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课程教学规划(实用2篇)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分析了学生现状、教学目标和实施措施。学生们对美术有较强的兴趣,能欣赏和理解多种艺术作品,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然而,班级与个人间在兴趣和知识掌握上存在差异,一些学生缺乏想象力和表现力。教学目标旨在通过美术活动激发创造力,提升审美能力,理解美术语言和表达自身情感。教材使用湘教版,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难点为引导学生自主创造。教学措施包括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增强文化认知,以及关注每位学生的特长与不足,以期缩小差距,促进全面发展。全册课程共25课时,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等方面。
五年级美术的上册教学计划 1篇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年级有两个美术班级,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情况较为稳固,上一学期美术考核中几乎所有同学都取得了合格的成绩。同学们能够欣赏并理解中外著名美术作品、建筑艺术、民俗年画、传统图案、木雕以及中西方面具艺术,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学生们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进行了多样的尝试,开展了趣味性造型活动,并进行了简单的创作;学习了原色、间色、冷暖色等基本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意识地应用这些知识,初步掌握了铅笔淡彩的画法;利用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能够结合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创作与设计,运用多种材料和技法制作玩具;围绕特定主题描绘生活中的有意义的事件,表达自己的想法,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用日记画的形式展示所见所闻,传达自身的感情;能够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画出人物或物体的基本特征,利用易于操作的雕塑和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存在问题:
1. 班级之间、学生之间对美术课的兴趣和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2. 部分学生缺乏想象力,表现力不足。
3. 部分学生在美术课上缺乏激情。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学生通过个体或集体合作的形式参与各类美术活动,尝试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论的方法,丰富他们的视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对美术学习的长期兴趣,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提升环境与生活的美感。在美术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1.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通过绘画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记录并表达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感,发展艺术构思与创作能力,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理解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掌握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处理技巧,进行设计与装饰,提升周围环境的美感。
3. 通过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及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利用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并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个人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 结合学校与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及其他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感受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
四、教材分析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我校使用湘教版美术教材,该教材紧密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符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特特征,每一课都充满了趣味性。这册教材共12课,每一课都着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和探索等四个学习内容,教材的实用性贴近生活。强调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并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
重点:主要集中在普及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法,灵活运用造型与色彩,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精神。
难点: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创造美,学会运用美。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与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渗透德育。
五、教学措施
1.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遵循审美原则,给予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力,通过讨论、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与判断,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2. 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教师应积极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环境,通过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思考与鉴别,鼓励他们在美术创作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提出并表达个人见解。
3. 创设文化情境,增强文化深度,使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加深对文化与历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4. 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间的情感联结。
5. 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强化与其他学科及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综合思维和探究能力。
6. 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他们通过感受、观察、体验、表现及资料收集等多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 教师应通过电视、录像、范画、参观、故事、游戏、音乐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六、培优补差工作
每个学生都具备自己的优点与不足,部分文化课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其他领域或许平平,而在其他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文化课上也不一定优秀。我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有其擅长的领域,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坚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每一位学生,不以其他课业的成绩去评价他们,这样做对孩子们是不公平的。
对于每位学生,无论他们是优秀的还是需要帮助的,我们都应倾注全部爱心,去教育与帮助他们。学生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我们不能因某些方面的不足而放弃他们,也不能因他们的优越而掉以轻心,因为他们正在发展中,也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需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首先是补差工作。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客观看待他们的能力,而不是因为某方面的原因就全盘否定。对此,我们不能因学习或其他方面的不佳而放弃他们,而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培养,挖掘他们的潜力。对于美术方面相对较弱的学生,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例如在手工课程中,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精美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欣赏课中收集更多的作品以扩展知识,开阔眼界。对于这部分学生不要过于苛求,给予积极肯定,增强自信心,鼓励他们下次做得更好。教师不能对“差生”灰心丧气,而应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培养他们成长为有用人才。
其次是培优工作。对于优等生,在培养他们基本美术素养的也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优等生在学习上表现优异,但他们有时也会忽视自身的不足,因此对优等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更需要个性与创造力,因此应转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探究中自我发现、提出及分析问题。在个性基础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让他们意识到现状并非固定,必须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由于优质生常处于优越环境中,容易形成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一旦环境改变可能会造成失落感,因此要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使其在挫折面前不至于难以承受。要使优等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激情。
让我们每位教师消除偏见,以真诚之心去爱护每一个孩子。
五年级美术的上册教学计划 2篇
一、全册教学理念:
1、通过形状、颜色、质感和空间等美术元素,运用绘画和立体造型技巧,选用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记录和表达观察到的事物以及内心的感受,提升美术创作和构思的能力,传达个人的思想与情感。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则,学习一些基本的创意和设计方法,以及媒介的使用技巧,进行设计与装饰,提升周围环境的美感。
3、通过欣赏和了解自然美及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和内容等特点,通过描述、分析和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够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及其他课程知识的融合,进行策划、制作、表演和展示,感受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情况分析:
浙美版第五册教材涵盖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多个课型,其中综合与探索部分的比重较大,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绘画、手工制作的探索精神。
三、措施:
1、注重造型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对简单自然物进行写生,并教授正确的观察方法,以帮助他们理解如何对事物进行造型表达。
2、关注全体学生,努力缩小个别优秀学生与后进学生之间的差距,加强对后进学生的美术指导。
3、学习“色彩原理”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对事物颜色变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强化对美术工艺技巧的培养。
四、全册课时安排:
本学期新课讲授共计2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