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方案
本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旨在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班集体意识。教学目标包括:准确数出20以内物品数量,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初步认识几何图形和钟面等。教材内容涵盖数字认知、运算、分类及数学实践活动。为了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将采用游戏化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学习数学。在课堂设计中,将注重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使用多媒体工具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并强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教学进度安排涵盖从生活中的数字到期末复习的各个环节,确保学生在学期结束时具备基本的数学能力和应用意识。
在这个学期,我负责教授一年级的数学课程。新入学的学生大多数是聪明可爱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刚刚步入学校,许多同学还对班级规范、纪律不甚了解,集体主义意识尚未形成。对于学习,他们的目标尚不明确,缺乏勤奋钻研、细心学习的好习惯。然而,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与班集体建设作为本学期的重要目标。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
1. 精确数出20以内物品的数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能够认、读、写0至10各数。
2.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名称,能够熟练进行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解决部分实际问题。
3.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能够进行识别。
4. 初步认识钟面,能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认识图形,分类,以及11至20数字的认识,钟表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数学实践活动。
1. 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旨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 结合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相结合。
3. 通过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熟练计算的目的。
4. 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 在计算教学中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允许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6. 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措施
1.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力求体现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创造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渴望与同伴互动,以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
2. 在课堂上创造的情境应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注重设计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非过于复杂或广泛的内容,考虑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特别是中等生与思维偏慢学生的需求。
3. 拥抱多媒体教学工具,如课件、投影片等,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并强调学生勤奋完成作业和书写整洁的重要性。
4.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时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推动课堂教学与家庭教育实践的结合。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内容 备注
一 9.1-9.2 新生开学
二 9.6-9.11 生活中的数字
三 9.14-9.18 生活中的数字
四 9.21-9.25 生活中的数字
五 9.28-9.30 生活中的数字
六 10.8-10.10 比较数字
七 10.12-10.16 比较数字
八 10.19-10.23 加减法(一)
九 10.26-10.30 加减法(一)
十 11.2-11.6 加减法(一)
十一 11.9-11.13 期中考试
十二 11.16-11.20 分类
十三 11.23-11.27 位置与顺序
十四 11.30-12.4 认识图形
十五 12.7-12.11 加减法(二)
十六 12.14-12.18 加减法(二)
十七 12.21-12.25 认识钟表
十八 12.28-12.31 总复习
十九 1.4-1.8 总复习
二十 1.11-1.15 总复习
二十一 1.18-1.22 复习
二十二 1.25-1.29 复习
二十三 1.30-1.31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