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案(通用2篇)
本学期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技能。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系统操作、互联网应用、Word、Excel与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使用。计划通过讲授、演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课堂上将强调实践操作,通过小结与总结加深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期末将以实践操作为主要考核方式,确保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以符合未来职业需求。
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 篇1
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计算机技能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每位学生都应熟悉计算机操作,并能将其应用于不同的职业领域。本学期,我负责教授中职一年级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了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制定了如下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基本技能课程。在本学期,主要任务为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汉字输入,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并重点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和PowerPoint的入门操作,此外还要了解简单的网络应用。
教学目标:
1、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2、达到基本的打字要求;
3、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二、教学方法
1、采用讲授、演示、实践和任务驱动的方法;
2、教学与实践并重,及时反馈课堂信息;
3、加强技能操作的训练;
4、每节课做小结,每个章节结束时进行总结并布置上机综合实训操作练习。
三、教材分析与特点
1、教材内容。所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内容丰富,重点章节突出。我将主要教授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七章。内容涉及目前广泛应用的Windows操作平台,包括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以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等。
2、教材的重点。在知识、操作和应用上,教材注重实际应用,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这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
3、教材的先进性。教材内容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确保学生学习的技能能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尽量采用最新版本的软件。
4、能力导向。根据计算机专业的需求,设置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重视实践操作。
四、教学安排及考核方法
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为18周,总授课时数约为9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占35学时,实践操作占55学时。期末考核将以上机实践为主要评估方式,占课程成绩的70%,平时作业和上机操作占30%。学生期末总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认识微型计算机;
3、了解输入/输出设备;
4、掌握计算机软件及其使用;
5、数制与编码基础。
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应用;
2、掌握数制及其转换,理解计算机的数据单位和编码;
3、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了解硬件和软件各自的作用;
4、了解多媒体相关概念及其应用。
第二章 Windows系统操作
教学内容:
1、Windows系统入门;
2、文件管理;
3、Windows的应用与管理;
4、系统维护与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5、中文输入技巧。
教学要求:
1、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
2、熟练进行文件的复制、移动、查找和重命名;
3、了解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 因特网应用
教学内容:
1、连接互联网的方法;
2、网上信息获取;
3、电子邮件的收发。
教学要求:
1、理解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及相关设备;
2、掌握IP地址的配置和浏览器的使用;
3、能申请电子邮箱并进行邮件的发送与接收。
第四章 文字处理软件应用
教学内容:
1、Word入门;
2、文档格式化;
3、页面设置与打印;
4、制作表格;
5、图文混排的技巧。
教学要求:
1、了解Word的基本操作;
2、能够进行文档的编辑和格式化;
3、熟练使用表格功能进行各种操作。
第五章 电子表格软件应用
教学内容:
1、Excel入门;
2、基本操作与格式化;
3、数据处理与计算;
4、创建数据图表;
5、打印工作表。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Excel基本操作与文件管理;
2、能够进行数据的简单编辑与计算。
第六章 多媒体软件应用
教学内容:
1、获取多媒体素材;
2、图像处理;
3、音视频处理。
教学要求:
1、掌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方法;
2、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图像与音视频的编辑。
第七章 演示文稿软件应用
教学内容:
1、PowerPoint入门;
2、演示文稿的修饰与编辑;
3、播放演示文稿的技巧。
教学要求:
1、熟悉PowerPoint的各个功能区;
2、掌握插入和编辑各种对象的方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除了认真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外,同时也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硬件设施,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
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 篇2
本学期我将继续担任职一(四)班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课程的目标与任务
《计算机基础应用》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学生未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功能,使他们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1)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技巧。
3)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和在线聊天等。
4) 掌握Word文档处理、Excel表格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多媒体软件的应用。
课程的学习任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概念、功能和理论的学习,二是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结合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全面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及技能,特别是职业所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目前所任教的职一(四)班学生均为新入学的同学,其中部分学生之前并未接触过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而大多数学生接触过Windows操作系统,但对办公软件如Word、Excel等的使用却较为陌生,对计算机的理解也停留在表面,认为计算机仅仅是用于玩游戏和聊天的工具,缺乏深入学习的意识和方法。这种基础差异会在课程学习中造成一定的困难。
三、教材分析
学生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中等职业教育编写的《计算机基础应用》。
1、教材特点:该教材内容实用,语言简洁易懂,图文并茂,适合高一学生使用。
2、教材内容:该书共分为七章,内容包括第一章认识计算机,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第三章互联网应用,第四章Word文档处理应用,第五章Excel电子表格应用,第六章多媒体软件应用,第七章PowerPoint演示文稿应用。
3、重、难点:重难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Windows系统的使用,特别是让未有经验的学生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理论与操作技能,达到两者兼顾的目标。
四、教学措施
为了让学生能够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如下措施:
1、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使他们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3、每节课进行小结,结束一章后进行总结并布置实践操作练习。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使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或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授课,通过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知识的记忆效果。
五、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实践为主,必须加强上机实验。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理解每个知识要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操作步骤,认真实践,完成各项实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