体表现技巧。
四、教学尝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意识。
五、教学措施: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制定以下教学措施:
1、情境导入,趣味启智,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第2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美术学习,学生们已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知识,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想象画和记忆画,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并且在色彩运用上展现出较强的能力,整体绘画作业水平普遍较高。
二、教学目标任务:
1,激发学生在美术创作和欣赏活动中的学习兴趣,提升参与度。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开展绘画与简单的手工制作。
3,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形象记忆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五个单元,共二十节课,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和综合探索等方面。教材内容围绕玩具主题,以儿童的生活和科技的结合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创作。还有以动物为题材,通过想象和编织童话故事来进行设计。以“学生与生活、自然”为立足点,激发学生对自然与生活对象的表现情感,学习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遭世界。课程还涉及“学生与文化生活”,如制作小泥人和泥面具,让学生感知中国陶瓷艺术,体会民间玩具的独特美感,并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式多样,给予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满足他们对美的创造与表达需求。
四、教学重点:
1,强化想象画的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绘画练习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进行工艺制作,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同时增强空间想象力。
4,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鼓励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的兴趣。
五、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在绘画及工艺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与表现力,同时让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六、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渗透,以优秀学生带动能力较弱的学生。
2、在构图过程中强调饱满性,鼓励学生填写完整、绘制生动、有趣的作品。
3、通过课堂作业的评讲,结合绘画与工艺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技能水平。
七、本学期教学的总要求
1、知识教育要点
(1)认识与感受各种自然平面形态。
(2)运用复杂平面形与组合平面形展现景物。
(3)通过记忆画的方式表现身边的人和事,丰富儿童的视觉记忆图像。
(4)利用多种平面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
(5)学习撕、剪、拼、贴等基本手工制作技巧。
(6)欣赏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感受祖国的自然风光。
2、能力培养要点
(1)激励学生观察生活与自然的兴趣,初步培养注意力和观察力。
(2)在绘画中自由描绘所见所想,创作出色彩鲜明的作品。
(3)熟练掌握各种工具与材料进行涂绘、描写、撕剪和拼贴,顺利完成作业。
(4)通过体验和想象,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审美教育要点
(1)通过欣赏我国优秀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文化艺术。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八、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影子大王 2
2 洒水成画 2
3 自画像 2
4 美丽的昆虫 2
5 神鸟变树 2
6 听听画画 2
7 小蝌蚪 2
8 神奇的画册 2
9 大嘴巴 2
10 童话屋 2
11 摇滚小精灵 2
12 红灯停绿灯行 2
13 捏泥动物 2
14 请你告诉我考试 2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第3篇
一、学情分析:
我校二年级学生刚进入一年级,由于年龄较小,他们活泼且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虽然行为习惯仍需培养,但经过一年的学习,许多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绘画技巧有了显著提升。我们应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着重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妥善处理审美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能力培养与基础知识训练之间的关系,旨在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材简析:
二年级上册采用的是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第三册。本册教材关注于结合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发展,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材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方位体验与尝试,同时强调学科内容及其间的综合效应,增加了知识的交融性和实用性。该教材的课时量仅为14课时,显著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便于他们深入挖掘和拓展教材内容,探索和改革教学形式及评价方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进度,灵活制定自编教材。
三、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欣赏重点:
1、通过有趣的美术欣赏和表现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的绘画作品,培养他们热爱绘画艺术与生活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的审美观。
难点:提升学生自主欣赏的意识和能力。
绘画重点:
1、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熟悉彩笔和油画棒的使用技巧。
2、鼓励学生感受并表现身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难点: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与创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周遭的事物,细致且充分地在作品中展现出来。
手工重点:
1、使用各种纸张及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2、利用橡皮泥和陶泥等材料,进行简单的泥塑制作。
难点:
1、通过简单的平面折纸逐步过渡到立体造型的制作。
2、如何在泥塑中细腻而立体地表现造型。
四、教学措施:
结合我校的学情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性,制定以下教学措施:
1、通过有趣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寓教于乐。
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3、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体验与尝试,拓宽学生的学习和体验渠道,丰富教学形式,培养他们表达自身感受与意愿的能力。
4、关注课评方式的多样性及评价标准的鼓励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与创造能力。
教学进度:
课题 周次 节次
第1课 影子大王 第1、2周 2课时
第2课 洒水成画 第2周 1课时
第3课 自画像 第3、4、5周 6课时
第4课 美丽的昆虫 第6、7、8周 5课时
第5课 神鸟变树 第8、9周 2课时
第6课 听听画画 第9、10周 2课时
第7课 乌龟滚下山 第10、11周 2课时
第8课 神奇的小画册 第11、12周 2课时
第9课 大嘴巴 第12、13周 2课时
第10课 童话屋 第13、14周 2课时
第11课 摇滚小精灵 第14、15周 3课时
第12课 红灯停 绿灯走 第16、17周 4课时
第13课 捏泥动物 第18周 1课时
第14课 请你告诉我 第18周 1课时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第4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过去一年多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知识和技能。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表现欲望强烈,特别是在进行想象画和记忆画时,他们能够大胆地展现自己的构思。学生的色彩表现力也相当出色,整体绘画作业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趣味美术活动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2,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以及简单的手工制作。
