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体育课程教学安排(精选7篇)
七年级体育教学计划旨在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参与度。教学内容包括篮球、足球、田径、体操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及团队合作精神。课堂上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趣味性游戏和对抗性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教学目标包括增强锻炼意识、掌握健身知识、提升身体素质,并通过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自信心。教学还强调安全第一,以确保学生在锻炼中的安全和健康。整个计划通过定期评估与反馈,确保每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均能获得提升与快乐。
七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1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这个学期是七年级下学期。在与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了他们,因此我计划根据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制定教学方案,旨在让他们爱上体育课,保持健康的身体。在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我所教授的七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3到14岁之间,正值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波动性比较大,身体发展迅速。男生通常活泼好动,表现欲较强,而女生则相对文静,不太喜欢剧烈活动。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着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通过集体游戏来增强班级凝聚力,满足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需求,巧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二、目标任务:
1、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锻炼中,并不断进行巩固和提升。
2、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是耐力和力量方面的素质。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参与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落实课堂常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随着学生身体的成长和年龄的增长,可以增加一些对抗性的游戏。
2、针对初中生的对抗性特点,可以组织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他们的锻炼兴趣。
3、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分组时可以采用男女分组或根据身体素质分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运动中享受到乐趣。
4、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手段,让每位学生都能受益。在体育课中,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加强组织纪律教育,杜绝各种伤害事故,确保安全第一。
5、坚持“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体育课,掌握体育知识,增强身体素质,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2
一、学生现状分析
我所教授的七年级学生年龄大致在13至14岁,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阶段,身体发育迅速,男女生在性格和活动方式上差异明显。男生通常活泼好动,竞争意识强烈;而女生则相对文静,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应根据这些特点,鼓励男生进行体能训练,同时激发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她们的运动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涵盖基础的体育知识(包括篮球、排球及足球基本技能)、田径、体操、各类球类运动、韵律体操以及传统民族体育项目。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必要的体育基础知识,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升。
2、提升学生体质,特别是耐力和力量素质。
3、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终身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内容包括田径中的耐力跑与跳远,以及体操中的双杠技巧。
2、难点主要在于耐力跑的呼吸调节、跳远的助跑与踏跳技巧,以及双杠的向后转体180度动作。
五、教学措施
1: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可适当增加对抗性游戏,增强趣味性与参与感。
2:针对初中生的竞争特点,适时举办教学比赛,以提高锻炼效果。
3:实施因材施教,按性别或身体素质分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运动中享受快乐。
六、本学期考核项目
男生:100米、跳远、双杠支撑臂屈伸
女生:100米、跳远、仰卧悬垂臂屈伸
七、本学期达标项目
男生:50米、1000米、跳远、铅球、引体向上
女生:50米、800米、跳远、铅球、仰卧起坐
七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3
在认真贯彻执行教师发展中心年度七年级体育课程工作计划和本学期学校教务处的工作安排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常规管理来推进教学工作,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为核心,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根本,积极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作为主要途径,严格落实教学六认真,以强化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增加教学环节的检查与指导,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深化七年级体育课程的改革,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大力推广阳光体育的深入开展,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从而形成持之以恒的锻炼习惯。本年度要认真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上报工作,并积极备战,参加各类相关的体育比赛,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定期开展教研组活动(每周三上午的第二、三节课),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按照教务处的要求完成同一堂课的活动安排,增强交流与讨论,上好研讨课、展示课、汇报课等,注重师徒传帮带,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
精心组织校内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和学生冬季三项比赛,活跃校园的体育氛围,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对学校和班级的热爱。
具体工作安排:
第三周:
1、传达市中小学体育教研组长会议精神。
2、制定七年级的个人教学计划、进度安排及学校体育工作计划。
3、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安排近期的工作。
4、组建校田径运动队,强化训练,做好参赛准备。
(运动员注册:9月11日,比赛:10月10、11日,地点:体育场)
第五周:
1、布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相关准备和测试工作。
2、田径运动队加强赛前训练与调整,做好参赛准备。
3、上报教研组内教师的研讨课名单。
第七周:
1、参加太仓市20xx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10月10、11日)。
2、开始准备校第25届田径运动会,分发规程与报名表,编排分工,场地器材的准备等。
第八周:
举行第25届校田径运动会。
(开幕式后进行初一年级的广播操比赛)
第九周:
1、进行教学六认真检查(组内自查)。
2、总结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及校第25届田径运动会的情况。
