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课程教学安排4篇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友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克服适应小学的挑战,激发对美术的兴趣。教学目标包括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培养健康审美情趣、提升观察与创造能力。课程重点在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设置丰富的活动,如探索自然、学习形状与色彩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情感驱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教材注重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创造性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与个人品格。教师将通过良好习惯的培养、互动交流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篇1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常常会面临一些适应上的挑战,例如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个轻松友好的环境中展开课程,那么孩子们将自然克服对美术课的紧张感,进而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美术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2、 掌握美术的基础概念和技能。
3、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 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形象记忆和创造力。
四、个人教研内容: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意识。
五、主要措施:
1、 精心备课,做好每堂课的准备工作。
2、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 认识我们的画
第2周 探索大自然
第3周 丰富多彩的生活
第4周 新花纹,新衣裳
第5周 圆形的世界
第6周 方形的物品
第7周 三角形的发现
第8周 拼拼搭搭的乐趣
第9周 太阳与月亮的问候
第10周 水墨画的创意游戏
第11周 冒险玩泥巴
第12周 秋天的气息
第13周 手印与指印的变化
第14周 类似于什么呢
第15周 让我们站起来
第16周 画出声音的感觉
第17周 难忘的幼儿园时光
第18周 卡通世界的探索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一年级美术教学,旨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简单的绘画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怀以及良好的品德,陶冶情操,提高智慧,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角色,助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地,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新一代人才服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围绕美术与自我、社会以及美术与自然、环境两大模块进行编排,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努力实现教材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的有机融合。教材设计中,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紧密结合于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本册教材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隐含了美术的绘画知识和技能,但教材内容通过有趣的操作和活动得以体现。
2、涉及多种美术材料的使用,从小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不仅限于绘画一种形式。
3、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的目的是展现他们生活中的点滴。
4、强调记忆和联想思维,这些都是美术中所需的重要能力,教材在这一方面也有所体现。
三、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绘画技能和习惯得到了初步形成,但仍需加强对细致观察、准确表现、想象力以及动手制作能力的培养。
四、具体教学措施
倡导情感驱动导入,以趣味性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的学习中大胆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注重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应加强示范,充分利用展示图片和作品展览等直观手段;积极创造条件,规划多样化的课外美术活动;改进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措施,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1、教师应结合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明确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规范动作,提供学生学习的榜样,激发积极的学习氛围。
3、选择适合孩子兴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4、关注学生的情绪,使用亲切的语言,营造轻松的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和大胆创作,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年级共有四个班级,学生们对美术的基础知识已有一定掌握,且在美感的体验上有初步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审美情趣。大多数学生对美术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想象力丰富,敢于表达个人的想法与创造,课堂氛围活跃。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的作品表现力不足,缺乏生动性和震撼力。2、部分学生在作业提交和完成时间上比较迟缓。
二、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美术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理顺美术教学与优秀学生的培养,确保学校美术教育的有效性。
三、教学目标:
学生应能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类美术活动,尝试使用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学习美术欣赏与评析的方法,丰富视觉与触觉体验,享受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培养对美术学习的持续兴趣;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美化生活环境。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实际操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个人品格。
四、教材分析:
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状、色彩及其表现机制,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材料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和动手实践,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平衡等组合原理,理解基本设计与装饰的方法,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之间的区别。
欣赏评述:欣赏自然与各类美术作品的形态、色彩与质感,能够用口头或书面语言描述欣赏对象的特点,表达自我的感受。
综合探索:通过造型游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与展示,并阐述自己的创作意图。
五、学期教改研究专题:
通过简笔画的学习与欣赏,体验简笔画学习的乐趣与方法,促进学生的艺术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激发创造精神,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最终形成“临摹—记忆—想象—写实—创作设计”的基本技能与造型规律,使简笔画成为我校艺术教育的特色,初步掌握简笔画技巧,能够独立设计与描绘较为复杂的作品。
六、教学措施:
1、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处理好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与基础知识的关系,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情感陶冶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积极参与,以提高作画速度,增强学生的创作信心与决心。
3、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关系,重视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培养综合思维和探究能力。
5、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体验、表现及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6、运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例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故事、游戏与音乐等,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与想象能力,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7、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美术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设计与制作美术作品,鼓励他们利用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8、改革评价制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美术活动的表现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9、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10、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11、关注学科间的关联。
1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利用宣传窗和美术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进度安排:
(略)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共有一百三十多名学生,分成四个班级。大多数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了解有限,部分学生无法清晰区分色彩的色相,也对形状的概念理解不够,动手能力较弱。本学期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多种表现方式,体验形状和色彩的变化与魅力,感受到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五个单元,总共二十课,以素质教育为导向,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破了以往以美术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构建以提升美术素养为核心的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的人文性教材新体系。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视觉感受,强调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遵循“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的原则,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美术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热爱。
2、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教材重点与难点:
1、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形象记忆和创造能力。
五、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
1、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美术课堂通常较为活泼,但接触的材料多,因此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未来的课堂中更有效地学习。
2、重视想象画和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能够将想象的形象表达在美术作品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将生活中的多种材料引入美术课堂,让学生能够使用多样材料表达美好的事物。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