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安排

教学计划1天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包括优等生、中程生和学困生的特点与需求。优等生积极探索,掌握良好的实验习惯;中程生完成实验能力较强但缺乏主动性;学困生对实验感兴趣但操作不熟练。实验内容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结合新课程标准,采用“活动与探究”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实验目标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技能,如药品取用、实验室操作及观察与记录能力。实施多种教学措施,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鼓励家庭小实验与课外活动,促进全面发展。整体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确保他们掌握必要的化学知识与技能。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总体分析:

在初中阶段,化学实验共有1个班级,约有学生15人。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他们在小学阶段已接触了一部分与化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自然与社会学科的联系。根据能力的发展,大多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并形成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学习习惯与方法方面,约75%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基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实验。然而,个别学困生自制力需加强。从学习态度来看,90%以上的同学对进步有强烈的追求,学习态度端正,渴望上进,但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在班级发展方面,各班总体较为均衡。针对这一情况,教学中应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能全面、健康地成长。

 2、具体分析:

(1)优等生分析:

优等生在各班中比例均匀,约占总人数的15%左右。这部分学生对实验充满了好奇心,积极探索知识。他们通常会在课前做好实验的预习,准备相关材料,明确实验目的,并能够专注地独立完成实验。他们会运用化学语言描述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并分析化学与社会及技术的关系;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并在家庭的小实验中提升观察和分析能力。优等生们会规范地进行实验,善于从已有经验出发进行探索,在讨论和实验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他们形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勇于假设、不明之处则通过实验、讨论寻找答案,并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2)中程生分析:

中程生占据了学生总数的70%左右。这部分学生对实验有一定的兴趣,基本上能按照要求完成实验,并且能够用较为准确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和物质性质。他们能独立完成实验,但操作技能尚不规范,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有待提高。中程生在分析问题时思考不够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虽然他们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自主性不足,较少主动探究学习,更难灵活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与完善是这部分学生的主要目标。

(3)学困生分析:

本届毕业生的学困生较为明显,约占全体学生的15%。这部分学生对实验有浓厚兴趣,但实验操作不熟练,观察也不够细致,难以进行有效的化学语言表达,也几乎不能独立探究。他们的实验目标不明确,对成功缺乏信心,因此在实验中常常依赖表现好的同学,而不敢主动尝试。教师应以“鼓励式”教育为主,关注他们的优点,通过情感和理智的引导使他们成长,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缩小和优生及中程生的差距。多数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往往依赖死记硬背,而不善于思考过程,教师需针对他们的自尊心给予支持,并因材施教,以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验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化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对化学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突出实践活动,新的教材将原有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改为“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等形式。这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促进了他们的主动学习,同时也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身体验过程。

演示实验包括:空气成分的测定、物质的变化、水的组成、碳的化学性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等。这些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还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活动与探究包括:蜡烛燃烧的研究;区分吸入和呼出气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水的净化过程;物质构成的探究;碳的单质的性质等。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从成果中体会实验的重要性,认识实验基本技能在探究中的关键作用,增强对实验的认知,提高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验目标: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石。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循实验室规则,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以下是实验技能的具体要求:

1、能够进行药品取用、简易仪器的使用与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2、在教师指导下,能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药品和仪器,并安全操作。

3、初步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能够利用特定试剂检验和区分常见物质。

5、学会使用过滤和蒸发等方法分离混合物。

6、掌握利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气体的基本技能。

7、培养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和动手能力。

8、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学会观察与描述实验现象。

9、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从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

10、初步学习撰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11、明确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理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实验操作是成功的关键。

12、学会使用试管、酒精灯、滴管等仪器,达到独立操作的能力。

13、掌握取用液体和固体药品、制备和收集气体的方法。

14、用化学语言描述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15、逐步培养观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提升实验能力。

16、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分析实验现象。

17、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思路。

 四、实验措施:

1、加强对实验教学的探究,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围绕问题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精神。

3、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探索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4、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进行课前演示。

5、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

6、教师应从规范操作和科学态度上为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7、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8、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内容,实验中仔细观察现象,认真记录,实验后填写实验报告。

9、对复杂实验发挥创造性,设计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验。

10、根据实际情况,将演示实验改为活动与探究,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

11、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探索精神。

12、加强课堂教学,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与独立操作能力。

13、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注重实验与操作相结合,教师适时引导。

14、确保学生掌握现代生活与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关注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

15、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例如兴趣小组、讲座、实验竞赛等,留出空间给学生发展其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安排》.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yyds3.com/jiaoxuejihua/7487.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