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科目教学方案
为贯彻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目标,本校制定了一项美术学科教学计划,重点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自主学习能力。该计划围绕“美术鉴赏与创作”展开,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优秀美术作品,增强审美能力,尊重多元文化。学习内容包括美术语言、基本鉴赏方法及文化价值等,具体实施措施结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创新,激励学生自主探索艺术知识,参与交流展示。期望通过计划的实施,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美术术语,了解中外美术发展脉络,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欣赏能力。这一系列措施将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在美术领域的全面发展。
为了落实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真正践行素质教育,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美术学科的特点,围绕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特制定以下计划。
系列1:美术鉴赏与创作
一、情况分析:
美术鉴赏与创作旨在通过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细致的体验、联想、分析与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美术鉴赏与创作”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中的核心内容,既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延伸,也是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提升途径。通过美术鉴赏活动,学生将在欣赏、分析和评判优秀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审美能力,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1、学习内容
本系列内容分为鉴赏基础与创作内容两部分。
内容建议
学习活动建议
鉴赏基础
· 学习美术语言和基本鉴赏方法
· 从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角度探讨美术的价值与功能
n 通过观察中外优秀传统及现代美术作品,解读其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n 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风格特征。
n 运用美术专业术语,通过造型、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n 鼓励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如网络)收集美术相关资料,运用在鉴赏活动中。
n 充分利用当地文化和自然资源,组织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工作室等,完成考察报告。
鉴赏内容
· 中国古代及现代优秀美术作品
· 外国古代及现代优秀美术作品
2、成就标准
通过“美术鉴赏与创作”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积极参与美术鉴赏与创作活动。
(2) 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熟练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并能用自己的观点描述、分析和评判艺术作品,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
(3) 运用多种方法或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美术相关的信息。
(4) 了解重要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掌握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与流派。
(5) 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
(6) 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 从各类艺术作品中学习感受艺术的语言之美。
2)、 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类别与形式。
3)、 熟悉外国绘画的历史时期与其著名画家及作品。
4)、 了解中国优秀建筑与雕塑,感受其内在表达的语言。
2、理解目标:
1)、 能分析一些优秀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2)、 能准确描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
3)、 理解和感受部分艺术作品的特征与艺术语言。
三、具体实施计划:
1、课堂教学创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网络技术有效结合。通过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直接接触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了解美术。课堂安排应经常灵活变化,促进信息技术与美术科目的综合融合,确保学生的接纳和欢迎,从而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堂教学延伸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一些课堂未涉及的美术知识,包括优秀美术作品、杰出画家及其生平故事等多样内容。通过网络这一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轻松获取书本外的美术知识。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将他们收集的精彩美术知识用语言或电脑展示出来,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的单一、枯燥内容,而是探索更广阔、有趣的艺术世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走出教室、走向社会、接触自然……
四、教学进度计划:
通过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后搜集关于美术的资料,诸如优秀美术作品、艺术家的生平趣事等知识。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网络这一资源,可以找到许多书本未涵盖的艺术知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把收集到的有趣、美妙的美术知识用语言或计算机展示出来,使他们不再局限于课本中的单调内容,探索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