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指导教师工作回顾与总结(通用3篇)
德育导师工作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学校注重德育教育的规范化和常态化,明确教师责任,强化师德建设,促进家校合作。通过更新德育理念和加强队伍建设,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制定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关注学生品德和习惯养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导师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激励学生,关注个别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行为上的不足。在指导过程中,情感的关注和课堂互动至关重要,促进学生的积极态度和行为转变。德育工作虽具挑战,但也充满成就感,导师将在未来继续倾注心力,关注学生发展。
德育导师工作总结 1
德育导师工作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习惯。我校始终重视德育工作,坚决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为目标,注重实际效果,使德育教育不断走向规范化和常态化。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更新德育理念,强化德育团队建设
1、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始终秉持“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认真落实上级教育部门提出的德育目标,全力提升全体德育工作者的素养和专业能力。明确每位教师的责任与目标,强化“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观念,使教师们树立成为学生终身学习楷模的意识。
2、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班主任作为学校重要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多项责任。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岗位职责》,并组织班主任参加各类培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通过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班主任更好地服务于德育工作。
3、强化教师的师德建设,以规范从教行为为重点。积极开展师德教育活动,要求教师签订《廉洁从教责任书》,并进行相关学习与讨论,鼓励教师向身边的优秀榜样学习,提升师德水平。
4、完善少先队组织建设,确保有专职辅导员、活动阵地及丰富的活动安排。通过选拔优秀的少先队干部,增强组织的活力。
5、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网络,促进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注重学生品德和习惯养成,扎实开展班级管理
1、开学初制定了《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和《学生行为习惯要求》,为学生设定清晰的目标和榜样,务实推进学生的养成教育。设置考核机制,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班级常规管理落实到位,重视效果。本学期我们强化了班级日常管理,提升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温馨宽松的学习氛围。要求班级环境整洁有序,积极巡视并督促整改不合格班级。
作为教育者,我始终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对那些学习和行为存在问题的学生,我们需要倾注更多的关爱和耐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我的指导对象是四(X)班的XXX与XXX同学。经过家庭走访,我了解到他们的父母常常不在身边,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导致其行为偏差。通过与他们的多次交流,我发现他们的心理尚不成熟,缺乏安全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从未放弃对他们的引导。注重每一个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时也不忘适当的批评和指导。一次,学生周涛在课堂上被抽中背诵,令我惊喜的是他竟能流利背出课文,获得全班的掌声。抓住这个机会,我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激励了他在后续课堂中的积极表现。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看到他们的进步: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升,思想与行为也逐渐改善。这让我收获了以下几点:
一、必要时进行家访。
通过电话联系家长虽然能够获得一定信息,但家访能更直观地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生的转变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非常重要。
二、课内外互动,扬长避短。
作为班主任,我要全面参与班级管理。尤其作为德育导师,更需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表现,利用他们的兴趣激发参与感,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成长。
三、用情感感染学生。
除了课堂关注,还可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互动。无论是作业还是课堂表现,老师的关心与鼓励要持久且真诚。要在尊重中建立学生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懂得自爱与责任。
通过半学期的德育工作,尽管变化不大,但我看到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有了更积极的态度。将继续关注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导师工作总结 2
在本学期,我担任了六年级2班的德育导师。在这段时间里,我始终按照《德育导师职责》的要求,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与班主任密切合作,推动班级的各项活动与建设,帮助六年级2班在多个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我对自己在这个学期的定位是: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参与管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全面提升素质”,为他们将来成为坚强自信的优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参与班级的管理及活动,我协助班主任推动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在日常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与学习状态。对于班上的个别学生,我会及时纠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虽然六年级2班的某些运动员在数学上表现不佳,但我从不让学业影响他们的体育训练。在他们锻炼后,我会特意抽出时间帮助他们补习数学,以缩小与同学间的差距。