3、市中小学生绳毽锦标赛的准备工作(组队训练)。
第十一周:
1、开展体育教学理论学习。
2、完成20xx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工作与数据汇总。
第十二周:举行同一堂课的展示。(周宏、蔡丽平)
第十三周:
1、完成20xx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数据汇总和上报工作。
(截止日期:11月30日)
2、进行同一堂课的展示。(沈斌、蒋惠芬)
3、参加市中小学生绳毽锦标赛。(体育馆)
第十四周:
进行同一堂课的展示。(毛献国)
第十五周:
1、对组内教师的课堂教学研讨课进行评议。
2、准备校学生冬季三项比赛的相关工作。
3、总结市绳毽锦标赛的情况。
第十七周:
1、举行校学生冬季三项比赛。
2、进行教学六认真工作(组内互查)。
3、开展体育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第十九周:
1、总结校学生冬季三项比赛的情况并进行颁奖。
2、进行期末六认真工作的检查。
3、总结学期的教育、教学和教研组工作。
七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4
一、教材分析
根据《中学体育教学课标》中对义务教育七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旨在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同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确保每位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体质,掌握锻炼方法与知识,增强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积极锻炼的意识。
2、学习篮球、足球、田径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基础的运动技能,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提高基本的运动能力。
3、激发学生对各项基本技能学习的兴趣,培养勇敢、顽强、自觉遵守规则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三、主要工作:
1、认真准备每一堂体育课,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2、加强学校田径队的建设与训练,确保为本学年各类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3、积极开展学校的群体活动,利用大课间活动,组织班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如跳绳、拔河、长跑及各种球类比赛等。
四、具体安排
1、注重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
2、加强基本技术的练习。
3、结合大课间的体育活动,确保每天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
4、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兴趣。依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分组,优秀学生可协助教师组织、辅导素质相对较弱的同学进行练习,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增强积极性与竞争意识。
5、定期进行模拟测试,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
6、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专项练习。
五、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以及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树立社会责任感。
2、利用体育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文明行为,逐步提升集体意识,形成良好的纪律和互助精神。
3、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他们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重视能力培养,启迪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七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5
一、学生情况
本学期七年级共设有22个班,每个班大约有60名学生,男生与女生的比例差异显著。大部分学生身心健康,运动能力基本正常。然而,仍然有部分学生在身体协调性、体重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其在学习运动技能时表现出一定的不协调性。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一些硬性指标,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等相对较弱,而灵敏性与协调性的软性指标也显得不足。个体发育情况不均衡,虽然下肢肌肉发展尚可,但肩部力量较为不足。在教材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这一点。学生的腰背及腹部力量亟需提升,这是体育锻炼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二、教材分析
依据义务教育阶段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本校的具体情况,我们以“健康优先”为原则,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升为目标,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将通过教授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与运动技能,同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致力于实现运动参与、技能掌握、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身体状况,掌握健身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与安全常识,培养对体育锻炼的重视态度。
2、学习田径、体操、武术、跳跃、力量、球类等各类项目的基础技术,把握基本运动技能,进一步提升身体素质,提高基本运动能力。
3、激发学生对各项基本技能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并培养勇敢、坚毅、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章、团结合作等良好品质。
四、主要工作:
1、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加强校运动队的建设与训练,为承办县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做好充分准备。
3、开展各类班级活动。本学期将举行多项班级体育比赛,如校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等。
4、开学初要重视广播体操的教学工作。
5、撰写教学论文与教案。
五、具体安排:
1、着重提高基本素质的训练(例如快速跑、俯卧撑、蛙跳等)。
2、加强基本技术的练习(如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立定跳远、跳台阶测试、50米跑等)。
3、结合阳光体育活动,落实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4、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分组教学,按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不同水平的小组(分为优、良、中、差四组),优生可帮助老师组织、辅导、督促较弱学生,减少他们的自卑感和心理压力,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
七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6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所教学的是七年级的五个班级,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大约在40人左右,男女生比例接近1:1。大部分学生身体健康,热爱体育活动,但存在协调性差和肥胖的问题,导致他们在学习运动技能时面临一定的困难。整体来看,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方面都有待提高,灵敏度和协调性明显不足。部分学生的身体发育不均衡,下肢力量表现较好,但肩部肌肉力量较弱,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此给予更多关注。腰背和腹部力量的提升也是体育锻炼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二、教材分析: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的体育教学将采用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方式,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锻炼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的体育文化知识,同时在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我们的目标是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材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项目:跑、跳、投;体操;球类:篮球、足球;及身体素质练习。
