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测量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总结2天前

在20xx至20xx学年第二学期末,我们进行了为期14天的工地测量实习。实习中因周围地物干扰,无法直接通过控制点测量,需利用已测点间距判断相对位置。我们在已完成地形测绘的基础上,对建筑基线及建筑物进行了布置,使用经纬仪和钢尺进行数据测量和调整。实地放样包括控制点和建筑轴线的测设,强调了测量的准确性和检核要求。制定每日测量计划并记录数据的重要性被再次强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测量的规范性。测量过程中需避免错误,确保各组员密切合作,选择适宜天气进行工作,最终通过实地校核确保图纸的准确性。

测量施工实习报告总结

在20xx至20xx学年第二学期末,自2xxx年xx月1日起,我们进行了为期14天的工地测量实习。

控制点的范围是有限的,由于周围地物的干扰,无法直接通过控制点进行测量。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已测得的一些点,利用钢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进而判断它们的相对位置,确定这类点的位置。例如,材料A和材料B的连接处,材料B北侧便采用了这种方法。然而,能够用经纬仪观测到的点——尤其是主要地物的特征点,仍应尽量使用经纬仪进行测量。

一、施工测量

(一) 建筑基线与建筑物布置

此时,地形测绘的基础工作已基本完成,我们在某个控制点(5号点)控制范围内的开阔地带,绘制出建筑物及基线的位置。建筑物的轴线规格为5米x5米,基线为9米x9米。

(二) 测设数据准备

建筑基线由Ⅰ、Ⅱ、Ⅲ三个点确定,利用图解法求出Ⅰ点的坐标,测量出Ⅰ、Ⅱ、Ⅲ的方位角,并反算出Ⅱ、Ⅲ的坐标。用获得的Ⅰ、Ⅱ、Ⅲ点坐标结合5号点坐标,计算出5-Ⅰ、5-Ⅱ、5-Ⅲ的方位角以及距离D1、D2、D3,从而求得它们与5-6边的水平角1、2、3。

(三) 实地放样

1) 建筑基线测设

在5号点放置经纬仪,以5-6方向为零方向,瞄准与5-6水平角为1的方向。在该方向上从5号点起量D1,所得的点即为Ⅰ点。依此方法测设出Ⅱ、Ⅲ点。测设完成后,需进行检核和修正,方法如下:

① 角度:在Ⅱ点安置经纬仪,测量Ⅰ、Ⅱ、Ⅲ的角度,进行四个测回,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值,求得修正数。当180度时,Ⅱ点向外角量,Ⅰ、Ⅲ向反方向测量,反之亦然,进行测量直到角度误差在20以内。如图2所示。

② 长度:使用钢尺测量Ⅰ、Ⅱ和Ⅱ、Ⅲ的长度,如果相对误差小于1/3000,则认为合格,否则需要进行调整。

2) 建筑轴线测设

如图3所示,在Ⅱ点安置经纬仪,以Ⅰ、Ⅱ方向作为零方向,设定90度方向,分别在此方向上量取2米和12米,以确定1、4点;同样的方式测设出2、3点。

检核要求:各边的相对误差必须小于1/20xx,143、234的误差应在40以内。

二、经验总结

每天应制定测量计划,并确保完成计划内容。始终保持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检验,这是至关重要的。在进行控制测量时,闭合导线测量应确保始终回到起点;经纬仪测量闭合导线的水平角时应测量内角,避免错误测量外角。在碎步测量时,立尺点应选择特征点,避免多余的测量;按一定次序立尺,避免东一测,西一测。记录员不仅要记录测量数据,还应在手簿上标明方向、仪器高度,并在备注栏里注明碎步点所代表的地物,如消防栓、灯、道路、建筑物北侧等。可派一人跟随立尺员绘制草图,标出立尺点的位置,并标注与记录员一致的点号。地形图测绘结束后,应对图纸进行实地校核,检查是否存在错误和遗漏,同时与其他组的图纸进行比较,确保基本一致。组员之间应团结一致,遇到问题时集思广益,提出解决方案,切忌各自为政,同时注意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

《工地测量实习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yyds3.com/shixizongjie/6203.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