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课程发展规划(通用2篇)
七年级音乐教学计划旨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结合学校工作安排,提升教学质量。计划包括每周一节音乐课,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教学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审美意识和音乐基础知识,提升其独立视唱能力和音乐鉴赏力。课程内容包括歌曲学习与音乐欣赏,涵盖经典作品和民间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针对学生变声期和表演能力不足的问题,计划优化教学过程,注重互动与实践,力求在愉悦的氛围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最终实现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新时代建设者的目标。
七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结合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依据本学期的工作安排,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努力实现本学期的各项工作目标。
二、工作任务:
1、开展初一年级(254班、255班)的音乐教材教学,每周安排一节课。
2、参与学校有关音乐的文艺活动及相关工作。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课程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同时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努力将这些精神融入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接班人和建设者。
2、开拓学生的思维、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并欣赏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间音乐,激发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及民族自豪感,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值变声期,唱歌时可能面临一定困难。
2、部分学生在素质方面存在欠缺,担心公开表演的能力不足。
3、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认知可能存在偏差。
五、教材分析:
本学期选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共六个单元,安排18课时。
六、教学措施:
1、七年级音乐课堂教学将重点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2、通过内容的相互渗透,整合教材各部分,丰富课堂结构,避免课堂形式单一。
3、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通过“引趣”的方式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4、计划开展课外第二课堂,重点训练学生的歌唱技巧,提升他们的表演能力。
七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篇2
指导思想:
依据学校的教学任务和本学期的工作安排,特制定七年级音乐教学计划。我们将积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确保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
音乐课的特点在于能够寓教于乐,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身体与思维的协调性。为更有效地发挥音乐课的这些优点,我们将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创造多样的课堂氛围。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予他们充足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以此消除心理压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我们还将重视学生自我表达与表现能力的发展,让他们通过音乐的欣赏与表演锻炼基本的创造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本学期的音乐教学中,还应重点落实以下几个方面:愉悦性:无论是学习歌曲还是乐理知识,都要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积极参与到音乐的感知、理解、表现及创造之中。
艺术性: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艺术形象来引起学生对美的共鸣,进而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道德的培养。
教学安排与进度:
第1周:欣赏《小白船》《草原情怀》第1课
第2周:学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第2课
第3周:学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第3课
第4周:学唱歌曲《走进新时代》第4课
第5周:欣赏《春天的故事》第5课
第6周:欣赏《黄河大合唱》《梁祝》《小夜曲》第6课
第7周:学唱歌曲《小星星》第7课
第8周:欣赏小号协奏曲《秋日的回忆》第8课
第9周:欣赏《欢乐的农庄》第9课
第10周: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第10课
第11周:欣赏《采茶舞》《九九艳阳天》《小河淌水》第11课
第12周:欣赏《月亮代表我的心》《茉莉花》《走四方》第12课
第13周:学唱民谣《茉莉花》第13课
第14周:歌曲《春天的故事》第14课
第15周:欣赏《祝酒歌》《马赛曲》《欢快的舞步》第15课
第16周:欣赏、学唱歌曲《歌唱祖国》第16课
第17周:欣赏《卡农》《梦中的婚礼》第17课
第18周:欣赏《欢乐颂》《交响曲》第18课
第19周:音乐欣赏《青少年乐团系列》第19课
第20周:期末考试