3,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形象记忆和创造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包含二十二课,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等多个方面。教材内容生动有趣,例如:“小兔子变成大灰狼,小朋友变成巨人;小蝌蚪游啊游,它们找到了妈妈吗?有趣的故事由你自己绘制,可爱的形象等待你来创作!”在本学期的美术课中,我们将学习制作神奇的小画册,绘制高大的“大”人物;了解基本的色彩知识,与“红”“黄”“蓝”这三位小伙伴一起游戏;描绘水中的蝌蚪和地上的蚂蚁;创作自画像,回忆看医生时的情景;还将用纸条和纸片制作各种有趣的小动物,甚至设计一个怪面具,让同学们来猜猜我是谁!由此可见,本册教材充分满足了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需求。
四、教学重点:
1,强化想象画的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习中)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进行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立体造型能力以及想象力。
4,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
五、教学难点:
1,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2,在绘画与手工教学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立体造型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
六、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渗透,采取优生带动差生的方法。
2、要求学生在构图时做到饱满、生动、有趣。
3、通过课堂作业评讲,将绘画技能与手工制作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技能表现。
七、本学期教学的总体要求:
1、知识教育要点
(1)认识和感受各种自然平面形。
(2)运用复杂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表现景物。
(3)通过记忆画表现自己的人物和物品,丰富儿童的视觉记忆。
(4)运用各种平面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对称形和不对称形。
(5)学习撕、剪、拼、贴等手工制作技巧。
(6)了解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
2、能力培养要点
(1)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观察兴趣,初步培养注意力和观察力。
(2)在绘画中能够生动地描绘所见的形状,创造出色彩鲜明的画面。
(3)熟练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涂、描、撕、剪、拼贴等,顺利完成作业。
(4)培养学生通过感受和想象,对美术作品和自然风光进行欣赏。
3、审美教育要点
(1)通过欣赏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山水的热爱。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第5篇
一、班级情况分析
1、本班的纪律和各科学习成绩表现良好。
2、学生在之前学习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能够欣赏美的事物,具备初步的审美能力。在作画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观察的习惯,对于平面物体的形象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并且对想象画和命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根据自身的感觉进行大胆描绘。
3、作业的完成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习惯于将作业带回家完成,少数同学的形象表达能力依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二、本学期教学的总体要求
1、知识教育要点
(1)认识和感受各种自然的平面形状。
(2)运用复杂和组合的平面形表现生活中的景物。
(3)通过记忆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关于人和物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视觉记忆体验。
(4)使用多种平面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对称和不对称的形状。
(5)学习撕、剪、拼、贴等手工艺制作技巧。
(6)了解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
2、能力培养要点
(1)激励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初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与观察能力。
(2)在绘画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描绘所见所想,创作出色彩丰富的作品。
(3)熟练使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涂色、描绘、撕剪、拼贴等,确保顺利完成作业。
(4)培养学生通过感受与想象,欣赏美术作品及自然风光。
3、审美教育要点
(1)通过欣赏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使学生了解和接触到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家乡与祖国的山河和自然美景。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第6篇
一、学情分析:
本册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美术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充满了热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他们已经能够进行较为完整的画面构思和表现。但由于年纪尚小,一些学生的自理能力仍有待提高,常常会出现未能带齐或携带错误的美术工具的情况。
部分作品缺乏表现力,并且有些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较慢,表现出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美术学习目标。
二、教材解析
本学期选用的是人美版第三册教材。该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展示了学生活动的过程及其作品,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参考和学生自学。
全册共22课,活动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注重将观察、想象和表现能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
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通过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来感受美术活动;同时强调学科内容和学科间的综合效应,便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
这也有利于教学形式及课堂评价方式的探索和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对美的欣赏、追求和创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美术的情感,进一步提升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2、通过参与美术游戏,体验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效果,利用纸张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介,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享受造型活动的乐趣。
3、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和欣赏美,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通过造型游戏的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多种综合和探索的体验活动,培养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安全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
四、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绘画作品,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3、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进一步熟练掌握彩笔、油画棒的表现技巧,启发他们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2)教学难点:
1、提升学生自主欣赏的意识与能力,鼓励他们仔细观察事物,勇于想象和创造,将自己的真实情感细致地展现在作品中。
2、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由简单的平面折纸逐步转向立体造型,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情境导入和趣味启发,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
2、创造机会,让学生多感受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提升审美情趣。
3、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成果,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广泛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电影、电视、视频、范画、实地参观、故事和游戏等,增加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探索性学习,强调评价过程和个体差异,建立以发展为导向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