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体育课程教学计划(通用2篇)
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旨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计划通过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与保健知识,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运动习惯。教学内容涵盖田径、体操、小球类等基本技能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同时培养勇敢与团结合作的品质。教师方面将严格备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确保课堂纪律与安全,发挥学生积极性。学生需遵循课堂规定,爱护器材,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结合游戏与比赛,增强实践能力,同时在恶劣天气时进行室内活动。整体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1
〈一〉帮助学生基本认识身体素质,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巩固一些体育健康的安全常识,培养定期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增强个人和集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倡导体育精神,塑造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初步掌握田径、体操、小球类、传统民族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能,进一步提升身体素质,增强基本运动能力。
〈四〉培养学习各种基本技能的兴趣与积极性,并塑造勇敢、顽强的品质,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遵守规则,团结互助等优秀品德。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与具体措施
体育课教学应从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三基”教学,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备课,制定详细的教案,没有备课和教案不得上课。
2、学习并贯彻教学大纲,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掌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采取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3、根据教学要求,提前准备好场地、器材与教学用具,教师不得缺课或中途离开,若遇特殊情况需提前获得学校领导的批准,并作好妥善安排。
4、采用多样化的表扬方式,广泛激励学生,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受到表扬和鼓励,表扬要真诚、及时、清晰,并注入教师的关心和耐心。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成绩与进步。
5、在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运用上,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结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强度和锻炼量。
6、教师要保持仪表整洁,举止得体,教学态度要严肃自然,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并于课前三分钟调整好着装,准备上课。
7、认真进行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与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存,定期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指导与改进教学活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8、在教学中积极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真正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9、教学过程中要确保严格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若发生伤害事故需及时向领导报告并妥善处理。
1、明确学习目的,积极主动地上好每节体育课,认真听讲,学习必要的体育基础知识与科学锻炼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2、上体育课时,着装要整洁轻便,学生需穿运动鞋,并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集结,队伍要做到迅速、安静、有序。
3、不得无故缺课,严禁迟到与早退,服从教师安排,遵守课堂规定。
4、要爱护体育器材,严禁故意损坏,课后要按教师要求归还器材。
具体措施与辅助手段:
通过游戏与比赛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一些抽象或难以完成的动作,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并利用挂图、电脑或投影等生动展示,使学生更易理解与模仿。尽量让学生自主动手,自己思考,制作体育课所需的工具。在天气不佳时,可进行室内游戏或讲授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比如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组织学生观摩高年级的体育课,让他们从中吸取经验,对自己教师课程的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改变教学形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
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2
《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旨在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不断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助力他们的全面成长。这一课程设计不仅具备时代性,且在创新和指导性方面都有显著体现。与传统的以教材为主导的体育教学目标有所不同,新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能够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新课程的推广过程中,应符合体育《新课标》的要求,强化学生的体育与保健知识,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打下扎实基础。本学期的目标是:“通过生动的互动教学,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健康知识,增进他们的身体素质,并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为整个社会的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帮助学生基本认识自己的身体,掌握科学锻炼和保健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增强学生对个人健康和集体健康的责任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弘扬体育精神,培育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初步掌握田径、体操、小球类、传统民族体育、韵律活动与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能,提升身体素质,提高基础运动能力。
〈四〉激发学生学习各项基本技能的兴趣,同时培养勇敢、坚韧、谦虚与团结合作的优秀品德。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及具体措施
体育课教学需立足于增强体质,加强课堂的基本功教学,时刻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一、教师方面:
1、认真备课,确保教案的严谨性,不得随意缺席。
2、深入学习和落实教学大纲,研究课本,明确教学目的与任务,明晰重点与难点,合理规划教学方法和组织措施。
3、根据教学计划,提前布置场地、器材和教学工具,确保上课不缺席,若因故缺课须获领导批准并妥善安排。
4、采用多样的表扬方法,鼓励学生,要真诚、果断、合适,体现教师的耐心与关爱,同时为学生设定更高的努力方向。
5、在教学中,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强度和量。
6、教师仪表要整洁,举止要得体,保持自然庄重的教态,课前三分钟调整服装,确保课前准备充分。
7、认真记录学生的学期与年度体育成绩,重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以指导和改进今后教学,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8、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等积极分子的作用,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以便他们能有效辅助教师工作。
9、确保课堂秩序和安全措施,严防意外情况发生,一旦出现问题立即上报并妥善处理。
二、学生方面:
1、明确学习目标,主动上好体育课,积极听讲,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和科学锻炼方法,逐步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
2、上课时应穿着轻便运动服和鞋,遵循教师的安排,提前到达指定位置,排队时保持快速、安静和整齐。
3、不得无故缺席,避免迟到与早退,遵守课堂规则,听从教练指挥。
4、爱护体育器材,避免故意损坏,课后依照教师要求归还器材。
具体措施和辅助手段:
结合游戏与比赛,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首先可在教室中进行详细讲解,利用图示、视频等方式展示动作示范,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模仿。尽量鼓励学生在课上主动实践,创造所需的器材,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遇到恶劣天气时,可在室内进行健身小游戏或讲授运动知识。可组织学生观摩高年级体育课,激励他们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进度表:
(9月2日——9月5日)第一周: 开学工作
(9月8日——9月12日)第二周: 学习第三套广播操《七彩阳光》与抛球
(9月15日——9月19日)第三周: 学习第三套广播操《七彩阳光》与运球过障碍
(9月22日——9月26日)第四周: 学习第三套广播操《七彩阳光》与投篮
(10月6日——10月10日)第五周: 学习第三套广播操《七彩阳光》与蹲跳
(10月13日——10月17日)第六周: 比赛:看谁起步快
(10月20日——10月24日)第七周: 横渡“铁索桥”与跳远
(10月27日——10月31日)第八周: 单挂膝悬垂与翻腕
(11月2日——11月6日)第九周: 追赶跑与障碍接力
(11月9日——11月13日)第十周: 摆动与投篮比赛
(11月16——11月20日)第十一周: 测试与龙舟比赛
(11月23日——11月27日)第十二周: 五一放假
(11月30日——12月4日)第十三周: 滚球接力,反应力比赛
(12月7日——12月11日)第十三周: 跳高与越过障碍
(12月14日——12月18日)第十四周: 配合作战与火车挂钩
(12月21日——12月25日)第十五周: 抢先一步与图形运球
(12月28日——1月1日)第十六周: 投中目标与收发电报
(1月4日——1月8日)第十七周: 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