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音乐课程教学安排(实用3篇)

教学计划24小时前

四年级上音乐教学计划旨在通过音乐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造性思维和人文素养。学生音乐基础普遍较弱,需注重新旧知识衔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提升学习兴趣。教材分为十个单元,强调音乐与自然、生活及文化关系,内容丰富,涵盖演唱、欣赏、创作等活动。教学目标包括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掌握基础乐理知识,改善歌唱习惯。教学措施强调多样化活动,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参与能力。整个计划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收获快乐与成长。

四年级上音乐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音乐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本教学计划旨在以音乐的审美体验为核心,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积极投入音乐实践,尊重不同学生的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本学期,我负责四年级的音乐教学,班级学生的音乐基础普遍较为薄弱。我将特别注重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我会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并采用游戏等互动方式,避免学生因枯燥的乐理知识而产生厌倦情绪。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

除了歌曲的学习,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旋律的基本知识(如旋律的进行方式、特点及表现意义),以加强情感感受能力,提升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并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避免繁琐的乐理知识造成的厌烦。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十个单元,内容设计强调音乐与自然、生活、人类及动物之间的关系,形式多样且丰富多彩,涵盖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让学生在大文化背景中学习音乐。各单元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并注意知识的层层递进,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教材中,加入了大量适合学生演唱的歌曲及欣赏内容,更加注重创作、表演和动手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音乐学习资源。在“识谱”环节,开始引导学生结合键盘认识音阶中的七个音,并尝试填唱名、学习字母谱和创作简易旋律;在打击乐方面,增加了对歌曲伴奏的练习。在节奏感的培养上,通过趣味谜语和游戏等形式,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受到学生的欢迎。

 五、教学分析:

1、唱歌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演唱适合他们的优秀中外歌曲,致力于帮助学生通过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表现情感,培养他们独立和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有效提升学生音乐感受、欣赏能力及审美素养的途径。经典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理论知识与音乐实践相结合,避免单调乏味的讲授,通过感性入手,逐步深入。

4、综合训练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旨在通过歌唱、节奏、律动、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满足多样化的技能训练和知识运用要求。结合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抓住训练重点,同时兼顾全面发展。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期和复习准备,确保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备课时结合新课标,并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2、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3、设计每堂课的导入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多样,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最大程度地学习,掌握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年级上音乐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实施《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创造性思维,塑造良好的文化素养,为学生今后热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负责四年级的音乐教学。由于我是第一次担任四年级的音乐课,尚对学生的情况不够了解,因此在课堂纪律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不过我相信经过时间的磨合,情况会有所改善。

女学生在音准、节奏以及动作模仿上表现得普遍优于男学生。部分学生在唱歌时习惯喊唱,影响到整体音质水平。他们的乐谱识读能力较弱,一些简单的曲谱对他们而言也不易掌握。我发现学生的节奏感较差,尤其是在随音乐做动作时,即便经过老师多次的提醒和练习,仍有不少学生无法跟上节奏。

三、教材分析

本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强调音乐与人、社会、民族以及自然的关系,将音乐置于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围绕文化主题进行组织。教材划分为八个单元,分别为《水乡》、《国歌》、《月夜》、《快乐的课间》、《妈妈的歌》、《少年的歌》、《回声》、《童心》。其中包含《采菱》、《柳树姑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愉快的梦》、《哦,十分钟》、《大家来唱》、《摇篮曲》、《小小少年》、《友谊的回声》、《山谷静悄悄》等经典儿童歌曲,让学生了解并接触中国及外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结合群体音乐活动,如齐唱与合唱,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

欣赏内容包括《采茶舞曲》、《渔光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小夜曲》、《月亮月光光》、《梦幻曲》、《乒乓变奏曲》。教材以审美为核心,通过音乐的美感感染学生,通过丰富的情感陶冶心灵,逐步建立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音乐的美感,提升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与生活中的各种音响保持好奇和兴趣,能够用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熟悉的乐曲哼唱或做出体态反应。

(2)能够区分不同声部的男女声,并了解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能够辨别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初步区分不同的节拍,懂得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通过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能够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并用简单语言进行描述。

(2)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不同体裁的歌曲,如少年儿童歌曲、抒情歌曲等,能够随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的器乐曲,通过律动或打击乐进行反应。

(3)基本区分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4)识别小型音乐体裁与形式,每学年能够识别2—4首曲目。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了解一些代表性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器乐曲和戏曲,感受其不同风格。

(2)聆听全球各国民族民间音乐,体验其独特的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乐于参与各类演唱活动。

(2)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及呼吸方法,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能够准确地响应指挥及前奏。

(3)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与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4)能够对自己及他人的演唱进行简单评价。

(5)每学年能够演唱4—6首歌曲。

2、演奏

(1)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2)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与乐曲的表现。

(3)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及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4)每学年能够演奏2—3首乐曲。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主动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

(2)在情节音乐表演中承担角色。

(3)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评价。

4、识读乐谱

(1)以已学的歌曲学习乐谱。

(2)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常用记号。

(3)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自制简单乐器。

(2)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生活或自然中的音响。

2、即兴创造

(1)即兴创编与歌曲情绪相符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用各种音源和音乐表现形式,创作音乐故事或游戏并参与表演。

