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课程教学规划
九年级化学课程是新引入的人教版学科,学生对其学习兴趣高,但基础差异明显。教学目标是提升科学素养,激发化学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具体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实验能力、科学探究及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教学措施强调实验教学、课外活动、化学用语及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重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安排涵盖了化学基础、物质变化、实验技能以及环境与资源的相关内容,系统性地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与知识,培养对化学的热爱和科学精神,为未来学习奠定基础。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化学课程是人教版新引入的一门学科,因其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致普遍较高。作为本期化学教师,我负责九年级各班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基础差异明显,其中051班的学生相对基础较好,成绩也较为理想;而在055和056班,许多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教师需因材施教,帮助每位学生在其已有基础上不断提升。
二、教学总体目标
结合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励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使其获得继续学习与发展的必要化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通过化学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社会进步及人类生活质量提升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提升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三、教学具体目标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学习中,学生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身边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应用,能用简洁的化学语言描述相关内容。
2. 建立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以及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 理解化学与社会及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分析一些基本问题。
4. 初步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技能,能够设计并完成简单实验。
过程与方法:
1. 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和流程,能够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探究。
2.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以文字、图表及化学语言表达相关信息,并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与归纳。
3. 能够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基本的化学问题。
4. 主动与他人交流与讨论,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保持对生活与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 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增强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树立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的理念。
3. 感受到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及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逐步形成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 逐渐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6. 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四、具体措施
(1) 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重视实验的学科。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理解概念,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避免单纯的理论讲解而忽视实践。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妥善使用仪器,合理利用药品。
(2)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化学课外活动,对提高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视野及培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应灵活多样,涵盖与社会、生活相关的主题,结合科技发展与化学史,让学生通过有趣的实验、知识讲座、竞赛及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培养其创新意识。
(3) 重视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理解化学现象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帮助学生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与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工具。
(4) 强调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基础。教师应紧密结合实际,通过直观教学与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重要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强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二周(9.1~9.9):绪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的实验基础。
第三周(9.10~9.16):参观化学实验室,学习实验设计方法、单元测试。
第四周(9.17~9.23):空气及氧气的性质。
第五周(9.24~9.30):氧气的制取方法,单元测试。
第六周(10.1~10.7):水的组成、分子与原子、水的净化过程。
第七周(10.8~10.14):保护水资源,最轻气体的研究,单元测试。
第八周(10.15~10.21):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的基本知识。
第九周(10.22~10.28):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周(10.29~11.4):中期复习及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一周(11.5~11.11):机动周。
第十二周(11.12~11.18):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十三周(11.19~11.25):基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26~11.2):金刚石、石墨与C60的研究,以及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十五周(12.3~12.9):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10~12.16):燃烧原理与灭火方法。
第十七周(12.17~12.23):燃料与热量的关系,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八周(12.24~12.30):石油与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
第十九周(12.31~1.6)第二十周(1.7~1.13):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第二十二周:机动与期末考试。
第二十三周、第二十四周:学习下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