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学期北师大版数学课程教学方案
本班共有学生39人,学习习惯良好,绝大多数按时完成作业并积极发言,对数学表现出浓厚兴趣。上学期末统考及格率达73%,但仍有10多名学生成绩较差,主要因知识盲区和不积极学习。教材涵盖倍数与因数、图形面积、分数及相关运算,重点加强分数和图形面积的理解与应用。教学任务包括掌握相关概念、计算图形面积和分数的加减法等,力争期末时数学概念平均错误率控制在10%以内,综合成绩保持在中等水平。教学措施重点在提高教师自身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利用现代教育资源,通过单元测试和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特别关注后进生,帮助他们提升学习信心和整体教学质量。教学进度安排详细列出每周内容,确保教学有序进行。
本班共有学生39人,学生的学习习惯较为良好。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时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学生们对数学科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具备一定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喜欢钻研,乐于探索,并且勇于提问和质疑。在上学期末的统考中,及格率为73%,较四年级有了明显提升,成绩较低的学生(30分以下)数量明显减少。不过,仍然有10多名学生成绩相对较差,几乎未能达到四年级的水平。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有较大的知识盲区,接受能力较弱,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有时存在抄袭作业或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内容:倍数与因数、图形面积、分数、分数的加减法及概率的大小(其中图形面积部分分为基本图形和组合图形两个单元)共计6个单元。教材还安排了“数学与交通”、“尝试与猜想”和“数学与生活”三个专题学习内容。
教材中涉及的分数及其加减法、图形面积都是小学数学的核心知识。为了有效掌握分数,倍数与因数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分数部分穿插了较难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内容,相比以往教材有了显著的创新。
三、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
1、掌握自然数和整数、倍数与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概念;了解2,3,5的倍数与质数、合数的特征;能够识别倍数与因数,并区别质数与合数,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2、帮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能够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以及进行简单组合图形的分析和面积计算。
3、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体验分数的相对性,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讨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含义,掌握约分与通分的技巧。
4、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了解分数与小数相互转化的方法。
5、认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重要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
四、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力争使所有学生掌握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期末数学概念的平均错误率控制在10%以内,整数、小数与分数的四则运算平均正确率达到80%以上;度量与画图的平均正确率达到95%以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正确率达到70%以上。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推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力求期末统考的及格率达到80%,均分达到60分以上,综合成绩保持在全县同年级的中等水平。
五、主要教学措施:
1、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学生,提高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形成“我要学”的自觉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效率。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如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4、每月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通过激励和表扬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形成竞争,促进不同水平学生的共同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关心,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交流,努力做到作业面批面改,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一 入学教育,倍数与因数 5
二 倍数与因数 5
三 倍数与因数 5
四 平面图形的面积 5
五 平面图形的面积,第一阶段测验 5
六 国庆节放假
七 分数 5
八 分数 5
九 分数,第二阶段测验 5
十 期中考试,分数加减法 5
十一 分数加减法 5
十二 分数加减法 5
十三 分数加减法,第三阶段测验 5
十四 图形的面积(二) 5
十五 图形的面积(二) 5
十六 可能性的大小 5
十七 可能性的大小,第四阶段测验 5
十八 总复习
十九 总复习
二十 总复习
二十一 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