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总结与反思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总结强调了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推广以及法制教育的强化。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德育目标渗透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提高德育课程的吸引力。在人文学科、理科和艺术课程中分别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精神和民族艺术的内容,推动教育改革。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弘扬活动,创建特色学校,通过参观历史人物故居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法制教育方面,从计划、课程、教材和师资四个方面加强法制教育,确保其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法制教育培训机制和聘请校外辅导员,提升法制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构建有效的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堂教学是落实德育工作的核心平台,我们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品德与社会课及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等德育课程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我们将道德教育渗透到不同学科的教学当中,确保德育目标的有效落实。在人文学科方面,我们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在理科课程中适当融入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在艺术课程中则增设民族传统艺术的欣赏。我们将学科的德育功能与德育目标的实现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掘本地教材的德育潜能,依据思想性、时代性、地方性和趣味性的原则,认真开展乡土教育和校本课程,使其成为深受未成年人喜爱的道德教育载体。
二是推广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积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活动,重视特色学校的创建,尤其关注福州则徐中学和则徐小学的禁毒教育示范;闽侯县祥谦中学和祥谦小学的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台江区双虹小学的爱党教育示范;长乐师范附小与冰心文学馆共同建设的爱心教育示范;马尾实验小学弘扬船政文化的示范等。通过这些典型,探索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内容的结合,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新的实践经验。我们还充分挖掘福州知名人士的资源,开展传统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蔡襄、林则徐、严复、冰心、郑和等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开展“做中华好儿女”“寻访三坊七巷名人故居”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热爱。
三是强化法制教育。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计划、课程、教材和师资四个方面,我们下了功夫,始终将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年度工作计划中明确了法制教育的专项部署,确保学校将其作为常规教育活动持续推进。我们强调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治理教育的责任,以及学校依法治校和教职员工学法用法的义务,努力构建有效的学校法制教育管理机制。在市司法局的支持下,建立起法制教育培训机制,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法制课程的针对性与生动性,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各中小学校聘请校外法制教育辅导员,充分发挥其职业特长,以切实提高法制教育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