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年度安排与实施计划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围绕“考纲”进行,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复习策略采取大块与小块相结合,尤其注重语言知识的有效传授与强化训练,确保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深入掌握。阅读理解的复习需关注现代文和古诗文,选用近年高考试题进行讲解和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信心。写作部分则需强化审题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注重个性化发展。复习要求中,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训练尤为重要,同时强调语言运用训练的规范化及多样化。通过精讲、精选及学法的引导,提高复习效率,结合试卷分析进行系统学习,重视自学能力培养。落实分类训练,关注练习的目标和解题思路,以确保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1.指导思想:紧密围绕“考纲”,深入分析考题,掌握复习方向,注重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2.操作方法:采取大块与小块结合的复习策略。
语言知识与运用:该部分知识的讲授要做到简洁有效,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依据“考纲”要求,将每一知识点细分成多个小测试点,配上5道左右的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确保学生掌握。语文基础既是技能的学习,也是知识的积累,是真正检测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因此这一部分的复习应着重利用以往的知识储备,并辅以大量的课外阅读与积累,以取得理想效果。
阅读理解:包括现代文和古诗文的理解。复习此部分内容时,应选取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作为例题与练习题,紧扣“考纲”考点要求,做到讲解与练习相结合。讲解时,需要阐述思路、方法和规律;练习时,要培养能力和信心,同时保证水平的提升;总结时,鼓励学生在练习与讲解的基础上,结合考点要求和例题,进行及时消化,以转化为自身能力。
3.复习要求:语言知识与运用部分要特别注重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的训练。阅读理解部分要努力调动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困难与焦虑。写作部分则要加强规范化训练,重视语言的训练,以追求个性化发展。
四、今年语文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复习,扎实基础能力。高考以能力为导向的命题原则,对我们的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更加科学、有序地训练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与鉴赏能力,而不能追求速成的捷径。
(2)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训练应有“法”,不仅要保证训练的数量,更要注重题型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规律。
(3)重视“语言运用”训练。语言情境题(如改正病句、句式转换、仿写、选择、扩展语句、压缩段落等)应采取专题突破的策略,总结规律,强化技巧,落实实操训练的“顺序”和“数量”。
(4)作文训练要到位。在突出重点的要兼顾多种形式和内容。注意以下几点:①强化审题能力,即使是近年的开放式作文,审题不严谨也难以写出内容深刻的好文章;②关注生活与优秀文化传统,关心社会,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其思辨能力;③重视思维的广泛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写好规范文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增强创新思维训练;④加强思想修养,进行情感训练;⑤注重表达,强化情文并茂的针对性训练。
五、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1、强调精讲,转变抢时间为比效率。
2、强调精选,变多练习为巧练。
3、强调学法,变会学为学会。
4、研究高考试卷与试题:要系统地、动态地学习试卷,将近年来的试卷视作一个整体,进行比较和分析。
研究试卷的目的在于为我所用。在使用试卷时,主张多样化的方式:
拆解法:即在教学或复习进程中,将试题分解,每个阶段只取其中一部分进行学习。事实证明此法效果显著,有助于结合学习与复习的内容,并且是高考中常出现的题型,值得特别关注。
微变法:根据试题材料对原题进行修改,例如对新闻素材进行分段分析,理解结构;抓住关键语句,总结中心思想;对语言表述进行分析等。同样可以把选择题转换为简答题,如文学鉴赏题从某一角度评析;语病诊断选择题改为病句修改题……
六、有效地使用课本:
1.抓住训练重点,淡化基本篇。关注每一课和每个单元的训练关键,集中力量突破某一方面的知识,其余部分可适度放宽。
2.鼓励自学。高考试题的作答实际上是在检验自学能力——在阅读材料时,学生要靠自学、自求和自得,通过这一过程完成答卷,以便进行评定。
七、有效地使用练习:
1.语言知识与能力应分开训练。语言知识与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点,也是考试的焦点。
过去的训练存在两个偏差:
一是过于追求系统性,强调名词术语的背诵;二是集中训练在短期内反复进行。
这种训练应保持长流水式进行,以防止枯燥乏味,同时在反复的训练中增强语言的感悟能力,有助于知识的迁移。
2.重视分类训练,减少综合训练。
3.在练习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试题的测试目标,即每道题考查的内容,必须与《考试说明》紧密结合。
(2)立意与命题角度,即通过何种方式或从何角度进行考查。例如,通过给文章选择题目,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和作者情感的准确理解;通过关联词选择,理解句间关系;通过语句转换,检查文意理解。
(3)干扰项的作用。干扰项的目的是诱导答案,其特点是似是而非,有的覆盖范围过大,有的则不够全面,或是局部转换,或是显得正确但实际上未在文中出现,有的在文中有提及而题目却提到其他内容。
(4)解题思路和依据的分析。透过思路和依据的综合分析,有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5)适度拓展。在经过一轮或几轮练习后,应添加同类性质、命题方式变化的练习,以便掌握其本质与变化,在万变中把握稳定的解答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