教材的重点为:快速跑的技巧;跨越式跳高的跳跃;单杠动作的体操;球类运动中的控球技术;
教材的难点为:蹲踞式起跑;跳跃的起跳环节;球类中的人球配合。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并掌握简单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熟悉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意识,能够熟练掌握眼保健操和新广播操。
2. 初步学习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运动技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3.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健康第一”的原则,通过体育游戏不断地尝试、体验、练习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领悟其益处,并体验到克服困难、取得进步的成功感。
四、教学措施
1. 及时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 营造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有利于学习的运动环境。
3. 采用趣味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游戏和竞赛的作用,鼓励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4.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练习方式,不断激发他们的锻炼兴趣。
5. 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勇敢、坚韧、积极向上的精神,启发思维,培养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学生方面:
1. 学生应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参与体育课,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 上课时要穿着合适的运动服及运动鞋,不得佩戴与体育课无关的饰品、校牌或手机等物品。
六、德育渗透:
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融入德育教育,不仅锻炼学生的意志,也能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以及遵守组织、纪律,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本学期的德育渗透将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
1. 课堂常规:让学生遵循规矩,有章可循。
2. 组织教学: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养成遵守纪律的集体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
3. 将德育内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1) 基础知识中引入激励学生自觉锻炼的内容,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 在游戏中教育学生遵守纪律,追求公正诚实,积极进取与团结友爱的精神。
(3) 在田径项目中培养学生的顽强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4) 在球类运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及集体主义的意识。
(5) 在体操中强调互助合作的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建立终身运动的理念。
七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7
本学期是七年级体育教学的新起点,我们在深入研究课程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份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掌握标准广播操的基本动作。
2、认识到合理安排锻炼时间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3、基本掌握本年级选修项目的规定动作,了解相关的知识和基础战术,并通过多种游戏形式提升应用技能,识别安全和不安全的运动行为,增强自学自练和自我保护意识。
4、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手段,提升速度、灵敏性和有氧耐力,鼓励学生关注自身身体状况,明确不良习惯对健康的影响,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技能提升的益处。
5、在掌握运动技能的使学生懂得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通过体育活动初步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培养坚韧的意志。
6、在体育游戏和比赛中,加强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关系,能够与同伴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既定任务。
二、教材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的框架上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目标,但对教材内容的具体选择和教学方式并无明确规定,因而教师在教材选择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参与课程内容的构建,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更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受益。以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为目标,将跑步、跳跃、投掷、武术、健身操、素质训练和体质测试作为必修内容,同时将各类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跳绳等作为选修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将速度、耐力和灵敏等测试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
三、学生现状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心理和生理都需要适应,我们计划的体能锻炼项目和活动内容会遵循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这也是本年级教学的方向。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充满表现欲和上进心,但普遍体质较弱,因此在课堂上需要强调“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应对日常教学中的变化。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
五、教学措施
1、及时分析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创造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运动环境,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3、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兴趣导向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和竞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通过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5、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激励其思维发展。
6、选拔体育骨干,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各类活动。
六、质量检测(本学期考核项目)
男生:1000米、立定跳远、广播操、50米。
女生:800米、立定跳远、广播操、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