我还每天协助班主任管理学生的出操,要求他们排好队,保持安静,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仔细做好眼保健操。在放学时,确保学生们有序排队,注意交通安全。对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我也积极参与,协助班主任完成学生的组织和思想教育工作。
对于学习成绩不佳、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我作为德育导师,必须付出更多的诚心、爱心、关心与耐心,以“以心换心”的方式赢得学生的尊重,成为他们可信赖的长辈和好友。本学期,我特别关注了六2班的三位同学:王靖宇、徐燕岭和张天昊。这三位同学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度较低。王靖宇因身体原因经常请假,缺课较多;张天昊则由于先天因素,上课难以集中;徐燕岭的作业总是拖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我认为“后进生”的表现并非天生,他们的发展也有其特殊原因。抓住这一点,我立刻展开行动。我与他们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力求得到家长的支持。随后,我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进行更多的思想交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提供帮助。对于徐燕岭,我在数学课上更加关注他,频繁提醒和提问;针对张天昊的纪律问题,我鼓励他利用爱好唱歌来增强他的学习兴趣;而对于王靖宇,我则在课外为他补习。经过努力,我赢得了这些学生的信任,他们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力逐渐增强,学习态度也变得更加认真。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们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这一学期的班级管理工作让我感觉尽心尽力,虽然与其他优秀教师相比尚有差距,但我相信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向优秀的教师学习,进一步提升德育导师的工作成效。
德育导师工作总结 3
在本学期的德育导师工作中,我指导的对象是三年级二班的一名学生——张宇。经过各方面的了解,我发现他在性格上比较活泼,具备较强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他常常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独特见解。但是,他的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差,较为贪玩,存在一定的懒惰心理,行为习惯不够规范,回家作业时常拖延,学习成绩也时有波动。针对这些问题,我首先关注了他的家庭情况。
张宇来自一个普通家庭,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家里和谐。他们居住在一套面积较小的公寓里,家中有四口人,父母和他以及一个弟弟。父亲在一家工厂上班,母亲是一名全职太太,主要负责家庭的日常开支和照顾孩子。尽管生活条件有限,但父母一直重视孩子的教育,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实际上,张宇的父母对他的教育非常关注,他们平时也会和我交流。在一次家访中,我与张宇的父母进行了深入的沟通。通过交谈,我了解到他们都希望张宇能认真学习,但由于张宇平时爱玩,做作业时常分心,这让他们非常困扰。我抓住这个机会,针对张宇的情况,进行了耐心的指导。我告诉父母可以通过和他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来提高他的自制力,让他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在这个学期,我多次前往张宇的家,除了为了解决作业的问题,还帮助他克服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我有意识地引导他在课后进行一些课外阅读,鼓励他分享所学知识,并通过与同学的讨论,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每次家访后,张宇的态度都有所改善,进步显著。
在寒假期间,我将一些节日的学习用品送给了张宇。当我把文具和书籍递给他时,我看到他眼中流露出的惊喜与感动,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老师!”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满足感,意识到我的努力得到了回应。
在这个学期的德育导师工作中,我发现张宇的变化非常明显,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行为习惯都逐渐向好。我总结出了几点工作体会:
一、家长的支持是工作的基础。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想要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家长的帮助。这就需要通过家访、电话沟通等方式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情况,以便于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二、课堂指导至关重要。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的任务不仅是管理班级,还要引导学生。课堂上,我会特别关注张宇,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让他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我常常邀请他回答问题,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他的学习兴趣。这种亲近感为我后续的指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持续关注课外活动。
除了课堂指导外,课外活动同样重要。通过作业情况和课外活动,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张宇的学习状态。作为班主任,我对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不足都要给予及时的反馈,既要表扬也要批评,帮助他们在反思中进步。尊重学生、理解他们的需求,是我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的原则。
德育导师的工作虽然充满挑战,但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建立信任、关注情感是关键。我会继续用心去关怀每一位学生,期待看到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不断成长。我坚信,张宇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