3、创作实践

(1)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句。

(2)创作2—4小节的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2)收集广播、电视、磁带等多媒体的音乐材料,积极参与社区的音乐活动,能与他人分享音乐体验。

(3)乐于参加音乐会或观看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以及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2)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异同。

3、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1)能够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或诗朗诵配乐。

(2)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五、教学重点

1、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加强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音符的认知能力。

3、改善学生的歌唱习惯,减少喊唱现象。

4、参与适合自己的创编活动。

六、教学措施

本学期将根据四年级各班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强调以音乐为中心,注重情感体验。在强化审美的提升学生的基础乐理知识。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合理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倡导民主教学,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以充满自信的态度迎接每一次学习机会。

七、教学进度

周 次内 容课时备注

1、表演《采菱》,聆听《采茶舞曲》,编创与活动 2

2、表演《柳树姑娘》,聆听《渔光曲》,《洪湖水,浪打浪》,编创与活动 2

3、聆听、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编创与活动 2

4、编创与活动,聆听《歌唱祖国》,编创与活动 2

5、放假

四年级上音乐教学计划 篇3

本学期的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指导思想;

二、学情分析;

三、教材分析;

四、学期教学目标;

五、教材重点与难点;

六、教学措施;

七、教学内容及进度。

一、指导思想

遵循《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方针,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范围和认知能力上均有显著提升,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能力也在增强。然而,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仍表现出缺乏耐心的倾听习惯,他们更倾向于律动和音乐活动,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乐谱知识的学习则仍然不够引人入胜。本届四年级学生由七个班组成,包括两个民族班,整体情况较为相似。每班约有20%至25%的学生在唱歌时存在五音不全的问题,模仿能力亦相对较弱。主要原因在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与培养,利用生动有趣的艺术形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鼓励他们通过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提升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鸟儿的歌唱”;第二单元“水乡风光”;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第四单元“戏曲入门”;第五单元“世界音乐”;第六单元“中国传统功夫”;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剧”;第八单元“花的旋律”。每个单元涵盖了音乐的感受、表现、创造及深入了解音乐文化等内容,形成有机的联系。教学内容包括歌唱、欣赏、表演以及集体舞等多种形式。

四、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理解延音线的概念,学习四三拍的指挥手势,并能够在歌曲中灵活运用。

2. 认识乐器如唢呐、竹笛及京剧伴奏乐器,并了解其音色特点。

3. 学习与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

4. 能创编简单舞蹈动作与歌曲相结合。

5. 通过学习歌曲与欣赏,掌握相关的小知识。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歌曲学习,掌握正确的口形、姿势及呼吸方法,实现自然圆润的发声和清晰的发音。

2. 培养学生创编简单舞蹈动作的能力。

3. 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对音乐的热爱。

(三)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启迪学生智慧,增强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素养、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质量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教材中规定的简单音乐技能,培养识谱能力,能够自创打击乐,完整演唱歌曲并创编舞蹈。

五、教材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歌唱和表演能力。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其音乐审美、创造与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一)引导学生在演唱时恰当地表达情感,不做夸张。

(二)鼓励学生独立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以增强音乐创意。

(三)通过个人体验,提升学生舞蹈创编能力。

六、教学措施

(一)以多样化的活动为教学主线,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通过实践保证音乐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三)因材施教,给予学生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

(四)依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五)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其参与能力,配合学校的重点工作,丰富校园生活,认真组织舞蹈队活动。

七、教学内容及进度

第一周:1. 复习上学期的内容。2. 歌曲《采菱》。

第二周:1. 听欣赏《采茶舞曲》。2. 歌曲《柳树姑娘》,附点四分音符、听辨活动。

第三周:1. 歌曲《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2. 听欣赏《洪湖水浪打浪》。

第四周:1. 听赏《渔光曲》。2. 聆听《国歌》的四种形式。

第五周:国庆节假期。

第六周:1. 唱《国歌》,听《歌唱祖国》。2. 歌曲《愉快的梦》。

第七周:1. 歌曲《愉快的梦》。2. 听赏《月亮光光》、《小夜曲》。

第八周:1. 听赏《梦幻曲》。2. 歌曲《哦!十分钟》,2/4拍号。

第九周:1. 歌曲《大家来唱》3/4拍号,配图节奏。2. 听赏《乒乓变奏曲》。

第十周:1. 听赏《陀螺》、《旋转木马》。2. 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

第十一周:1. 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2. 听、唱《摇篮曲》(舒伯特),讲解4/4拍号。

第十二周:1. 听赏两首《摇篮曲》。2. 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音名、变音记号。

第十三周:1. 歌曲《少先队进行曲》,附点八分音符。2. 歌曲《少先队进行曲》。

第十四周:1. 听赏《牧羊姑娘》、《小机灵的歌》。2. 听赏《回声》,学习力度记号。

第十五周:1. 歌曲《友谊的回声》。2. 歌曲《友谊的歌声》。

第十六周:1. 歌曲《山谷静悄悄》。2. 听赏《羊肠小道》。

第十七周:1. 编创小品“到山谷去旅游”。2. 歌曲《荡秋千》。

第十八周:1. 听赏《山童》、《真善美的小世界》。2. 歌曲《小孩世界》。

第十九周:音乐会复习。

第二十周:音乐期末测试。

《四年级上册音乐课程教学安排(实用3篇)》.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yyds3.com/jiaoxuejihua/12533.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