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教学方案
学校音乐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审美情感和综合能力,结合思想道德教育,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教学重心放在音乐欣赏与创造上,通过分析和比较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利用现代化的音乐教具,提升学生的听觉体验,课堂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以指导学生的音乐学习。教学内容涵盖多种音乐形式,强调理解音乐要素和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弘扬民族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个性化发展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推动全面健康发展。
一、教学目标:
1、以音乐欣赏与创造为核心,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审美情感和理解、体验、评价音乐作品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2、结合艺术学科特点,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音乐课程,陶冶情操,提升学生修养。
3、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情,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欣赏方法,拓展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 、教学要求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听课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实践中熟悉、理解和鉴赏各类音乐。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利用各类现代化、直观的音乐教具,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听觉审美体验。
3、课堂音乐欣赏与课外活动(如音乐会、音乐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录音等)有机结合,有效发挥课堂教学对课外活动的指导作用。
三、 教学措施
面向所有学生,注重个性化发展,关注音乐实践,增强创造能力。
1、强化管理,突出重点,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2、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虚心学习,努力提升专业素养。
3、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注重教学方法,力求提高教学质量。
4、促进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四、 教学内容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乐等多种音乐作品,介绍相关音乐知识。
2、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理解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音乐要素及其表现力。
3、通过欣赏音乐,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演变。
4、通过音乐欣赏,理解音乐的社会功能及音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5、欣赏的曲目应为中外优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的思想性、艺术性、和经典价值。
6、重视选择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音乐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7、注重学习世界各国及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