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盲再教育成效总结报告

工作总结3小时前

教育工作坚持物质与精神教育并重,充分发挥社区各单位和居民作用,开展丰富的宣传活动,以提升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社区组织多样化文化活动,陶冶情操,增强共建意识,形成社区精神,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具体措施包括利用节庆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教育宣传,积极推进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开展成人教育和培训,提升居民文化水平。镇内教育事业基础教育任务全面完成,成人教育成效显著。加强学校义务教育,确保每位适龄儿童入学,支持学校环境整治,增加教育投入。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和居家就业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教育工作不断提升,促进社区学习型建设与居民共同发展。

优秀的教育工作总结

坚持物质与精神教育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社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的作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以提升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从而陶冶居民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增强社区成员的共建意识,形成与地域环境和历史文化相融合的社区精神,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

二、具体措施:

1、利用各种节庆和纪念日,社区开展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科普知识、民主法治、民族团结、环境保护、计划生育、文明行为等教育宣传活动。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户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

2、积极推进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并于8月26日成功举办了象棋比赛。

3、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特别是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扶工作。发放宣传手册,大力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净化育人环境,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4、全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工作。制定社区培训工作和学习型社区创建的计划,借助专题会议的方式,组织开展基层党校的培训活动。社区学校和居委会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核心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提升居民的文化水平和个性化需求。

5、组织居民开展以热爱家乡和弘扬美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回顾历史文化,赞美新的历史变化与辉煌成就,充分展示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进一步激励居民的自豪感和建设信心,增强建设社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中,举办的读书节活动吸引了近百名社区居民、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学习型社区以及各种特色活动的成果。

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加强培训工作队伍的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对负责社区教育的干部进行市民学校、基层党校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培训,从新时期教育工作的要求出发,提出“三高”要求:高素质、高水平和高效率。不断提升培训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圆满完成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助力学习型社区的整体提升。

三、围绕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在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全面反映多年来在学习型社区建设方面,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及学习型家庭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迅速反映宣传,积极主动地将我街在新形势下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机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

一、镇内教育发展总体情况

(一) 基础教育任务全面完成

截至xx年末,镇内总人口为3.7万人,镇域总面积72.4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800余人,楠杨常住人口约xx人,万年场常住人口约1200余人。全镇设有20个村和2个社区,共有2113名适龄儿童在两所学校和两个幼儿园就读,适龄儿童的入园率、入学率和完成率均为100%。普九债务全面解决,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教育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培育了尊师重教的优良风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镇内教育事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二) 成人教育成效显著。结合农业结构的调整及富余劳动力的增加,注重成人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教育成果明显,全镇无青壮年文盲,从业和就业能力均有增强,群众文化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三年来,成人教育实用技术培训达6158人次;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130余人次,指导性培训1107人次,岗前培训1023人次;农村劳动力培训范围不断扩大,脱盲巩固率达100%。

二、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一) 加强学校义务教育。积极支持学校开展基础教育工作,实施捐资助学、两免一补活动,关爱女孩和残疾儿童,确保每一名适龄儿童都能入学接受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间无儿童辍学,学校基础教育得到了全面执行;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办学模式,成功引进机关幼儿园领办楠杨幼儿园,推动教育城乡一体化进程;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技术达标率100%;民师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二) 加强成人教育。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在5.12地震后,灾后住房重建实现了农户的高度集中,农户生产半径加大,成人教育管理中心根据本镇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实用技术和劳动就业等培训,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显著增加农民收入。

1、强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针对我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且专业技能较低的现状,成教学校整合地方教育资源,组织全镇各类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多专业的培训。

一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农发局、就业局、村社区、学校和企业的密切配合下,针对村社群众进行摸底,了解需求,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落实培训工作。近年来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农业实用技术、特色产业开发、特种水产养殖、高产技术、经济果林种植、特种畜禽饲养与防病以及农家乐经营管理等。

二是提升培训质量。为确保培训质量,慎重选派授课教师,以土专家进行讲解,农科专家进驻的形式提供授课。土专家、农技专家和职高教师现场示范,确保学员获得较大收获。

三是提升综合素质。为增强当代农民的综合素质,镇上还举办法律、环保、社会生活常识、计划生育、卫生保健、科技信息、市场经济等专题讲座、培训,增强了农民的法制和市场经济意识。三年来,全镇近6000人次参与了各类培训,张贴和散发各种招工信息数千份,许多农民在培训中受益,走上了就业与致富的道路。

2、创新培训形式,聚焦种养殖重心。

(1) 加强种养殖技术培训。我镇的种养殖业(如种蔬菜、种大蒜、养猪)已具备一定基础,迫切需要一批技术过硬的种养殖户。为此,以楠新、红庙、官仓、熙玉村的种养殖为依托,组织农民现场参观,学习种养殖技术,并在全镇推广。三年来,多次组织现场培训,确保现代养殖技术的提升及其转化为经济效益。

(2) 重视示范区建设。三年来,我镇充分发挥农科结合示范基地的作用,持续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大多数农户得到实用技术培训和专业咨询。目前,大曲和花园猕猴桃基地已初具规模,楠新甜叶菊种植已取得成效。实用技术培训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等优势已得到充分发挥。

(3) 居家就业培训。积极推广服装加工、插花、手工刺绣、编结、物业管理等居家就业实用技术培训,为居民增收提供条件。目前已建立乐江服装加工培训基地、文林村大棚蔬菜培训基地、永乐村和楠新村手工艺培训基地,实现了居家就业。

(4) 建立劳动力信息库。为有序转移劳动力提供支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力度。联合工会和就业局,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联系,关注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情况,注重提升再培训工作,确保转移的劳动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

三、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

(一) 增加教育投入。在5.12地震后,在福建对口援建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下,新建了两所九年制学校和两所幼儿园,并完善了相关硬件和软件设施。每年举行教师节表彰大会,表彰优秀教育工作者。继续加强基础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成果,保持入学率和完成率100%,促进提高全民素质。

(二) 重视科学兴农战略,持续加强成人教育。结合产业调整,科学规划,重视建设成人教育基地,提高办学条件,创新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科学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业效益。

(三)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氛围。我镇综治办、城管办和文卫计办联合成立整治小组,对镇内两所学校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整治,通过常态化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脱盲再教育成效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yyds3.com/gongzuozongjie/15644.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