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师期末教学反思与总结(通用2篇)
在这一年中,作为高一语文教师,我感受到紧张与收获并存。感谢同事和领导的支持与鼓励,激励我在教学中不断进步。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优先”的原则,关注学生的思想与成长,赢得了良好口碑,被评为“师德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通过参与教研活动和公开课,不断提升教学能力,重视学生的表达和阅读能力,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求改进,并关注后进生的辅导,帮助他们取得进步。然而,在课程改革中,我也感受到对课程标准、教学方式及教材内容的困惑,希望能有更易懂的标准和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高一语文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篇1
回首20xx学年,这一年的工作是我作为高一语文教师以来最为紧张的一年,同时也是收获满满的一年。
我要衷心感谢所有同事的支持与帮助,各级领导的指导与鼓励,让我能够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得以在这个岗位上磨练与成长。我感到庆幸的是,我始终保持着对教学的热忱,以及不懈的学习动力。
我恪守“德才兼备,身正为范”的职业准则,严于律己,做到光明磊落,温和待人,与同事和睦共处。以学校为家,尽心尽力承担各项工作任务,常常为工作而夜以继日。热爱学生,始终坚守“德育为先,育人优先”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关注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全方位关心学生的成长,因而在学生评教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的身份教书,以思考者的姿态施教”的工作理念,在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在这一年中,我订阅了5种专业杂志,全年购买业务书籍超过40本,潜心研读;精心挑选了15种优秀的高一语文教辅资料,兼收并蓄,汲取精华。正是在这样的读书氛围中,我紧跟课程改革的新动向,深入思考高考改革的趋势,在教学设计上追求“借鉴而不拘泥于借鉴”的个性化处理,始终以丰富的资料为基础,精心备课,形成了“层层递进,浅显易懂,培养能力,激发思维”的课堂教学特色,所授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显著。我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多次在校内外开展公开课与示范课,所授课例获得了同行的广泛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多个学校进行高一语文教学调研,并对公开课进行点评。
高一语文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篇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311班和31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始终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努力投身于教学,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深入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是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也是备课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各类生动的实例、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及细节处理的精彩之处,使我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的单一看法。为了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学中的问题,我定期进行阶段性的教学反思,不论是对一节课的小结,还是对一个学期的整体思考,近乎每一次反思都让我获益匪浅。虽然我的思考仍显肤浅,但我相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累小成就,方能抵达远方”。
二、认真批改作业,关注后进生的辅导
作业的批改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开学以来,我始终坚持认真批改作业,这不仅让我更好地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便于我调整教学策略。对于班上的后进生,我结合个别辅导和思想疏导的方法,在与他们交流理想与目标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努力终有回报,几名后进生在语文科目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三、扎实有效地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其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传授,更要结合情节与内容,相辅相成。尤其在低年级阶段,语言文字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在其中我尤其重视“说”和“读”的训练。在高一的语文教材中,“口际交际”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自古以来,口才的优劣常常反映出一个人的智慧和思维灵活性。在教学中我坚持“多说多练”的原则。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并展示成果,学生间互相交流,共同积累提高。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思维能力也有所增强。通过评选活动,我们还选出了口才优秀的学生,如郭奕江、申梦雪和董阳等。
在“说”的过程中,“读”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不同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齐读、小组读、角色朗读等,都为学生创造了多样的读书体验。通过“读”来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我要求学生进行摘记,并定期检查他们的手抄本,对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
语文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每学习一个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自己理解所学知识以及存在的问题。孔子倡导的“温故而知新”正是强调了经常复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后续学习变得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理念、新教材和新教法必然会与旧有的教学观念与模式产生激烈的碰撞。经过近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与甜美。甜美在于课程改革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与学生共同进步,而艰辛则在于我们曾对课程改革感到迷茫,犹如“摸着石头过河”一般,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遭遇了诸多困惑与难题。
(一) 对课程标准的困惑
我们需要更加易懂的课程标准。目前的课程标准解读的材料繁多,但很多教师仍觉得难以理解。我认为标准应更通俗、详细,便于教师实际使用。理想的课程标准应当将解读融入其中,使学术研究与教师实践紧密结合。学校推行的有效教育便是一个好的例子。
(二) 对教室教学的困惑
我们需要避免表演式的课堂。当前某些课堂虽然形式多样,却往往偏离课程内容,学生发言自由,反而减少了必要的读书和思考时间。教学重心的转移让老师的引导性减弱,使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受到制约。这样的课堂若不加以调整,教师也会迷失于如何有效教授语文的思考中。
(三) 对教材内容的困惑
1. 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高二语文必修五和选修一中集中大量古诗及文言名篇,课程内容庞大,进度紧凑,导致课堂时间被挤压,课外趣味补充材料往往被忽视,致使语文课堂的乏味。
2. 对教学重点的困惑。
现行教材给予教师较大的自由度,但作业和练习要求却很少,增加了教师把握教学重点的难度。这样的变化让教师在教学时摸不着头脑。
以上是我对高一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些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给予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